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手机早成生活必需品,可当这贴身工具突然化身伤人“凶器”,信任危机便会瞬间席卷。
江苏徐州一个普通家庭,正因手机爆炸陷入阴霾。3岁男孩手持小米手机看动画片时,设备毫无征兆爆燃,火光吞噬了孩子的小手与小腿。
这边用户安全受威胁,小米内部也不平静。深耕9年的核心高管王腾,因泄密被辞退,深夜微博致歉:“犯了错误,接受代价,不舍离开。”
一边是生命安全危机,一边是内部管理漏洞,曾靠性价比与创新圈粉的小米,如今站在舆论风口浪尖。
![]()
三岁男童被烧伤,
一场本可避免的"手机惊魂"!
江苏徐州某小区的一段家庭监控视频,近期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尤其触动了家长群体的神经。
![]()
▲ 图源:微博
视频显示,一名男童当时正手持小米手机,随后手机突然出现异常——毫无预兆地冒出蓝白色火光,紧接着伴随"砰"的一声闷响,手机迅速燃成小火球。
监控同时记录下,现场沙发靠垫因手机燃烧留下黑洞。据后续公开的病历信息显示,病历中的现病史清晰记录:“4 小时前因手机爆炸伤及左手双下肢”,体检部分也详细描述了创面情况,“创面分布于左手双下肢,部分皮肤熏黑,部分水疱破溃,腐皮局部脱落,基底潮红或红白相间,见渗出”,诊断明确为烧伤。
![]()
▲ 图源:微博
从发现孩子受伤,到第一次拨打小米400客服,再到售后人员联系,整整12个小时里,家属像是在踢一场看不见的"皮球"。
根据家属公开的沟通记录,首次联系小米400客服时,对方表示需将涉事手机残机寄往研发中心进行检测,关于检测结果的出具时间,仅回复“需等待后续通知”。
当日傍晚家属再次沟通时,客服提及“手机自燃原因需综合排查,不排除外部因素影响”,并询问家属“是否曾自行维修手机或使用非原装充电器”。
至深夜,小米售后主管与家属取得联系,明确“检测周期为7至15个工作日,当前无法承诺赔偿方案,需以最终检测报告为准”。
家属后续在社交平台分享沟通感受时提到:“孩子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仍有痛感,我在陪护间隙与客服沟通,未收到关于孩子病情的关切回应,对方沟通重点始终围绕检测流程。这种沟通体验,让我感受到品牌对用户困境的关注不足”。
![]()
上市两年半的"高端代表作",
从销量神话到安全问号
小米13是2022年12月发布的旗舰机型,当年雷军在发布会上把它称作"冲击高端市场的答卷之作",说它兼顾了性能和续航。
确实,上市初期,这款手机在4000-6000元价位段很受欢迎,不少人冲着它的轻薄设计和4500mAh电池买单。
可这次出事的手机,是孩子父亲2023年3月在小米之家买的,用了才一年半。孩子父亲说,平时很少边充边用,充电也都是用原装充电器,手机没摔过、没碰过,怎么就突然炸了?
提起手机爆炸,很多人都会想到2016年的三星Note7。那时候,全球各地陆续曝出35起Note7爆炸事件,有人手机放在口袋里突然炸了,有人充电时手机起火把床单烧了,最后三星不得不全球召回250万台手机,直接损失超过53亿美元,品牌口碑一落千丈。
![]()
▲ 图源:微博
现在小米13的事件,虽然目前看是个案,但行业里的人都清楚:"手机爆炸的原理都差不多,都是电池热失控导致的,区别只在企业能不能把'小概率'降到'零概率'。"
三星当年的教训够深刻了——为了追求续航,压缩了电池安全冗余;为了赶产能,放宽了质检标准,最后付出了惨痛代价。
反观小米,原本计划于9月24日发布小米16系列,然而近期小米13爆炸事件引发舆论风暴,让大众对小米手机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在4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市场,消费者对于产品安全极为看重,倘若连最基本的安全保障都无法实现,即便手机配备顶尖芯片、拥有出色影像功能,也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毕竟,没有人愿意冒着安全风险去购买一部可能带来危险的“高端机”。
![]()
高管泄密,
小米热搜背后的管理隐患
就在手机爆炸事件发酵的时候,小米前高管王腾"因泄密被辞退"的消息也冲上了热搜。
可能有人不知道王腾是谁,他之前担任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并兼任 Redmi 品牌总经理,主要负责市场与品牌管理。
其实早在去年一场直播中,雷军就称 “除了我们腾总动不动泄密被罚款以外,我的口碑还是可以的”,多家媒体与自媒体据此报道其曾公开敲打王腾。
没想到几个月后,就传出王腾因为泄密被辞退的消息。后来王腾在微博上澄清,称“没有窃取公司机密出售,没有收人钱财。关于我的离职网上看到很多谣言,都是假消息,简直离谱。”
![]()
▲ 图源:微博
其实辞退王腾也是必然,因为连高管都管不住自己的嘴,那生产线的质检、供应链的安全,又能管好吗?就像网友说的:"一个连内部信息都守不住的企业,怎么让人相信它能守住用户的安全底线?"
虽然王腾被辞退的事引来了不少讨论,有人骂他"不专业",有人替他"可惜",但在普通消费者眼里,这些都比不上手机爆炸重要。
原因很简单:员工泄密是企业内部的事,可手机爆炸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
![]()
总 结
从"性价比神话"到"安全警钟":小米该醒醒了
手机爆炸灼伤的,不只是孩子的皮肤,还有千万用户对小米的信任;王腾泄密暴露的,不只是管理漏洞,还有企业对"用户至上"的认知偏差。
这些年,小米从"为发烧而生"到"冲击高端",口号喊得越来越响,可骨子里的"敬畏心"却越来越少——敬畏用户的安全,敬畏行业的规则,敬畏自己的品牌。
真正的高端,从来不是参数堆出来的,是把每个零部件都做到安全可靠;真正的品牌力,从来不是热搜炒出来的,是在用户遇到困难时,能站出来承担责任。
小米曾经说"让每个人享受科技的乐趣",可现在,科技却成了威胁孩子安全的隐患,这难道不是背离了初心吗?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想要的其实很简单:一台不会突然爆炸的手机,一个出了问题能负责的品牌。
要是连这些都做不到,再高的销量、再响的名气,也只是空中楼阁。
参考消息
新晚报:《岁男童看视频时手机突然爆炸,手指和下肢被烧伤,小米客服回应》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全文完,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为了不失联,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