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969年,和煦的春风从华北平原掠过,吹绿了杨柳,吹皱了河面,也吹动了一群天津女知青的心。
18岁的李燕茹站在卡车上,望着身后渐行渐远的楼房和街道,她白净的脸庞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次,李燕茹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去河北邢台的一个小村子插队的,尽管前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她早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乡下干出一份成绩来。
“燕茹,听说农村条件艰苦的很,咱还是不去了吧?”临行前母亲担忧地问道。
只见李燕茹扬起下巴,眼神坚定地回道:“妈,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别人能行,我就能行。”
不久,李燕茹一行人便来到了知青点所在的村子,队长李进才早已等候多时,他热心帮着几人提行李,分配宿舍,并顺便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
安顿好后,李进才正打算离开,却被李燕茹叫住了。
当时天色尚早,李艳茹主动请求李队长给她们分派任务,李队长却摆摆手,一脸憨厚笑道:“你们刚过来,一路舟车劳顿,好好休息两天才是你们当下的任务。”
闻此,其他姑娘都松了口气,唯独李燕茹站了出来:“李队长,我们是来接受锻炼的,不是来享福的。”
李燕茹饱满积极的精神状态给李队长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笑着点了点头,表示次日一早就带她们下田帮着春耕。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燕茹一行人简单吃了点东西后就跟着当地社员们下地了。
早在来的路上,李队长就跟李燕茹她们交代了一些春耕的注意事项,到地方后,组长又亲自示范了几种农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但当李燕茹自己拿起锄头时,却感到了百般的不适,还差点挖到自己脚踝。
“你这样使锄头是很危险的,双脚要适度分开一些,给锄头留下一定落地的空间。”旁边一社员好心提醒。
李燕茹尴尬一笑,按照社员的嘱咐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站姿,随后又不服输地抡了锄头。
半天后,李燕茹总算是能顺利用锄头除草了,但就在这时,她感觉手掌一阵阵刺痛传来,抬起一看,才发现上面磨出了许多水泡。
李燕茹虽然没有声张,但是她那笨拙的动作还是引起了旁人的窃窃私语。
“这些人也真是,不好好待城里享福,偏偏来这乡下受罪,何苦呢?”
“可不,净添乱......”
李燕茹并没有理会这些人的讥讽,相反,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快掌握那些农具的使用技巧,以融入到繁忙的春耕中去。
一个月过去了,同来的几个知青都已经适应了农村生活,只有李燕茹依然格格不入,劳动的时候时有误伤自己,给组员帮倒忙的情况发生……
那天,李艳茹在劳作时因使用不当弄坏了一副农具,恰巧被路过的李队长看到了。
看着一脸沮丧的李艳茹,李进才将她喊到一边,叹了口气:“村小正好缺个代课老师,小李,要不你去试试吧?”
起初,李艳茹心里是没有底气的,因为她从来没代过课,但在李进才的再三劝说下,她还是答应了下来。
站在简陋的乡村教室里,面对着二十多个农村孩子,李燕茹以为自己找到了用武之地,但很快,她发现孩子们根本不买她的账,班上的许多孩子不仅不好好听课,其中有个男孩更是到处说李燕茹是走后门进来的,连地都种不明白,根本不配当他们的老师。
李燕茹听到后,一时无法反驳,她知道继续这样下去,到时孩子们的成绩肯定会出问题,她不仅没法跟孩子们的家长交代,更是辜负了李队长的照顾。
就在李燕茹不知如何是好时,邻班一个叫范东阳的男教师走了过来,只一个眼神就让孩子们坐得笔直,不敢再讲话。
范东阳是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虽然平时性格温润,但在班级管理这块是一把好手。
放学后,范东阳又主动找到李燕茹,并毫无保留地向她传授着自己的教学管理经验。
李艳茹听得津津有味,之后她将这些方法带进了课堂,学生们像被施了魔法一般,果然乖巧了许多。
在之后的考试中,李艳茹班上学生的成绩可圈可点,这让她十分欣慰。
但她明白,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是范东阳站出来给了他莫大的帮助,范东阳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她灰暗迷茫的世界。
那天放学后,李艳茹带着几个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去向范东阳请教。过程中,她发现范东阳办公桌上摆了好几本散文诗集方面的书,这才得知对方也喜欢诗歌散文。
之后,李艳茹除了跟范东阳交流教学方面的事情,还经常探讨文学方面的知识。
渐渐地,李艳茹心里对这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单身男教师产生了一丝别样的情愫……
中秋节那天傍晚,学生们都早早放了学,李燕茹将教室里的地扫了一遍后也准备离开,这时,范东阳过来了。
一开始,范东阳也是主动聊一些教学管理方面的事,但很快,他话锋一转,趁机跟李燕茹表了白。
原来,自李燕茹调过来的第一天起,她身上的温婉气质就深深吸引了范东阳的注意力。
范东阳还在那海誓山盟,李艳茹却湿了双眸,最后点头同意了范东阳的告白。
当晚,李燕茹并没有回宿舍,而是和范东阳一起在村里打谷场边谈了一宿的心。
不久,李燕茹在给父母的信中提到了自己和范东阳的恋情,不料,却遭到了父母的严厉拒绝。理由是范东阳出身农村,家庭困顿,而李燕茹来自城市,又是独生女,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两人根本就不般配。
就为这事,李燕茹和父母产生了矛盾,李父甚至扬言:不和姓范的断绝关系,那就和他断绝父女关系。
在亲情和爱情之间,最终,李燕茹选择了后者。
1970年除夕,在当地社员和其他知青们的祝福声中,李燕茹和范东阳在村里办了一场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
那天晚上,李燕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道:“此生无悔。”
次年秋天,李艳茹顺利诞下一女,范东阳给女儿取名为范玉香。小家伙有着母亲的大眼睛和父亲的高鼻梁,可爱极了。
农村生活不比城里,除了日常教学外,夫妻俩还得面对各种生活琐碎,尽管艰苦,但李燕茹却总能从中捕捉到一些幸福甜蜜。
于李艳茹而言,这辈子有丈夫范东阳和女儿范玉香相陪,也就够了。
时间转眼来到了1978年,看着已经开始上小学的范玉香,李燕茹心里十分欣慰,她觉得未来可期。
同年,一件事情的发生悄然改变了这一家人的命运……
那天,李燕茹正在村小教书,当初和她一起来的一个知青突然把她喊出了教室。
“燕茹,你听说了吗?知青可以回城了!”
李燕茹有些难以置信,但没过多久,看着当初和自己一起来的几个知青开始陆续回了城,李燕茹心里五味杂陈。
几个知青临走前还特意找到李燕茹,劝她也跟着一起回城得了,城里车水马龙,吃穿不愁,可比待乡下过穷苦日子强多了。
尽管知青们说得头头是道,但李燕茹不为所动,这里有疼她的丈夫和可爱的女儿,她哪里也不想去。
况且当初为了这段姻缘,父亲连断绝父女关系那样狠心的话都说得出口,所以对她来说,回不回去已经无所谓了。
转眼又过去了半年,本村和周围村子的知青基本都走光了,唯独李燕茹还在坚守。
那天晚上,李燕茹做了一个梦,她梦到老父亲一个人蹲在医院门口发呆。李燕茹本想上前询问父亲是否哪里不舒服,为什么母亲没有陪着他,可当她刚走近,父亲竟突然消失不见,任她怎么呐喊都没有任何回应……
李燕茹一下子从梦中惊醒,看着还在熟睡的丈夫和女儿,她内心开始动摇了。
那一瞬间,李燕茹感觉自己对父亲的恨意竟然淡了许多,取代的是无尽的自责和挂念,以至于整个下半夜,她都没合过眼,满脑子都是自己小时候得父母疼爱呵护的场景。
第二天早上,李燕茹已然做好了决定,她要回城看望一下父母,她不想背负不孝的骂名。
李燕茹找到丈夫范东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范东阳没说什么,只叮嘱她一路保重,而8岁的范玉香却哭着喊着不要李燕茹回去。
之后,李燕茹在这对父女不舍的目光中快步离去,哪怕身后范玉香的哭声有多么撕心裂肺,她却噙着泪水头也不回地消失在小路尽头。
回城后,李燕茹看到父母还平安健在,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看着李燕茹的身材和容颜均不复昔日少女模样,她的母亲心疼地哭了起来,而看着二老两鬓的白发和额头的皱纹,李燕茹再也没能忍住,失声痛哭起来,“爸,妈,请原谅女儿不孝……”
时隔多年,李燕茹父亲心里的怒意也早就消磨了,这些年,他也很想知道女儿过得怎样,但见女儿不来信,他抹不开那个脸便也没主动给她写信。
现在见女儿终于回来了,自始至终,二老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之后,李燕茹父母说什么也不让她再回邢台了,还给她重新安排了一门婚事,男方同是天津人,家境殷实,和李燕茹门当户对。
婚后第二年,李燕茹就给新丈夫生下了一个儿子。尽管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在每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她还是会想起邢台农村的丈夫和女儿……
时光荏苒,转眼三十五年过去了。这三十五年时间里,李燕茹先后经历了母亲病故,父亲中风半身不遂后郁郁而终,以及新丈夫去世的打击,让她形容枯槁,也落下了一身的病根。
2013年春,因心脏病发作,李燕茹住进了天津人民医院。那天下午,她正由儿子扶着在走廊散步,却突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范东阳!在范东阳身旁还有一个中年女子正扶着他。
虽然苍老了许多,但她一眼就认出了对方。
“东阳哥?”她激动地上前打着招呼。
扶着他的中年女子立刻挡在范东阳前面:“你谁啊?”
在仔细打量了一番对面的中年女子后,李燕茹很快便反应了过来,“玉香,你都长这么大了,我是你妈妈呀!”
事实确实如此,范东阳身旁的中年女子正是他和李燕茹当年生下的那个女儿范玉香。
本以为挑明身份,对方会喊自己一声“妈妈”,没想到,范玉香听后,本来就不好看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了。
“你就是那个抛下我和爸爸的女人?既然当初狠心离开,今天何必相认?”说完,范玉香便扶着父亲离开了。
范东阳想说些什么,却因身体老迈,最终被女儿架走了。
李燕茹愣在原地,老泪纵横。李燕茹儿子轻声问:“妈,那就是您常说的......”
她哽咽着点头:“是我对不起他们……”
后经多方打听,李燕茹终于要到了范东阳家的电话。然而拨通后,接电话的是范玉香。
“我爸一个星期前就走了,是胃癌”,电话那头的声音冰冷如刀,“他临终前说不怪你,但他也不想再见到你。以后请不要打电话过来了。”
李燕茹正想说些什么时,对方已经挂断了电话。
闻此,李燕茹瘫坐在地,心如刀绞。
之后几天,李燕茹多次给范家打去电话,范玉香都没有接。
两个月后,李燕茹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她再次给范玉香打去电话,而这一次,范玉香似乎有心灵感应,接了她的电话。
“玉香,妈妈对不起你......妈妈时间不多了,能过来让妈妈看看你吗?”电话刚接通,李燕茹就带着哭腔说道。
出乎意料的是,范玉香来了。母女相视无言,唯有泪千行。
最后,还是李燕茹先开了口,“你爸......他后来过得好吗?”
“你走后,爸爸就没有再娶过别的女人。他说,他这辈子只爱一个人,那个人……那个人就是你。”
闻此,李燕茹早已泪如雨下,她想当面跟范东阳说一声对不起,但一切说什么都晚了。
弥留之际,李燕茹多想开口让范玉香喊她一声“妈妈”,但终究是没有说出口。
三天后,李燕茹去世。范玉香在参加完李燕茹葬礼后便离开了,此后,她再也没有来过。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李燕茹咽气的那一刻,她都没能等来范玉香的一声“妈妈”……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那场春耕开始的爱情,终究耗尽了一生的时光来告别。有些选择,一旦做出,就是永远;有些离别,一旦转身,就是一生。
如果你是李燕茹,你会和她做出一样的抉择吗?你觉得范玉香做得对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