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这世上有轮回吗?”赵半仙轻抚着铜镜边缘,眼神深邃地看向张清,“有些人带着前世的记忆而来,有些人则未曾真正离去。”
01
夏日的阳光透过博物馆的玻璃窗洒在展柜上,张清专注地修复着手中的古董花瓶。
三十岁的他已在文物修复这行浸淫八年,对各种古物的质地、纹理了如指掌。
然而这一天,馆长交给他一件特殊的物品——一面看似普通的古铜镜。
“这是上周从北方一处古墓里出土的,铜质有些氧化,你帮忙修复一下。”馆长说完便匆匆离开,只留下张清一人对着铜镜出神。
铜镜并不大,仅有手掌大小,背面纹饰繁复,隐约可见几个模糊的字迹。
张清小心翼翼地用专业工具清理着镜面的锈迹,渐渐地,那几个字变得清晰起来——“轮回路上,孟婆汤前”。
“孟婆汤?”张清轻声念出这几个字,一股莫名的晕眩感突然袭来。
他的指尖不小心划过铜镜边缘,一滴鲜血滴落在铜镜上,竟瞬间被吸收得无影无踪。
那一刻,张清似乎听到了一声轻叹,接着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当他醒来时,已是傍晚,铜镜安静地躺在工作台上,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张清揉了揉太阳穴,以为只是中暑或疲劳过度,却不知这次接触已悄然改变了他的命运。
第二天清晨,张清乘坐公交车前往博物馆,忽然感到一丝异样。
车上的一位老人身上似乎散发着某种奇特的气息,说不清道不明,却让张清莫名安心。
“小伙子,你没事吧?”老人注意到张清的目光,友善地问道。
张清连忙摇头:“没事,只是觉得您看起来很面熟。”
老人笑了笑:“我刚从医院出来,大病一场,能活着已经是老天爷给的福气了。”
听到这话,张清心头一震,难道这种感觉与生死有关?
接下来的日子,张清发现自己能从某些人身上感知到类似的气息,这些人大多有过濒死体验。
博物馆的同事李思雨身上也有这种感觉,张清试探着问起她的过往。
“你怎么突然问这个?”李思雨明显愣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惊慌。
张清装作随意地笑了笑:“就是觉得你最近气色特别好,像是重获新生一样。”
李思雨沉默片刻,低声道:“三个月前我差点溺水,被路人救起来的时候已经没了呼吸,是医生把我拉回来的。”
张清点点头,又一个证实。
他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每一个带有特殊气息的人和他们的经历,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
夜深人静时,张清会拿出那面铜镜,仔细端详上面的花纹和文字,总觉得里面藏着更深的秘密。
有时,他似乎能从镜中看到一张模糊的女性面孔,眼神慈悲而忧伤。
一个月后的深夜,张清被一阵敲门声惊醒。
打开门,是住在隔壁的吴老太,她面容憔悴,眼神空洞:“小张,能借我点盐吗?”
正当张清转身去拿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奇特气息扑面而来,与之前感知到的完全不同。
这气息让张清本能地感到不安,一种莫名的恐惧从脊背蔓延至全身。
“给您。”张清递过盐罐,借机仔细打量吴老太。
吴老太的眼神飘忽,动作机械,接过盐罐时手指冰冷得不像活人。
“谢谢你,小张,我一直很喜欢你。”吴老太突然说道,语气平板,没有任何情感波动。
张清强忍不适,点头微笑:“您太客气了。”
送走吴老太后,张清心神不宁,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第二天,他在社区门口偶遇了吴老太的儿子。
“最近您母亲还好吗?”张清随口问道。
对方的表情瞬间凝固:“我妈?她上个月心脏病发作,已经去世了啊。”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张清只觉得双腿发软,冷汗直冒。
接下来的日子,张清陆续遇到几个带有类似气息的人,他们的共同点是行为怪异,目光呆滞。
更可怕的是,通过暗中调查,张清发现这些人要么已经死亡,要么被宣告临床死亡后又“奇迹般”苏醒。
一种可怕的猜测在张清心中形成:这些真的还是人吗?
02
带着满腹疑问,张清决定找出铜镜的来历。
他首先拜访了城里最有名的文物专家周教授。
“这面铜镜年代久远,应该是唐代的物件,但这纹饰和铭文,却不像正统的宫廷作品。”周教授戴着老花镜,仔细端详着铜镜。
“孟婆汤前?这倒有点像民间传说中的冥界物品。”周教授若有所思地说。
张清急忙追问:“冥界?您是说传说中的阴间?”
周教授点点头:“在古人的信仰中,亡魂过奈何桥前,会喝下孟婆汤忘记前尘往事,这面镜子或许与这个传说有关。”
“您知道有谁对这方面更了解吗?”张清小心翼翼地问道。
周教授沉吟片刻:“城东有个赵半仙,专研这些灵异之事,或许他能告诉你更多。”
第二天,张清按照地址找到了赵半仙的住所,那是城东一条僻静小巷里的老房子。
“我等你很久了。”开门的老人鹤发童颜,眼神锐利得不像普通人。
张清愣住了:“您认识我?”
赵半仙神秘地笑了笑:“铜镜选中的人,自然会找到我。”
屋内摆满了各种奇怪的器物和古籍,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气息。
“把镜子给我看看。”赵半仙伸出布满老茧的手。
张清将铜镜递过去,赵半仙刚一触碰,镜面竟泛起一阵微光。
“果然是它,孟婆的照冥镜。”赵半仙的声音微微发颤。
“什么是照冥镜?”张清追问。
赵半仙深吸一口气:“这是孟婆用来辨别魂魄的法器,能看穿生死界限。”
“你能感知到特殊的气息,对吗?”赵半仙突然问道。
张清震惊地点点头:“有些人身上有种说不清的感觉,最近还出现了另一种更奇怪的气息。”
赵半仙的表情变得凝重:“第一种气息是曾经游走在生死边缘又回来的人,第二种...”
他欲言又止,只是严肃地告诫张清:“如果你感知到第二种气息,最好远离那些人,不要深入调查。”
“为什么?”张清不解。
赵半仙神秘地笑了:“时机到了,自然会明白。”
临走时,赵半仙给了张清一张符纸:“贴在镜背上,能加强你的感知能力,但记住,不要随意使用。”
尽管有赵半仙的警告,张清还是决定一探究竟。
他开始暗中观察那些带有第二种气息的人,发现他们虽然能够正常生活,却有些共同的怪异之处。
他们似乎不需要正常进食,情绪波动极小,而且特别惧怕阳光和镜子。
更奇怪的是,张清发现这些人会在每月十五的晚上不约而同地前往城郊的一座废弃庙宇。
“我一定要看看他们到底在做什么。”张清暗下决心。
十五那天晚上,月色如洗,张清悄悄跟在吴老太后面,来到那座破败的庙宇。
庙宇的大门早已倒塌,只剩下斑驳的围墙和几根摇摇欲坠的柱子。
借着月光,张清看到庙宇中央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围成一圈,中间点着一堆诡异的蓝色火焰。
这些人全都是张清感知到带有第二种气息的“人”,此刻他们正吟诵着某种古怪的咒语。
蓝色火焰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隐约能看到人形的轮廓。
就在这时,一个松动的石块从张清脚下滚落,发出声响。
所有人同时转头,死寂般的目光齐刷刷投向张清的藏身之处。
“有活人!”吴老太尖声喊道,声音刺耳得不像人类。
张清知道情况不妙,转身就跑,身后传来一阵阵诡异的脚步声。
他拼命奔跑,但那些“人”的速度远超常人,眼看就要追上他。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黑影从树上跃下,挡在张清和追兵之间。
“滚回你们该去的地方!”黑影掏出一张黄符,符纸瞬间化作一道金光。
那些追兵如同被烈火灼烧,发出凄厉的尖叫,纷纷退却。
黑影转过身,是一个年约三十五岁的男子,面容冷峻。
“谢谢你救了我。”张清喘着粗气说道。
男子上下打量着张清:“你就是铜镜选中的人?”
张清一惊:“你怎么知道?”
“跟我来,这里不安全。”男子说完,转身向树林深处走去。
张清犹豫了一下,决定跟上去。
男子把张清带到一间隐藏在林中的小木屋。
“我叫韩默,你可以理解为是个'看门人'。”男子倒了杯热茶给张清。
“看门人?看什么门?”张清接过茶杯,小心翼翼地问道。
韩默的目光变得深邃:“生死之门。”
张清的手一抖,茶水洒在了裤子上。
“你应该已经发现了,有些'人'不太一样,他们身上有种特殊的气息。”韩默直视着张清的眼睛。
张清点点头:“我能感觉到两种不同的气息,一种让人安心,另一种却令人毛骨悚然。”
“第一种是曾经濒死又回归的人,他们触碰过生死之门,所以留下了痕迹。”韩默解释道。
“那第二种呢?”张清追问。
韩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你知道孟婆吗?”
“传说中给亡魂喝汤忘记前世的那个?”张清回忆着周教授的话。
韩默点头:“孟婆的职责是确保亡魂喝下孟婆汤,忘却前尘,干干净净地投胎转世。”
“但有些亡魂不甘心,拒绝喝下孟婆汤,偷偷溜回人间。”韩默的声音低沉下来。
“你是说...”张清的心跳加速。
韩默严肃地点点头:“那些带有第二种气息的,不是活人,而是没喝孟婆汤就回到人间的魂魄。”
张清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那他们回来做什么?”
“有的是不舍亲人,有的是留恋人间,也有的是为了报复。”韩默解释道,“但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他们都违背了天理,会逐渐腐化,最终变成食人精气的恶灵。”
“那铜镜又是什么?”张清掏出那面古镜。
韩默的目光落在铜镜上:“那是孟婆的照冥镜,能辨别生死魂魄,也是对抗那些返魂人的武器。”
“你被选中了,张清,镜子认可了你的阳寿和心性,希望你能成为新一任的守卫者。”韩默的语气变得郑重。
张清苦笑:“我只是个普通的文物修复师,怎么可能担当这种责任?”
韩默没有勉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但请记住,那些返魂人非常危险,一旦开始腐化,就会伤害活人。”
“如果你发现身边人带有那种气息,最好立即远离。”韩默警告道。
张清沉默了,这一切太过匪夷所思,却又解释了近来的种种怪事。
“我需要时间考虑。”最终,张清这样说道。
韩默点点头:“时间不多了,满月过后,那些返魂人会变得更加强大,更难对付。”
离开木屋时,韩默给了张清几张符纸:“防身用的,希望你用不上。”
回家的路上,张清的脑海里回荡着韩默的话,心情复杂到极点。
03
三天后,张清的妹妹张蕊从外地回来探望他。
“哥,我回来了!”熟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张清连忙开门。
门外站着朝思暮想的妹妹,笑容依旧灿烂,但当张清靠近时,一股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
张清的身体瞬间僵住,那是第二种气息,浓烈得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