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2025年上半年日本查获仿冒品1.7万件,其中84%源自中国;欧盟报告显示2024年欧盟拒收来自中国的不合格商品数量达4.8万件,比2022年激增180%。假冒产品涵盖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电池、净水器滤芯等家用杂货、汽车配件等。为保护中国制造形象,我们需加强质量监管与国际合作,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型。
一、日本1~6月查获约1.7万件仿冒品,其中84%来自中国。
《日经亚洲》报道,日本财务省9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全国海关查获的山寨奢侈品等仿冒品为17249件。虽然比上年同期减少6%,但连续3年超过15000件,仿冒品输入持续保持高位。
在日本法律包括所有发达国家法律中,仿冒品是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产品,是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禁止进口的对象。日本财务省在报告中称,上半年查获的仿冒品的发货地中,自中国发货的比例高达84%,是第二名越南9%的9倍多。
在日本查获的假冒产品中,电池等电子产品、净水器滤芯等家用杂货、汽车配件等查获的案例也接连出现。这些产品的安全性未经确认,使用后可能会导致受伤或危害健康。
日本财务省的负责人一方面建议海关加强对来自中国商品的抽查频率和检查力度,一方面呼吁消费者:“如果价格极低或质量无法确认,请不要购买,建议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二、欧盟报告称,海关查获的非法产品大部分来自中国。
进入欧洲市场的产品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并非所有外国进口商品都符合欧盟规定。欧盟成员国海关对进口产品通常会进行抽样检查,判断是否符合欧盟对于安全或环保标准的规定。可疑产品将送交进一步检查。一位欧盟官员表示,抽样检查中发现的可能违反欧盟规定的产品中,超过八成来自中国。
8月底欧委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4年欧盟海关抽样检查中,来自中国的被拒收产品数量遥居首位。
这份报告显示,2024年,被拒收的商品中来自中国的数量大幅增加,与2022年相比增幅达180%,数量达到48139件。被拒收商品第二多的国家是美国3247件,第三是英国2120件。欧盟在报告中称,与来自中国的非法产品数量相比,其他国家的占比非常小。
报告称,被拒收的商品首先是保健品,此外还包括家居生活用品以及电子产品和科技产品。
报告称,去年,欧盟海关部门进行了近40万次抽样检查,包括文件检查、实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其中,36%的产品经过进一步检查之后重新向欧盟市场放行。经过进一步检查后,只有16%被完全拒收。
欧委会的这份报告称,欧盟国家必须加强对进口自中国商品的检控。报告称,所有进口产品中,海关部门抽样的比例仅占0.0082%,也就是说,每100万件产品中,有82件被抽检。此外,各成员国拒收的具体措施也有很大差异,这给了中国非法产品进入欧洲极大的机会。
三、加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改善中国出口商品形象。
近年来,发达国家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假冒伪劣问题持续关注,日本和欧盟的报告显示,查获的仿冒品和不合规产品中,来自中国的比例显著偏高。这不仅损害了中国商品的国际声誉,还强化了“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负面认知。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不仅威胁消费者安全,还削弱了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需采取主动措施,加强对出口商品的监管。
首先,应完善出口商品质量检测体系,严格执行国际标准,从源头上遏制假冒伪劣商品流入市场。
其次,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
第三,可推动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打造高质量品牌,逐步扭转低端制造的刻板印象。
第四,加强与发达国家海关的合作,共享信息,共同打击跨境假冒商品贸易。
通过这些努力,中国不仅能提升出口商品的信誉,还能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转型,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安全、优质的产品,赢得国际市场的尊重与信任。
【作者:徐三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