中国第一大粮仓一夜变荒地?10万官兵开荒,耗时60年,为啥抛弃

分享至

北大荒,曾是中国第一大粮仓,可一夜之间竟沦为荒地。关键时刻,10万解放军赶来开荒。经过60多年的开垦,如今的北大荒凭自身产出,养活了全国60%的人口。这里一年的粮食产量,够全体中国人吃一整年。

谁能想到,堂堂北大仓,说停就停了开垦,还要求退耕,变回“荒地”。



这是咋回事呢?国家为啥要这么做?辛辛苦苦开垦出来的粮仓,咋就突然不要了呢?



一、北大荒变身北大仓

咱们说的粮仓里,有个北大仓,在东北地区。全国总共有13个这样的粮仓。

首先是黑龙江的北大仓,它被称作中国第一粮仓,每年粮食产量接近1亿吨。

再看,河南有中原粮仓,山东是大国粮仓,吉林称作天下粮仓。安徽有江淮粮仓,内蒙古有塞外粮仓,河北有华北粮仓。江苏是鱼米之乡,四川有天府粮仓。湖南是中部粮仓,湖北有荆楚粮仓,辽宁有辽阔沃土,江西则是江南粮仓。



在13个粮仓里,北大仓的名气最大。

北大仓有个独特优势,就是东北黑土地。

黑土地营养丰富,土质肥沃,土层还特别厚。全国范围内,只有东北有大片黑土地。拿它来种粮食,那可太合适了。

在开始开垦前,北大仓还有个称呼,叫北大荒。

为啥这么讲呢?

清朝那时候,北大荒这片地儿荒无人烟。它离北京不算远,在满人眼里,这儿挨着龙脉。按满人的规矩,这地儿不许旁人进去,汉人更是别想踏进东北一步。



日子一长,东北这片地方变得荒无人烟,只有野兽能在这里存活。可当时的清廷压根没察觉到,这片黑土地蕴含着巨大价值。

1947 年,北大荒开启开发进程。当时,咱国家正打解放战争呢,对北大荒开垦没太大力气。而且那时候条件差,钱也不足,所以开垦的事儿就一直往后拖。

到了50年代,北大荒迎来了发展契机。



东北在咱国家的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这里是咱国家重工业发展的基地,数百万工人都来到东北,为咱国家的工业发展出力。

粮食储备得跟上。与其在江南种粮,不如就近开发。黑龙江旁边的北大荒就是个好地方,那儿黑土地肥沃,人少荒地多,正适合开垦。

1958年,北大荒迎来一场超大规模垦荒。10万官兵开进黑龙江,全力投入开荒建设。

这队开荒的人里,有好些知识分子,连一些刚成年的姑娘也在其中。她们有学识,本可以在城里找份高薪工作。但她们毫不犹豫,决然投身到开荒队伍中。



你们是自己主动要去的吗?

这群姑娘回答得十分干脆:

我们是自己愿意去的!就是为了建设和保卫北大荒!

毛主席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禁热泪盈眶。随后,北大荒开垦工作正式启动。

人民力量无穷。过去几十年,那片原本啥都不长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全国最大的粮仓。

每年能产出近500亿斤粮食,这意味着什么呢?即便全体中国人都不劳作,这些粮食也足够咱们吃上一整年。



北大荒面积达5万平方公里。经过开垦,4000多亩土地都成了耕地。这片黑土地上,种着水稻、玉米等各类作物。

外国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没想到中国人竟开垦出这么大片的产粮地。就在国人也为此赞叹不已时,我国做出一个惊人决定:

别再开垦北大仓了,把开垦的土地退回去,恢复成荒地。

咱光知道开荒种地,可从没见过把好好的耕地扔着不用的。为啥咱们国家会这样呢?现在北大荒是啥情况?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