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图片30张
全文2029字
阅读约8分钟
to be,or not to be
最近,桂林经典建筑五十年的朝晖楼,摇身变成网红民宿,引发了MISS身边众多建筑师朋友的愤慨。有人说,看似是建筑活化,实则是一场对老建筑的“审美霸凌”。
![]()
![]()
○ 改造前后的朝晖楼
作为桂林20世纪70年代的代表性建筑,朝晖楼的从无到有,见证了桂林走进国际视野的过程,是桂林与世界初遇时的模样。这里的每一处,都曾有重要人物的驻足。
如今一朝变成五百元民宿,过去的历史感淹没在了“网红视觉”中,这背后的讨论指向的不止是建筑与商业的平衡,更是未来如何修缮一栋历史建筑的命题。
Part 01
芦笛朝晖楼是什么?
桂林芦笛朝晖楼建成于1975年,在2017年被列为桂林市中心城区历史建筑名录,由大师尚廓操刀设计。
尚廓,中国第三代建筑师中的代表性人物,在桂林任职的十四年期间,他展开大量对于当地建筑风格的实践研究,其创作的桂林风景建筑对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有深远影响,而朝晖楼就是其中代表。
![]()
○ 图片来自公众号《桂林旅投集团》
为何成为代表?
其一,是因为这栋楼不仅承载着基础功能设施的作用,更是对外接待的重要窗口。
彼时,桂林凭借独特地理位置及惊艳的喀斯特地貌,与北京、西安、上海、广州一同成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而作为重要景点的芦笛岩也顺势承担着接待外宾的职责,朝晖楼就这样应运而生。
面对这样一张“外交名片”,操刀的建筑师尚廊耗费两年精心打造。
![]()
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这栋建筑与风景的关系,或许就是“浑然天成”。
它指向的并非是建筑能够完美隐于景观中,而是建筑因地制宜、与自然严丝合缝、互相成就的精妙关系。
朝晖楼建造于约40°的陡坡上,外观以坡屋顶、马头墙、素雅大方的色调构成,底部保有裸露的山石,将地质肌理转化为空间叙事,令建筑像扎根于山中一般。
建筑主体两层,屋脊与山体等高线平行,两头延伸,在混凝土材质的主导下依然有轻盈的观感。《民用建筑设计原理》评价道,建筑本身具有南方及广西民居的搁楼、栏杆出挑的特点,呈得轻巧活泼。
同时,建筑局部有三层,垂直于山体等高线,使得整体和谐,既有秩序感,又有层次变化,不显得呆板。
![]()
○ 图片来自:《建筑学报》
![]()
为了观赏到更为丰富、多变的景观,尚廓将内部切分成多个接待室、敞厅,每一个都呼应山水,但景致又各不相同,大面积的玻璃窗,让身处室内的人也能与自然无限接近。
同时,这并不是一栋“静”的建筑,尚廓还将水管藏于岩下,引水成池,模拟出山泉淙淙的声景效果,让建筑“动”了起来,与自然韵律产生共鸣。
![]()
○ 图片来自:《建筑学报》
如果只着重于建筑本身的一亩三分地,朝晖楼能称得上出色,但或许离代表性的风景景观建筑仍有距离。
但尚廓考虑的还不止于此,他没有忘记,这是一个景区内的建筑,不应孤芳自赏,而是要成为景区的一部分。
为了使游客享受行游于自然中的快乐、少受跋涉之苦,他通过设置山门、天桥、水榭等完善洄游动线,使体验更为顺畅。
![]()
○ 芦笛水榭 图片来自公众号:桂林晚报
《建筑学报》这样评论朝晖楼,它显景,发现了新的山水结构;它入景,结合地形将自己变为山中突出的焦点;它组景,将建筑前后的游线组织为内外交融的空间序列;它观景,形成了向外看的多变“包厢”。
Part 02
朝晖楼
一朝变“如愿”
![]()
转折发生在今年七月,桂林旅投集团正式宣布在芦笛景区打造的文旅融合新地标如愿美宿盛大开业,网友对比后发现,这正是此前的“朝晖楼”。
以建筑师为代表的专业人士纷纷站出来,表达观点,集仓设计室主持建筑师李哞是最早的发声者之一。
他告诉MISS,自己是桂林人,虽然平时在北京生活,但始终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在他的心中,朝晖楼是兼具地标性、观赏性的本土建筑。
去年回桂林时还曾想去探访一番,但因施工围挡没能再见,没想到一别竟是永远。
八月,趁着空闲,他还是走进了如今的“如愿”,匆匆拍下照片。
![]()
○ 图片来自:李哞
他说,建筑本体千疮百孔,原建筑设计的游览、接待两条精巧流线已经荡然无存,原始建筑横平与垂直的体量变换关系不再能识别。
一层二层南侧加建了公区和客房,三层北面加建后勤办公室,屋面加建一层咖啡操作间和卫生间。
![]()
○ 图片来自:李哞
内部,一层酒店前台把原山石水景粗暴拆除;二层本是游客观景的最佳楼层,现被酒店客房完全封闭。
![]()
○ 图片来自:李哞
软装亦有大变动,原建筑中大量采用了岭南内装的景点材料,地面为水磨石、冰裂纹大理石、鹅卵石方砖;墙面批灰、水刷石、虎皮墙;窗棂、栏杆、花格均由钢和铁片组成,如今均难寻踪影,反而被廉价的涂料、花砖通通抹掉。
这一切都令桂林人李哞无比痛心。
Part 03
不止朝晖楼
![]()
MISS看到某OTA平台上,该民宿正在售卖,平日价格475元起,国庆假期则逾千元。
双休日时,常有满房盛景。
据《红星新闻》报道:桂林市秀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员表示,该建筑不属于文保单位,因此改造只需要符合设计建设规范等要求,并在住建部门备案即可。
![]()
一栋五十年的建筑,原本也的确会面临年久失修,需要修缮的问题,从法规上看,改造是允许的。
但改造的“度”是什么?李哞提到,对于历史建筑,桂林曾出台过相关方针,应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显然,朝晖楼并没有做到。
其实不止朝晖楼,原本成组团一同出现的芦笛水榭,也已经被大改。
![]()
![]()
○ 图片来自公众号《桂林晚报》
原本凌珑又精巧,如悬停在水上的蜻蜓班的水榭,已经变成白墙灰顶,毫无辨识度的建筑。
采访的最后,李哞提到,朝晖楼已经无法复原,但在面对桂林仅剩的历史建筑的改造时,后续一定需要谨慎再谨慎。
那么,其实,又何止是桂林呢。
你怎么看待这次改造?
留言和我们分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