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马斯克我发现:真正厉害的人,都不太考虑别人

分享至

在星舰第四次爆炸直播中,马斯克叼着可乐罐笑得像个孩子。

全球网友骂他 “败家子”“拿纳税人的钱开玩笑”,他转头对工程师说:“下次让助推器在海面上跳支舞。”这种 “别人关我屁事” 的劲头,恰恰是多数人学不会的成功密码。

我们从小被教育 “要懂礼貌”“要顾全大局”“要为别人着想”,可马斯克用火箭炸出来的真相是:过度考虑别人,本质上是给自己套枷锁。

真正能掀翻世界的人,脑子里都装着个 “屏蔽器”,自动过滤掉 99% 的噪音,只盯着自己的靶心。



一、“不在乎” 是种超能力,可惜多数人学不会

特斯拉工厂里流传着个段子:有次马斯克发现生产线的机器人动作慢了 0.3 秒,连夜让工程师整改。有老员工提醒 “这样会让大家加班到天亮”,他头都没抬:“我付工资不是让你们睡觉的。” 结果那批 Model 3 的产能直接提升了 20%。

这事儿要是换作普通人,估计会纠结 “大家会不会恨我”“是不是太不近人情”,最后不了了之。

但马斯克的脑回路是直线型的:目标是造更多车,挡路的就得挪开,至于别人怎么想,不在他的操作系统里。

这就是第一个反常识的真相:“不太考虑别人” 不是缺德,是高效能人士的生存算法。

我表哥开了家设计公司,每次改方案都要问遍全公司的意见。实习生说 “颜色太艳”,他改;保洁阿姨说 “字太小”,他也改。

最后客户看了直摇头:“这到底是谁的设计?” 结果半年就黄了。他后来反思:“我不是善良,是没种坚持自己的判断,只能靠讨好别人找安全感。”

这种 “安全感依赖症”,是普通人最大的绊脚石。

发动态要纠结 “会不会被人笑话”,选工作要考虑 “爸妈会不会满意”,就连穿件花衬衫都要琢磨 “同事会不会觉得我怪”。你以为这是成熟,其实是把方向盘交给了别人。

马斯克当年要造电动汽车,全行业都在嘲笑 “电动车就是玩具”。

通用汽车的 CEO 公开说 “特斯拉活不过三年”,他直接在推特上回了句 “等着看”。后来特斯拉差点破产,供应商催债,员工离职,他睡在工厂地板上啃三明治,也没功夫理会外界的冷嘲热讽。

有人说这是 “偏执”,但偏执的另一面是 “专注”。就像狙击手瞄准的时候,眼里只能有准星,要是总想着 “旁边的观察员会不会觉得我姿势难看”,早就错失目标了。

我们村的李二叔就栽在 “太在乎别人” 上。

他种的草莓明明品质好,却总怕 “卖太贵没人买”,比市场价低了三成。结果大家觉得 “便宜没好货”,反而没人买,最后烂在地里。他叹着气说:“这辈子就没为自己活过。”

这世上根本没有 “让所有人都满意” 的选项。你降价,同行骂你搞恶性竞争;你涨价,客户说你黑心;你不涨不降,又有人说你没魄力。过度考虑别人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逼到墙角。



二、“怕得罪人” 的本质,是怕自己扛不住

SpaceX 第一次发射火箭时,燃料箱爆炸得只剩个底座。网友 P 了张 “马斯克破产倒计时” 的图传遍全网,连他妈都打电话来劝 “要不还是回南非吧”。他却在废墟旁边开香槟:“至少我们知道哪里炸了。”

这种 “心大”,其实是种超强心理韧性,知道自己能扛住差评,所以没必要讨好任何人。

而多数人 “太考虑别人”,本质上是心虚。怕自己不够强,怕被孤立,怕失去现有的一切,只能靠 “让别人舒服” 来换取生存空间。

我前同事小雅就是典型。她做的策划案明明被客户夸了,却因为有个老员工阴阳怪气地说 “也就那样吧”,连夜改了三遍。

结果客户气得说 “你们到底有没有准主意”,单子黄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