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开国大典那天,天安门上空飞过的飞机只有17架。为了让场面更壮观,有9架飞机还得绕个圈再飞一遍。
谁能想到,76年后的九三大阅兵,中国的轰炸机不仅不用重复飞,还能与跨洲际的核导弹共同亮相,震撼世人心扉。
这架轰炸机就是大家熟悉的轰-6,和它一样震撼人心的导弹叫惊雷-1。
过去提起轰-6,不少人觉得它是“老机型”,可这次不一样——有了惊雷-1,轰-6终于能打到美国本土了。
这个突破看着是一款导弹的事,背后却是中国核力量的一次大跨越。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一款导弹吗?有必要这么夸张?
但只要你了解中国空基核力量过去的“憋屈”,就知道这一步迈得有多不容易。
从只能靠飞机“扔核弹”的被动,到现在能在几千公里外“精准打击”,中间隔着的不止有几十年的技术追赶,更有几代国防人的心血。
早在冷战时期,美苏就试过搞空射核导弹,但最后都没能成气候。
苏联的KH-15导弹,虽然能挂在图-160、图-22M3轰炸机上,战斗部当量也有35万吨TNT,可最大射程只有300公里。
这意味着,轰炸机得飞到离敌人防线特别近的地方,才能顺利发射,风险极大。
美国的AGM-69导弹也好不到哪去,性能和KH-15差不多,射程勉强到400公里,而且用的是液体燃料,每次发射前都得花时间加注,实战中根本来不及。
冷战一结束,美国、俄罗斯就干脆把这些“鸡肋”导弹扔仓库去了。
不光是美苏,其他核大国也有自己的难处。
英国和法国领土面积小,觉得搞空基核力量又费钱又占地方,最后干脆只保留了核潜艇的海基核力量。
所以在惊雷-1亮相之前,全球范围内,还真没有一款,能真正实用的远程空射核导弹。
中国之前的核力量布局,也一直受限于空基这块短板。
陆基方面,从东风-5到东风-41,再到这次闪亮登场的东风-61,早就实现了“拒敌于国门之外”。
海基方面,巨浪系列潜射导弹藏在核潜艇里,在深海里待上几个月都不露面,敌人想找都找不着。
巨浪-2
可空基呢?早期的轰-6型号,比如轰-6D、轰-6K,最大航程也就六、七千公里左右,而且只能挂常规炸弹,或者短程巡航导弹。
要是想挂核弹,还得飞到目标附近空投,别说美国本土了,就算是第二岛链的关岛,都得冒着被对方防空系统拦截的风险,根本算不上“战略打击”。
所以过去提起中国的“三位一体”核力量,空基更像是“凑数”的——理论上存在,但实战中很难发挥作用。
直到这次九三阅兵,惊雷-1第一次公开亮相,这个“短板”才算真正被补上了。
从目前各方面发布的消息来看,惊雷-1射程能到6000-8000公里,而且能装6-10枚分导式多弹头。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轰-6N不用飞到太远的地方,只要在我国东部沿海或者西太平洋上空,把导弹发射出去,导弹自己就能飞到美国阿拉斯加、夏威夷,甚至西海岸的目标。
更厉害的是惊雷-1的突防能力,它用了双锥体弹头,飞行的时候会走“水漂弹道”。
先爬升到高空,然后像打水漂一样,在大气层边缘跳跃飞行,不仅能躲雷达,还能不断加速。
到了末端攻击阶段,速度能超过8马赫,也就是每小时近1万公里。
现在全球最先进的反导系统,比如美国的萨德、宙斯盾,面对这种速度和弹道,拦截概率特别低。
说委婉点,地球上现有反导系统,对惊雷-1的拦截率“不到5%”,基本上等于拦不住。
而且惊雷-1的成本还不高,单价大概5000万美元,比美国正在研发的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便宜一半还多。
它用的是固体燃料,平时不用像液体燃料导弹那样频繁维护,存放在弹库里,随时都能拉出来用。
当然,光有导弹还不够,还得有能挂它的“平台”——轰-6N就是专门为惊雷-1量身改的。
之前的轰-6型号都有内置弹仓,可惊雷-1体型太大,塞不进去。
所以轰-6N直接取消了内置弹仓,在机翼下设计了专门的重型挂架,就是为了能稳稳挂住惊雷-1。
更关键的是,轰-6N机背上加了一根空中加油探管,能和运-20U加油机配合。
之前轰-6K的作战半径大概3500公里,加一次油能延伸到5000公里左右,有效提升打击范围。
可以预见,等到惊雷-1批量列装之后,中国就会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陆基、海基、空基核力量的核大国。
美国那边看到九三阅兵展现出来的装备后,也肉眼可见的急了,又是宣布它们“热爱和平”,又是宣布加急研发核巡航导弹。
或许是为了填补心虚,特朗普还打算将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
但不管做多少花里胡哨的表面功夫,都掩盖不了“美军空基核力量青黄不接”的真相。
有美国国防部的官员私下里说,现在在空基核力量这块,美国已经“落后中国至少5年”。
其实惊雷-1的亮相,不是为了跟谁搞军备竞赛,而是为了守护和平。
惊雷-1其实就是最好的“战略盾牌”,中国一直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可这个承诺得有足够的实力支撑——你有能打到对方本土的威慑力,别人才不敢随便挑衅你,这就是“以力止戈”的道理。
而且惊雷-1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证明中国在高超音速武器、空射导弹技术上,已经走到了全球前列。
之前美苏几十年没搞定的技术难题,中国不仅搞定了,还做出了实用、可靠的装备。
这背后是中国国防工业的全面进步,从材料、发动机到电子设备,每一个环节都跟上了。
未来要是新一代战略轰炸机——也就是大家一直期待的轰-20服役了,再配上惊雷-1这样的导弹,中国的空基核力量还能更上一层楼。
网友想象中的轰-20
到那时候,中国的“三位一体”核力量会更完善,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还能为全球的战略平衡添一份稳定。
毕竟只有大国之间的力量相对均衡,才不容易发生冲突,这也是惊雷-1真正的价值,更是轰-6能实现“跨洲际打击”的深层意义。
从1949年的17架飞机重复飞行,到2025年的轰-6N挂着惊雷-1震撼亮相,这76年的变化,不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国家实力的跃升。
而惊雷-1的出现,就是这份实力最好的证明——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守护自己的和平,也有足够的底气面对任何挑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