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爸,你这是要干嘛?"王志强看着父亲手里的律师名片,声音有些发颤。
80岁的王建国坐在养老院的椅子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围在身边的五个孩子。
"我的事,我自己安排。"老人的话简短有力。
王秀兰急了:"爸,你不会真的要把房子给别人吧?"
老人笑了笑,那笑容里有着孩子们看不懂的深意。
三天后,当律师李晓雯拿出那份遗嘱时,所有人都沉默了。
房子和存款,全部留给了孙子孙女们。
可这还不是最震撼的,真正的秘密藏在那通神秘的电话里...
01
医院的走廊里总是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
王建国躺在病床上,氧气管插在鼻子里,心电图机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五个孩子围在床边,脸上的表情各不相同。
有担心,有焦虑,也有掩饰不住的算计。
"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血压有点高。"大儿子王志强小声说道。
二儿子王志明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他们说着关心的话,眼神却不时瞟向病床上的老人。
王建国虽然闭着眼睛,但意识很清醒。
他听得见孩子们压低了声音的议论。
"爸这把年纪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是啊,咱们也该为以后做打算了。"
"那套老房子现在值不少钱呢。"
"还有爸的存款,也不知道有多少。"
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老人心里。
他慢慢睁开眼睛,看着这些曾经在他怀里撒娇的孩子们。
现在他们都老了,头发花白,脸上刻满了生活的痕迹。
大儿子王志强55岁了,三年前从工厂下岗后就一直在家闲着。
二儿子王志明52岁,小生意做赔了,还欠了不少债。
三儿子王志华49岁,公司裁员时被第一批开除。
大女儿王秀兰47岁,离婚后带着女儿艰难度日。
小女儿王秀梅44岁,丈夫出轨后净身出户。
五个孩子,没有一个过得顺心。
都指着他这个老头子的那点家产。
王建国叹了口气,心里说不出的凄凉。
年轻时他在国营工厂当工人,省吃俭用攒下一套房子。
那时候房子不值钱,可现在不同了。
市中心的老房子,少说也得值个两百万。
再加上他这些年的积蓄,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产。
可这些孩子们,眼里只有钱。
出院那天,王建国做了一个决定。
"我要去养老院。"
五个孩子面面相觑。
"爸,你说什么呢?家里挺好的,为什么要去养老院?"王秀兰急忙说道。
"就是啊爸,我们会照顾您的。"王秀梅也连忙表态。
王建国摆摆手:"你们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我一个老头子在家也是给你们添麻烦。"
"那怎么会呢爸,照顾您是我们应该做的。"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都松了一口气。
老人去养老院,对他们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不用天天伺候,还能省下不少麻烦。
选择养老院的时候,矛盾就出来了。
好的养老院一个月要五六千,差一点的也要三千。
"我觉得咱们应该选好一点的,毕竟是爸爸。 "王志华说道。
"好是好,可费用怎么办?"王志明直接问出了关键问题。
"当然是大家一起出啊。 "
"凭什么?我现在连自己都养不活。 "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其他人出?"
几个人在养老院门口就吵了起来。
王建国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这些孩子为了钱而争执。
最后还是选了一家中等水平的养老院。
每人每月分摊六百块钱。
就这六百块钱,几个孩子都觉得是负担。
桂花园养老院环境还算不错。
王建国住进了一间朝南的单人房。
房间不大,但该有的设施都有。
一张单人床,一个小衣柜,一张写字台。
窗外能看到院子里的桂花树。
刚住进来的第一个星期,孩子们还会轮流来探望。
每次来都带些水果或者营养品。
坐一会儿,聊几句,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王建国知道,他们来看自己只是履行义务。
真正关心的,还是那套房子和存款。
"爸,您身体还好吧?"王志强每次来都会这么问。
"还行,这里的饭菜也能吃惯。"
"那就好,那就好。您有什么需要就给我们打电话。"
说完这些客套话,王志强就会转到正题上。
"爸,您有没有想过,以后的事情怎么安排?"
"什么事情?"
"就是,您的房子啊,存款啊,总得有个安排吧?"
王建国每次都是淡淡地回答:"我的事情我自己会处理。"
这样的对话重复了很多次。
不只是王志强,其他几个孩子也都会旁敲侧击地询问。
王志明说得更直接一些:"爸,您要不立个遗嘱什么的,免得以后我们兄弟姐妹为这事闹矛盾。"
王秀兰则比较委婉:"爸,我听邻居李阿姨说,她早就把财产分配写清楚了,省得孩子们操心。"
王建国听在耳里,记在心里。
这些孩子,心思都在那点家产上。
一个月后,探望的频率就降低了。
从每周一次变成两周一次,再后来变成一个月一次。
来的时候也是匆匆忙忙,坐不了一会儿就要走。
"爸,我还有点事,就先走了。"
"爸,孩子在家等着我做饭呢。"
"爸,朋友约了打牌。"
各种理由,各种借口。
王建国坐在房间里,看着窗外的桂花树。
02
秋天来了,桂花开了,满院子都是香味。
可他的心里却是凉的。
养老院里有个老人叫张大爷,今年85岁。
他的儿子每天都会来看他,风雨无阻。
有时候就是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就是陪着。
张大爷总是很骄傲地跟别人说:"我儿子孝顺。"
王建国很羡慕张大爷。
他也曾经以为,自己的孩子会这样对他。
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那天是中秋节,养老院组织了联欢活动。
很多老人的子女都来了,带着孙子孙女们。
王建国坐在角落里,等着自己的孩子们。
等到活动结束,也没有一个人来。
回到房间,他接到了王秀兰的电话。
"爸,不好意思啊,今天有点事情,没能去看您。"
"没关系。"
"明天我一定去。"
第二天,王秀兰没有来。
第三天,也没有来。
一直到一个星期后,她才匆匆忙忙赶到养老院。
"爸,最近太忙了,您别见怪。"
王建国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陈旧的笔记本。
翻开来,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很多事情。
每一个孩子的生日,每一次生病,每一次哭泣。
还有他们长大后的变化。
谁变得急躁,谁变得贪心,谁变得虚伪。
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天是周末,几个孩子难得聚在一起吃饭。
地点选在一家普通的家常菜馆。
五个人围着一张圆桌,表面上其乐融融。
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最近爸的身体怎么样?"王志华问道。
"还行吧,养老院那边说挺稳定的。"王秀兰回答。
"那就好。"王志明夹了一块肉放在嘴里,"对了,养老院的费用是不是该交了?"
气氛一下子有些尴尬。
"是啊,这个月该你交了。"王志强看着王志明。
"我最近手头有点紧。"
"你总是手头紧。"王秀梅不满地说,"上次也是你拖着没交。"
"我是有点困难嘛,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那我们就不困难?"王志华的声音提高了几度。
桌子上的气氛越来越僵。
"行了,别吵了。 "王秀兰打圆场,"大家都不容易,互相体谅一下。 "
"体谅是体谅,但钱总得有人出吧?"王志强直接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要不这样,这个月我先垫上。 "王秀兰说。
"那下个月呢?"
"下个月再说下个月的。 "
王志明放下筷子:"说来说去,还不是嫌我没钱?"
"不是嫌你没钱,是希望你能承担自己的责任。 "
"什么责任?照顾老人是我们大家的责任,凭什么要我一个人承担?"
"谁让你一个人承担了?不是说好了平摊吗?"
几个人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
餐厅里的其他客人都朝这边看过来。
"你们够了!"王建国的声音突然响起。
所有人都愣住了。
老人什么时候来的?
他们竟然都没有注意到。
王建国面色铁青地站在桌子旁边。
"爸,您怎么来了?"王秀兰连忙站起来。
"我来看看我的好孩子们在干什么。"老人的语气里带着讽刺。
"爸,我们就是商量一下..."王志强想解释。
"商量什么?商量怎么分我的遗产?"
五个孩子都低下了头,不敢看老人的眼睛。
"我告诉你们,我的钱我的房子,我想给谁就给谁。"
说完,王建国转身就走。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回到养老院,王建国直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他拿出那个陈旧的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
"今天,我彻底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
第二天,王建国出门了。
他告诉护工说去散步,实际上却去了银行。
在银行里,他查询了自己所有的账户余额。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那些存款,他还有一些其他的资产。
年轻时,他帮助过很多人。
其中有一个人,后来成了成功的企业家。
这些年来,那个人一直在暗中资助他。
每年都会往他的账户里打一笔钱。
数额不大,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件事,他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过。
包括他的五个孩子。
从银行出来,王建国又去了房产局。
他要了解自己那套老房子的最新评估价格。
工作人员告诉他,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那套房子至少值二百五十万。
这个数字让他有些吃惊。
原来自己比想象中要富有。
离开房产局,王建国没有直接回养老院。
而是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
李晓雯是这家律师事务所最年轻的合伙人。
她专门处理遗产继承和家庭财产纠纷案件。
经验丰富,口碑很好。
王建国坐在她的办公室里,详细地说明了自己的情况。
"您的意思是,想要重新安排财产分配?"李晓雯问道。
"不是重新安排,是第一次安排。"王建国纠正她,"我以前从来没有立过遗嘱。"
"那您现在的想法是什么?"
王建国沉默了一会儿,说:"我想把财产留给我的孙子孙女们。"
李晓雯有些意外:"您的子女呢?"
"他们已经长大成人,应该靠自己生活。"
"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引起家庭纠纷。"
"我知道,但这是我的决定。"
李晓雯点点头:"好的,我会为您准备相关的法律文件。不过,我建议您再仔细考虑一下。"
"不用考虑了,我想得很清楚。"
03
接下来的几天,王建国经常往返于养老院和律师事务所之间。
他需要准备各种材料,办理各种手续。
这些异常的行为很快被孩子们察觉到了。
王秀兰来探望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父亲包里有律师事务所的名片。
"爸,您去律师事务所干什么?"
"处理一些事情。 "王建国回答得很含糊。
"什么事情?"
"你不用管。 "
王秀兰心里一紧,立刻打电话给其他几个兄弟姐妹。
"爸可能要立遗嘱了。 "
这个消息像炸弹一样在兄弟姐妹中间爆炸。
他们连夜召开了紧急会议。
地点还是那家家常菜馆。
"现在怎么办?"王志明最先开口。
"还能怎么办?得想办法阻止他。"王志强说。
"怎么阻止?人家立遗嘱是合法权利。"王秀兰比较理智。
"那就想办法影响他。"王志华提出建议,"咱们加强对他的关心,让他改变想法。"
"对,咱们轮流去看他,天天去。"
"买最好的营养品,最好的水果。"
"态度要好,说话要温柔。"
几个人商量好了对策,开始付诸行动。
第二天一早,王志强就来到了养老院。
手里提着一袋苹果和一盒燕窝。
"爸,这是我专门给您买的,对身体好。"
王建国看了看那些昂贵的营养品,心里明白了什么。
"花这么多钱干什么?"
"应该的,应该的。您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王志强在房间里坐了整整两个小时。
期间不断地嘘寒问暖,关心老人的饮食起居。
这样的关心持续了一个星期。
五个孩子轮流来探望,每天都有人陪伴。
买的东西越来越昂贵,态度越来越恭敬。
王建国看在眼里,心里却越来越清楚。
这些孩子的关心是有目的的。
他们害怕自己立遗嘱,害怕分不到财产。
一天下午,王建国接到了李晓雯的电话。
"王老爷子,遗嘱已经准备好了,您什么时候有时间过来签字?"
"明天上午吧。"
挂断电话,王建国发现王秀梅正站在门口。
她显然听到了电话内容。
"爸,您真的要立遗嘱?"王秀梅的声音有些颤抖。
"是的。"
"能不能告诉我,您是怎么安排的?"
王建国看着这个最小的女儿,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感。
"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当天晚上,五个孩子又聚到了一起。
这次不是在餐厅,而是在王志强家里。
气氛比上次更加紧张。
"爸明天就要去签遗嘱了。"王秀梅把听到的情况告诉了大家。
"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木已成舟了。"
王志明点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咱们只能希望老爷子还有点良心。"
"我觉得咱们应该做最坏的打算。"王志华说,"万一他把财产全给了别人呢?"
"不会吧?咱们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亲生孩子。"
"现在这个社会,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几个人坐在那里,愁眉苦脸。
他们现在只能等待明天的结果。
第二天上午,王建国来到了律师事务所。
李晓雯已经把所有的文件准备好了。
"您确定要这样安排吗?"她再次确认。
"确定。"
王建国在遗嘱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多年来压在心头的重担,终于放下了。
回到养老院,他发现五个孩子都在等着他。
他们围坐在房间里,表情紧张而焦虑。
"爸,您回来了。"王秀兰连忙站起来。
"嗯。"王建国在椅子上坐下。
"爸,我们想知道..."王志强欲言又止。
"想知道什么?"
"您的遗嘱,是怎么安排的?"
王建国环视着这五个孩子。
他们的眼中都带着期待和不安。
"我的财产,包括房子和存款,全部留给你们的孩子。"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
五个孩子都愣住了。
"什么意思?"王志明第一个反应过来。
"就是字面意思。我的财产留给我的孙子孙女们。"
"那我们呢?"王志华的声音有些发颤。
"你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靠自己生活。"
王秀兰的眼泪掉了下来:"爸,我们是您的亲生孩子。"
"正因为你们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才这样安排。"
王建国的语气很平静,但字字如刀。
"我希望你们能够自立自强,而不是依靠我的财产生活。"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个结果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可是木已成舟,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
"爸,您这样做,会让我们怎么活?"王志明的声音里带着哭腔。
"你们以前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那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
王志明说不出话来。
确实,他们在父亲的财产之前,也都有自己的生活。
只是后来,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这笔遗产上。
现在希望破灭了,感觉就像天塌了一样。
王建国看着他们失落的表情,心里也不好受。
这些毕竟是他一手带大的孩子。
但是,他觉得自己做得没错。
溺爱不是真正的爱。
04
真正的爱应该让孩子们学会独立。
"你们先回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
五个孩子默默地离开了养老院。
他们走得很慢,背影看起来很沮丧。
王建国坐在窗前,看着院子里的桂花树。
花儿开得正盛,香味阵阵。
可他的心情却很复杂。
做这个决定,他考虑了很久。
他知道孩子们会不理解,会埋怨他。
但是,他相信时间会证明他是对的。
那天晚上,王建国接到了一个电话。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王师傅,是我,陈志远。"
听到这个名字,王建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小陈,你怎么给我打电话了?"
"我听说您住进了养老院,想去看看您。"
"好,好,我在桂花园养老院。"
"我知道地址,明天下午我过去。"
挂断电话,王建国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陈志远是他年轻时帮助过的一个人。
当时陈志远还是个小伙子,家里困难,找不到工作。
王建国把他介绍到自己的工厂里。
后来陈志远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这些年来,他一直没有忘记王建国的恩情。
每年都会给王建国寄钱,但从来不留名字。
王建国知道是他,但一直没有点破。
第二天下午,陈志远如约而至。
他穿着一套普通的休闲装,看起来很朴素。
如果不知道他的身份,谁也不会想到他是身家过亿的企业家。
"王师傅,您气色看起来不错。"陈志远笑着说道。
"托您的福。"王建国也笑了。
两个人聊了很久,从过去聊到现在。
陈志远详细地询问了王建国的生活状况。
当他听说五个孩子的情况时,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王师傅,您的孩子们太不懂事了。"
"年纪大了,有些事情也看开了。"
"您打算怎么办?"
王建国把自己立遗嘱的事情告诉了陈志远。
陈志远听了,点点头:"您这样安排是对的。 "
"你也这么认为?"
"当然。 溺爱只会害了孩子。 "
两个人越聊越投机。
临走的时候,陈志远说:"王师傅,如果您的孩子们想要重新开始,我可以帮忙。 "
"那怎么好意思?"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您当年帮了我,现在轮到我帮您了。 "
一个星期后,王建国把五个孩子都叫到了养老院。
他准备告诉他们一些事情。
孩子们来得很齐,但脸色都不太好看。
显然,他们还在为遗产的事情生气。
"我知道你们对我的安排不满意。 "王建国直接开口。
"爸,我们不是不满意,是不理解。 "王秀兰说。
"那我今天就跟你们解释清楚。 "
王建国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个陈旧的笔记本。
"这里面记录着你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 "
他翻开笔记本,开始念里面的内容。
"志强,五岁的时候摔伤了腿,哭得很厉害,但很坚强。 "
"志明,七岁的时候帮邻居家干活,虽然调皮但很善良。 "
"志华,十岁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有点爱面子。 "
"秀兰,十二岁的时候照顾生病的妈妈,很懂事。 "
"秀梅,十五岁的时候学会了做饭,很勤快。 "
听着父亲念这些往事,几个孩子的眼睛都湿润了。
他们想起了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那时候的他们,确实是父亲眼中的好孩子。
"可是你们长大后,变了。 "王建国的语气变得沉重。
"变得急躁,变得贪心,变得只知道索取。 "
"你们忘记了什么叫自立自强,什么叫孝顺父母。 "
五个孩子都低下了头,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他们知道,父亲说的都是事实。
"我之所以把财产留给孙子孙女们,是希望你们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
"依赖别人的财产生活,永远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王建国的话说得很诚恳,但孩子们的心情依旧复杂。
道理他们都懂,但现实很残酷。
没有了父亲的财产支撑,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艰难。
就在这时,王建国的手机响了。
他看了看来电显示,是陈志远。
"志远,怎么了?"
电话里传来陈志远急切的声音:"王师傅,有件事我必须马上告诉您。"
"什么事?"
"关于您的那笔资助款,出了点问题。"
王建国的脸色变了:"什么问题?"
"我们公司的财务在整理账目时发现,这些年给您的资助款,数额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
"多多少?"
"总共将近八十万。"
房间里的五个孩子听到这个数字,全都震惊了。
他们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八十万?那是什么概念?
加上房子和存款,父亲的财产远远超过了他们的想象。
王建国看着孩子们震惊的表情,缓缓说道: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志远,你继续说。"
"王师傅,我想当面跟您谈这件事。明天我带着相关的文件过去找您。"
王建国点点头:"好,明天下午吧。 "
挂断电话后,老人看着围在身边的五个孩子:
"明天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了。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件事..."
05
老人停顿了一下,环视着每一个孩子:
"我决定把所有的财产,包括房子和存款,全部留给你们的孩子们,也就是我的孙子孙女们。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你们绝对想不到的秘密..."
话音刚落,空气仿佛瞬间凝固,周围一片死寂。
五个孩子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像是被施了魔法,一动不动。
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眼睛里满是震惊和不可思议。
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五个孩子同时惊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