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李先生最近被“怪病”缠上:起初只是偶尔脖子僵硬,他没当回事。可两个月后,他的右肩像压了块大石头,疼得连胳膊都抬不起来;紧接着,手指开始发麻,握东西时总掉;最要命的是,有一天他突然头晕目眩,差点在地铁站摔跤……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他:“你的颈椎病已经压迫到神经和血管了!”
像李先生这样,误把颈椎病当“脖子疼”的人不在少数。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患者超2亿,但超过60%的人直到出现手麻、头晕、肩背剧痛等症状时,才意识到问题严重。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颈椎病“声东击西”的真相。
很多人以为颈椎病就是“脖子疼”,但当病情加重,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会压迫周围组织,引发放射性疼痛或麻木,这些部位才是“最受伤”的:
1. 肩膀:像“扛了10斤沙袋”
颈椎第5-6节神经根受压时,疼痛会从颈部放射至肩胛骨内侧,甚至蔓延到上臂外侧。患者常描述:“肩膀沉得抬不起来,晚上睡觉压到就疼醒。”这种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严重时连梳头、穿衣服都困难。
2. 手臂:从“酸胀”到“针扎”
当颈椎压迫第6-7节或第7节-胸椎第1节神经根时,疼痛会沿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放射至手指(通常是拇指、食指或中指)。初期只是酸胀无力,后期可能变成“过电样”刺痛,甚至手指麻木、肌肉萎缩,握力明显下降。
3. 头部:头晕、头痛像“戴紧箍咒”
颈椎变形会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供应大脑血液的血管),导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常感到:
- 头晕:走路像踩棉花,突然转头时眼前发黑;
- 头痛:后脑勺或太阳穴处搏动性疼痛,劳累后加重;
- 耳鸣:耳朵里嗡嗡响,甚至听力下降。
4. 胸部:胸口“勒了根绳子”
少数严重患者会因颈椎压迫交感神经,出现“颈心综合征”:
- 胸口闷痛,像压了块石头;
- 心慌、心跳加速,但心电图检查却正常;
- 血压忽高忽低,吃药也难控制。
一位50岁男性患者,起初只是右手小指发麻,他以为是“打字太多”。半年后,他走路时突然双腿发软,像“踩在棉花上”,一次下楼梯时直接摔了下去。就医后发现,他的颈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脊髓(颈椎内的“神经高速公路”),导致“脊髓型颈椎病”——这是颈椎病中最危险的类型,若不及时手术,可能引发瘫痪!
医生提醒:当出现以下症状,说明颈椎病已“升级”为高危状态,必须立即就医:
- 手麻、无力到拿不稳筷子;
- 走路不稳,像喝醉酒;
- 大小便失禁或性功能障碍;
- 夜间疼痛加重,甚至疼醒。
自测:你的颈椎病严重到什么程度?3个动作帮你判断
动作1:举手测试
站立位,双手平举与肩同高,保持1分钟。
- 若手臂酸胀、发抖,甚至无法坚持,可能颈椎神经受压;
- 若一侧手臂很快下垂,需警惕单侧神经根损伤。
动作2:压顶试验
坐直,低头含胸,另一人用手轻轻按压患者头顶。
- 若出现颈部疼痛或手臂放射性疼痛,提示颈椎神经根受压。
动作3:走路测试
闭眼原地踏步走100步,观察身体是否偏向一侧。
- 若明显偏向一侧,可能颈椎压迫脊髓,影响平衡功能。
(注意:自测仅作初步判断,确诊需到医院拍X光、CT或MRI。)
预防颈椎病恶化:3个“护颈”习惯要养成
“20-20-20”用眼法则
每看电脑/手机20分钟,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放松颈部肌肉。枕头选对不选贵
枕头高度应压缩后与拳头等厚(约8-10厘米),支撑颈部曲线,避免“高枕无忧”或“不枕枕头”。每天做“米字操”
缓慢用下巴写“米”字,或站立位双手交叉抱头,轻轻做颈部对抗拉伸,增强颈部肌肉力量。
颈椎病从不“孤军奋战”——它可能让肩膀“扛不动生活”,让手臂“握不住幸福”,让大脑“转不动思维”,甚至让双腿“迈不出未来”。别等疼痛“转移”到全身才后悔,从今天起,给颈椎多一点关爱,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隐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