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铁起价,乌克兰解困
苏联解体那会儿,乌克兰一下子成了军火大户,继承了好几千架飞机坦克啥的,包括那些伊尔-78空中加油机。本来这些家伙在苏联空军里是明星,能扛着60吨油飞5000公里,给战机续命。可乌克兰经济一塌糊涂,从1991年后就没钱养这些大家伙了。
到了2010年左右,国内通胀闹得人心慌,军工企业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那些伊尔-78就扔在仓库里生锈,闲置了20多年,有人甚至想拆了当废铁卖,一吨钢材还能换点外汇应急。
乌克兰当时财政吃紧,卖军火成了救命稻草。他们继承的21架伊尔-78,大部分都闲着,维护成本高得吓人。早几年他们卖过一些给其他国家,但这些二手货不好出手。
经济危机一来,政府只好低价甩卖变现。听说有架伊尔-78就以4万美元卖出过,那价位跟买辆普通车差不多。乌克兰军工体系从苏联时代就乱糟糟的,私有化后腐败问题更严重,资产流失一大堆。可他们手里这些装备,对需要远程能力的国家来说,还是有价值的。
中国空军那时候正缺大型加油机。苏-30这类先进战机引进后,航程3000公里听着唬人,但没加油支持,飞远了就得折返。轰油-6是国产的,载油才18吨,够喂一两架苏-30就不错了,大规模作战根本扛不住。
2008年,中国跟俄罗斯签了大单,34架伊尔-76加4架伊尔-78,总价15亿美元。可俄罗斯工厂出问题,合同黄了,钱退了,双方还闹得不愉快。中国急需替代品,总不能让好飞机当摆设。
乌克兰跳出来说有货,便宜卖。2011年,中乌谈妥,签了4700万美元合同,三架伊尔-78打包。平均一架不到1600万美元,比印度买的便宜一半,比俄罗斯报价低四倍。
乌克兰乐坏了,修修补补花了几百万,净赚4000多万美元,够他们喘口气。合同是跟乌克兰国防工业集团签的,涉及尼古拉耶夫飞机修理厂翻新工作。尽管乌克兰媒体说价格低得亏本,但实际维修成本不高,主要就是除锈打磨啥的,利润空间大。
这笔钱对乌克兰来说是及时雨。经济低迷,军售收入帮他们维持军工运转,还支付了部分拖欠薪水。乌克兰国防服务公司和特种设备进出口公司参与其中,尽管后来爆出腐败调查,但交易本身顺利完成。
乌克兰不具备生产新伊尔-78的能力,只能靠卖库存过日子。这三架飞机原本是苏联遗产,乌克兰空军自用几架后,其余封存多年。卖给中国后,他们清了库存,还赚了外汇。
中国拿到手后,发现这些二手货飞起来没问题。2014年第一架落地,2015年第二架,2016年第三架全到齐。空军第13师38团装备这些飞机,迅速投入使用。乌克兰顺带给了软管加油技术,这可是苏式核心玩意儿。中国工程师拿回去研究,很快就升级了轰油-6,能给歼-10加油了。相当于买飞机送技术,值了。
俄罗斯听说后不高兴,觉得乌克兰抢生意。更气的是技术外流,影响他们在军贸市场的地位。美国和日本也留意到,中国空军远程能力加强了,亚太格局有点变味。可乌克兰管不了那么多,他们急需钱,卖就卖了。这交易让乌克兰短期解困,但长远看,靠卖祖产不是办法,军火家底越卖越薄。
技术入手,中国提速
中国引进伊尔-78,不是简单买飞机,而是抓住了技术跳板。伊尔-78基于伊尔-76改装,最大起飞重量190吨,载油105吨,能同时给三架战机加油。
UPAZ-1吊舱系统是亮点,软管锥管式,效率高。乌克兰卖的这三架虽旧,但框架完整,经过翻新能用。中国空军急缺这种重型平台,轰油-6太小家子气,37吨油量限制了歼击机的远海行动。
合同细节显示,2011年12月签的,价值4470万美元,包括维修改装。乌克兰用尼古拉耶夫厂大修,第一架2014年3月试飞,交付时涂浅色,没标志。
空军接收后,编号20642啥的,迅速编入部队。软管加油技术是关键,中国以前用硬管,兼容性差。拿了苏式软管后,科研人员对轰油-6改造,损耗率从3%降到1.5%,还开发通用吊舱,适配歼-10、歼-16。
2015年南海方向,歼-10跟伊尔-78对接,一次飞2000多公里。2016年苏-30训练,一次加油5200公里,两次8000公里,作战半径直达日本全境。这提升不是吹的,伊尔-78供油60吨,够苏-30喝饱。空军从国土防御转向远海威慑,南海巡航中,歼-11B往返南沙无压力,总距离超2400公里。
印度2003年买了6架,早练得飞起,2004年还秀国际演习。中国虽晚10年,但借伊尔-78赶超。数量虽少,只有三架,但解了燃眉之急。体型大速度慢是缺点,加油10分钟易成靶子,但对中国是过渡神器。
俄罗斯本想卖新机,报价高,乌克兰低价插一脚,让俄方脸绿。技术转移让中国自研加速,运-20立项参考伊尔-76,2013年首飞,2016服役。
运-20最大航程7000公里,载重66吨,货舱320立方米,超伊尔-76。基于此,运油-20 2021年首飞,2022年航展亮相,载油80-100吨,可同时给两三架加油。2023年西太演习,歼-20、歼-16组队,飞4000多公里,美航母绕道。这笔交易买到时间,中国在国产成熟前,用伊尔-78练兵学技,避免断档。
乌克兰赚了4000万,但中国赚了长远。技术消化后,空军编队更灵活,燃油分配优化,航电升级数字化。伊尔-78的经验直接进运油-20设计,平台国产化,数量不受限。保守估计运油-20已有20架,乐观50架,空中加油体系成熟。亚太平衡变了,日本2023年报告直说台海南海压力大。美国媒体早2014年就警告中国空军起飞。
这买卖双赢,乌克兰解财政困,中国提空军速。乌克兰卖废铁变现,中国入手技术提速,逻辑上说,短期钱换长期力,值。
国产接棒,空军腾飞
伊尔-78用着用着,中国发现二手货零件老化,维护费劲。到2024年,运油-20数量上来了,空军拆了伊尔-78的加油设备,改回伊尔-76运输机,继续干物流。
三架老兵功成身退,但任务被国产接棒。运油-20最大起飞220吨,转弯输油稳,载油100吨,超伊尔-78。2022年8月,中俄联合巡航,运油-20首次亮相,画面公开。
中国空军从伊尔-78起步,腾飞靠国产。运-20 2016服役,总数破百,运油-20越造越多,不再缺油。全球三大加油机玩家,美国KC-46,俄罗斯伊尔-78,中国运油-20齐了。中国空军翅膀硬了,太平洋风向变。乌克兰当初卖时,没想到掀这么大波澜,4000万到手,解了急,但日子还难过,军火卖一件少一件。
中国不一样,拿伊尔-78当垫脚石,自研路趟出来了。歼-20等战机组队,作战能力翻倍,曾让美军航母忌惮。地区格局调整,中国空中力量铺开,远海拳击手角色稳。乌克兰赚值不值?值,但中国这波操作赚翻。交易背后,乌克兰短期好处,中国长期底气。空军腾飞,靠这关键一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