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 涨得好,不少朋友又开始摩拳擦掌。
科技能不能买?芯片呢?有朋友问。我只能提醒:现在贵了,要小心。
他说:我又不长拿,进去赚一点就跑。
我只能把这老生常谈送给他:XX的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
这里的XX,可以是任何投资品,无论是股票、基金、债券,还是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
这句话,你几乎可以在任何金融产品的宣传材料、基金招募说明书的角落里找到。
它如此常见,以至于被自动忽略。但它却又是投资世界里最重要的一句话。
很多人买入一个资产,理由往往朴素得惊人:它最近涨得好。
这种想法背后,其实是默认了历史会简单重复。但资本市场从来没这么简单。
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这至少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从整个市场的层面,近期涨得多,不代表未来还会接着涨。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当一个市场或板块在短期内积累了巨大的涨幅,往往意味着风险也在集聚。
一方面,早先进场的投资者获利丰厚,有兑现收益的需求,这会形成潜在的抛压。另一方面,价格的大幅上涨会把估值推高到不合理的水平,透支了未来的增长预期。
这时候,一点风吹草动,比如不及预期的经济数据、行业政策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引发市场的转向。
在市场高位冲进去,往往成了接盘侠;而在市场底部因恐惧而割肉,又完美错过了下一轮的复苏。
其次,从投资标的层面,近期强的,不见得未来也强。
我们都喜欢冠军基金,但冠军魔咒却是屡试不爽,能够一直保持领先的基金凤毛麟角。
成就一只基金或一只股票辉煌业绩的“天时、地利、人和”是很难复制的。可能在过去一段时间,它的投资风格正好契合了市场的“风口”。
比如前几年的新能源,或者最近的AI。但市场风格是会切换的,一旦风向变了,曾经的明星可能迅速陨落。
同样的,一家公司过去的成功,也无法完全保证它未来的持续增长。技术变革、竞争加剧、管理层变动等因素,都可能让一家“好公司”风光不再。
当我们仅仅因为一只股票过去涨得好就买入时,可能恰恰是在它最贵、最被高估的时候接手。
其他的,房地产,这些年的大起大落大家都看到了,即便现在涨得很好的黄金,也难说明天是涨是跌。
价格的波动,本质上是无数信息的集合反映,是千万人预期的博弈。想单凭一条历史K线就预测未来,无异于盲人摸象。
决定资产价格涨跌的因素,纷繁复杂:
宏观经济环境:经济是繁荣还是衰退?通胀高不高?利率是升还是降?这些宏观大背景,是决定市场整体走向的根本力量。
政策与事件:国家的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甚至国际间的贸易关系、地缘政治冲突,都会对市场情绪和相关板块产生巨大影响。
公司基本面:对于股票而言,公司自身的盈利能力、成长性、财务状况,是其价值的最终支撑。
市场情绪:投资者作为一个群体,其情绪的乐观与悲观会极大地放大市场的波动。贪婪和恐惧,往往是短期价格剧烈变化的主导因素。
市场环境在变,驱动价格的核心因素也在变,刻舟求剑式地用历史数据来指导未来的操作,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难道历史数据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吗?并不是。
历史数据中也包含着未来涨跌的线索,比如股市里的动量与反转效应。
这两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其实很好理解。
动量效应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在中期(如3到12个月)的时间维度上,过去表现好的股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可能还会继续表现优异。
反转效应可以理解为风水轮流转。
在长期(如3年)和非常短期(如1个月内)的时间维度上,过去涨得最凶的股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表现最差;而过去跌得最惨的股票,未来反而可能迎来逆袭。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呢?这背后主要是投资者的行为偏差作祟。
中期动量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不足。
当一个公司发布利好消息时,信息在市场上的扩散需要时间,投资者的认知和接受也需要过程。因此,股价的上涨趋势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信息被完全消化。
短期和长期反转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的过度反应。
在短期内,受到市场情绪的煽动,投资者容易追涨杀跌,导致股价在短时间内暴涨或暴跌,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随后便会向价值回归,形成反转。
而在长期,投资者可能过度外推过去的趋势,对赢家股票给予过高期望,对输家股票过度悲观,最终当现实不达预期时,也会发生反转。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市场,由于散户投资者占比较高,情绪化交易更为普遍,短期反转的情况尤为显著。
那么,我们能靠这个规律去赚钱吗?没那么简单!
无论是动量还是反转,都只是一种统计上的概率效应,是一种可能性,绝非必然性。
市场是复杂且多变的,没有任何一个规律可以永远有效。你不能简单地依据“上个月跌得多的这个月就一定会涨”去操作。
把它当成一个提醒,一个辅助决策的参考,会更有价值。比如:
当你看到一个板块或个股在短期内涨幅巨大时,反转效应提醒你,风险可能已经很高了,这时候再去追高,成为接盘侠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当你持有的资产经历了长期且深度的下跌,不要过度悲观。反转效应告诉我们,只要公司基本面没有毁灭性问题,极度低迷之后,往往蕴含着反转的可能。
开头说到的“进去赚一点就卖”,是个很危险的想法,这是把赚钱的希望寄托于运气,祈祷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侠。
关于我:
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投资生涯19年,专职投资7年。专注基金投资及家庭资产配置,著书《指数基金投资从入门到精通(不在此山中著)》,雪球的基金投顾组合”天行健“,立志为1000个家庭实现”睡后收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