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岁的二爹瘫在炕上第五年了。堂姐每次提起他,眼圈总泛红 —— 女婿身体垮了,地里的农活、两个病人的起居全压在她身上,才五十出头的人,背已经佝偻得像株被霜打了的向日葵。谁都记得二爹年轻时多硬朗,可后来儿女给带的养生品,他总说 “浪费钱”,坚决不吃。日子久了,气血像漏了的沙漏,一点点耗干,最后连翻身都要靠人。
![]()
同事老周的父亲也是八十多岁,上周还扛着锄头在山上种油菜。老周每次回老家,后备箱准被塞得满满当当:带着泥土香的青菜、肥硕的土鸡,还有父亲自己腌的腊肉。“老爷子以前也省,后来听我们说气血跟不上啥都白搭,就乖乖跟着调理了。” 老周笑着说,现在父亲爬山路不喘,血压血糖稳当,体重也保持得刚刚好。
![]()
其实人到晚年,拼的不是硬朗的底子,而是对气血的呵护。“气血派” 常说,气血是生命的燃料,燃料足了,身体这部老机器才能转得轻快。像二爹那样硬扛,省下的是小钱,亏掉的是气血,最后拖累自己也累着儿女;而老周父亲的 “听话”,看似花了心思,实则是用气血营养给晚年生活加了层保险。
![]()
气色堂里常挂着句话:“气血足,岁月才温柔。” 道理简单,做到却需要一份清醒 —— 对自己好点,把气血补起来,才是给晚年最好的礼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