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现在是不是牛市真的来了,还能不能赶紧上车?

0
分享至

最近,A股市场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指数涨到了3880点附近,成交量呢似乎也是一天比一天大,甚至创出了历史天量,但是涨两天跌一天。很多朋友问啊,现在是不是牛市真的来了,还能不能赶紧上车?如果不买,是不是会错过一轮新的财富机会?

可是问题是,另外一边,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体感却和这轮股市的火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人感觉日子没觉得过得轻松呀,工资没怎么涨,生意还不好做,甚至有些人就业压力还很大。那为什么股市反而像打了鸡血一样往上冲呢?

所以今天我们要问的一个核心问题,其实是中国经济现在到底处于哪一个阶段?

因为你只有搞清楚经济周期的阶段,才能够判断股市的上涨究竟是真的经济复苏了,还是一个虚火的行情,而这个判断就决定了你钱包里的钱是应该投进股市呢,还是乖乖地存在银行或者去买国债。

今天我会从几个角度来给大家拆解。

第一,什么是经济周期?在不同的周期阶段,资产都有什么样的规律?

第二,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中国现在到底是在复苏的初期还是走向长期的通缩?

第三,在这样的大环境下,A股还能不能买,散户还有没有胜算?

第四,如果你现在手里有10万块钱闲钱,应该怎么配置,才能既安全又不掉队?

大家记住,弄懂了经济周期,就像你拿到了一张投资的地图。接下来我们就先从最基础的经济周期四个阶段讲起。什么是经济周期呢?其实,经济周期就像一年四季的轮回,经济活动也有春夏秋冬,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通常我们把它分成四个阶段:复苏期、扩张期、过热期、衰退期。

我们先从复苏讲起,复苏阶段就像春天刚刚到来,冰雪消融。之前经济经历过下行,大家对未来很悲观,企业也不敢投资。但在这个时候,政府往往会加大刺激,货币政策宽松,利率下降,慢慢的经济会开始见底回升。这个阶段呢,股市往往是最先起跑的,房价也可能跟着复苏,但是大家的体感都还不明显。

第二个阶段是扩张,到了扩张期,就好像夏天来了,万物繁盛,企业盈利不断改善,就业增加,居民的收入上升,消费越来越旺。这个时候大家普遍感觉日子好过了,经济全面走强,股市继续上涨,但是节奏比复苏期更加稳健。债券因为利率上升而开始承压,黄金和避险资产往往表现一般。

第三个阶段是过热期,到秋天了,丰收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隐忧,经济高速增长,但是通胀压力也上来了,物价涨得很快,房价、股市都在高位。政府和央行这个时候会开始收紧货币政策,利率开始走高,股市在这个阶段往往波动加剧,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大幅下跌。

最后一个阶段是衰退期。这就好像冬天万物凋零,经济活动收缩,企业裁员,居民消费下降,大家觉得钱难赚,股市通常大幅下跌,资金投向债券、现金、黄金等避险资产。直到政策再次宽松,经济周期才会重新进入复苏阶段。

所以你看,经济周期就是这样一个轮回,复苏、扩张、过热、衰退,然后再进入下一轮。关键在于,不同的阶段,资产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能判断清楚现在是春天、夏天、秋天还是冬天,那你就能知道是应该多买股票啦,还是应该去存钱、买债券,甚至多配一点黄金。

接下来我就要结合中国最新的数据来帮大家判断,在2025年的9月,中国到底是春天的复苏初期,还是没有走出冬天的寒冷呢?我们来看几个关键的数据指标,CPI、PPI、GDP和信贷。这四个指标就好像医生给病人做体检时查体温、量血压、测心跳、血脂指标一样,能够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

我们先来看CPI。CPI就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物价的变化。按照最新公布的数据,7月份的CPI同比是0%,环比上涨0.4%,什么意思?

就是跟去年同月相比,物价没怎么涨,但是跟上个月比,物价小幅上涨。更重要的是,核心CPI达到了0.8%,这是最近17个月的新高,这说明消费价格在逐步地回暖,虽然远远没有达到通胀的程度,但是至少现在已经不是通缩了。

再来看PPI。PPI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反映的是企业卖出产品的价格水平。7月份的数据是同比下降了3.6%,连续几个月负增长。这代表企业出厂价格仍然在下跌,说明工业品的需求不足,企业的利润承压。换句话说,企业赚钱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第三个指标就是GDP。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一季度是5.4%,二季度是5.2%,基本保持在政策目标区间。工业产出增长6.4%,服务业增长5.5%,整体还算稳健。但是大家要注意啊,支撑GDP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出口和政府投资,而不是居民消费。也就是说数据上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老百姓的复苏体感并不强烈。

第四个指标是信贷和社融。截止到7月末,全国新增人民币的贷款累计达到12.8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仍然较高,M2货币供应量保持在大概9%左右的增速。这说明政策还是偏松的,央行不断地在给市场注入流动性,鼓励银行放贷。

但是问题在于,大部分的贷款都流向了国企基建项目,民营企业和居民贷款的需求并不旺盛。也就是说呢,钱是放出来了,但是并没有完全传导到消费和民间投资。

把这四个指标放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CPI逐渐企稳,说明消费在慢慢回暖,但PPI仍然在负区间,说明企业盈利还没有修复,GDP保持5%以上的增速看似稳健,但是动力结构偏向单一,信贷很宽松,但是资金没有有效地进入居民消费和民营投资。

这说明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走出了最艰难的冬天,正在向春天过渡,但是这个春天还比较寒冷,草刚刚发芽,远没有进入万物繁盛的扩张阶段。

因此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目前处于早周期偏弱的复苏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政策宽松、流动性充足,股市会率先反弹,但是企业盈利和消费体感还没有真正的恢复,复苏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个矛盾,股市火热,但老百姓仍然觉得经济冷清,因为股市总是比实体经济提前6到9个月反应,它先涨的是预期,而不是老百姓手里面的钱包。

接下来我要回答下一个问题。如果现在只是复苏的初期,我们该如何判断未来会不会进入真正的复苏?换句话说,什么样的信号出现才意味着中国经济真正的回暖了?

那问题来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说中国经济进入了全面的复苏呢?要判断这一点,我给大家总结了四个关键信号,就像复苏的四部曲。如果你看到这些信号出现了,那就说明春天真的来了,中国经济进入了实质性的回暖。

第一个信号就是GDP和消费连续回升。GDP是经济的总成绩单,真正的复苏,必须是GDP连续2个季度以上的稳定回升,而且增长的动力来自消费,而不是靠政府投资在硬撑。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看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达到6%以上,而且持续好几个月,这就说明居民开始敢花钱了,因为消费是经济的终极驱动力,没有消费的复苏,就像没有燃料的火烧不久。

第二个信号是企业盈利和PPI转正。经济复苏不仅要看居民钱包鼓了没,还要看企业能不能赚钱。PPI从负转正就是企业开始恢复定价权,市场需求真的上来了。同时,工业企业利润和上市公司财报如果连续两个季度同比转正,那就意味着企业盈利环境改善了,这才是股市真正上涨的基本面支撑。如果股市涨了,但是企业还是亏钱的,那很可能还是虚火。

第三个信号要看就业和收入改善。经济复苏最终要落到老百姓身上。如果企业盈利改善了,就会开始扩产招人,就业增加,工资上涨,居民收入的增速高于通胀。比如,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以下,并且保持稳定,同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跑赢CPI,那就说明大家钱包里真的多了钱。一旦就业和收入改善,你就会明显地感到身边人的消费信心恢复了,这就是复苏体感真正到来的标志。

第四个信号,信贷传导到民企和居民,最后一个关键是钱能不能流到民间?我们看到央行放了很多水,M2和贷款增速都很高,但是如果这些钱只流向的是国企和地方基建的项目,而没有进入民企和居民的手里,那经济复苏就会缺少活力。真正的复苏,是当你看到居民中长期的贷款在增长,民企投资明显地回暖的时候,那就说明信贷不只是数字的游戏,而是被转化成了真实的投资和消费。

所以当这四个信号同时出现,GDP和消费持续回升,PPI和企业利润转正,就业和收入改善,信贷有效传导之后,就说明中国经济不仅在数据上复苏了,更是在体感上复苏了,经济进入了真正的扩张周期。

这对投资意味着什么?

很简单呀,当这些信号全部点亮,你就可以更加大胆地增加股票和风险资产的配置了。不过呢现在的情况是,这四个条件只满足了一部分,CPI在回暖,但是PPI还是负的,GDP的数据看似不错,但是消费没有完全地恢复,信贷在放水,传导不通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中国现在只能算是早周期偏弱的复苏。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大家的体感和宏观数据经常对不上?为什么股市已经火热了,但老百姓却觉得经济没有变好。

首先我们来解释为什么大家的经济体感会滞后。原因就在于经济的恢复是一条传导链。政府首先会加大投资,放松货币,那就会带动工业产出和出口,企业盈利会逐渐地恢复,企业会扩大招工,给员工加工资。

最后,居民的收入才会增加,消费才会真正地回暖。这个过程往往至少需要6个月到一年,甚至会更久的时间。所以宏观数据像是先行指标,而居民的体感往往会是滞后的。

举个例子,股市可能已经提前半年开始上涨了,但是街边的小店生意,年轻人找工作的难易程度通常要半年之后才能改善。

那么,老百姓的经济体感什么时候会明显地改善呢?体感改善的几个关键条件。

首先就是就业要增加,年轻人更容易找到工作,企业愿意扩招。

第二就是大家的收入在上升,工资涨幅如果能够超过物价涨幅,那老百姓会感觉到钱包真正地鼓了。

第三就是消费要回暖,商场里你什么时候看到人多了,旅游火热了,餐馆排队的人多了,说明消费在回暖。第四点呢,我们要看到企业信心会改善,老板敢投资了,敢给员工加薪了,敢扩大产能了。

那么当以上这四种情况发生的时候,老百姓才会真正地感觉到日子好过起来了,这才是大家真正的体感复苏。

但是问题来了,等大家都觉得经济变好了,其实经济往往已经进入了扩张的后期,甚至是过热的阶段,为什么呢?因为宏观数据已经连续改善,企业盈利在扩张,通胀也在抬头,央行可能已经开始考虑收紧货币政策了。换句话说,当你明显地感觉到生活轻松了,日子好过了的时候,股市往往已经涨了一大段了。

让我们从历史上找找对比的案例,美国2009年到2010年复苏阶段,股市从2009年3月就开始见底反弹了,但是美国普通老百姓要到2010年才能感受到就业和收入的改善,那个时候,美联储已经在讨论退出宽松了。

中国2015年到2016年,宏观数据回暖,房地产火爆,大家体感上觉得经济好了,但是那个时候,其实已经是经济的过热期,随后政府就出了去杠杆,然后就是经济下行的阶段。

所以我们要记住,数据复苏就会提前反映在市场和股市当中,而老百姓的体感复苏是一种结果,但是往往已经滞后了半年甚至是一年。

那么我们投资的逻辑就藏在这里。当你感觉到经济真的好了,往往已经接近周期的高点。当你觉得最冷清的时候呢,可能已经是在触底反弹。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段很多中国股民至今记忆犹新的历史,那就是2014到15年的A股大牛市。如果你还记得那几年呀,其实大家的经济体感并不好。2014年中国GDP增速降到了7.3%,2015年跌到了6.9%。现在听起来这两个数字的增速真的是不低了,但是这却是那30年以来的首次跌破7%,企业利润承压,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低迷,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下行周期。当时老百姓的体感是,生意难做,钱难赚,经济冷冷清清。

换句话说,当时的宏观数据在下滑,微观体感也并不好。但是就是在那样一种背景之下,上证指数却从2014年中的不到2000点一路飙升到2015年6月的5178点,不到一年的时间翻了两倍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股市热、经济冷的矛盾呢?

这背后有三个关键的原因,第一个就是杠杆资金。2014到2015年,当时的两融业务就是融资融券业务爆发,杠杆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股市,高峰的时候,两融余额突破了2万亿元。可以说那一波的牛市本质上是杠杆牛。

第二个就是改革预期。当时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向,包括国企改革、注册制改革以及互联网+的概念,这些改革预期让市场的想象力大爆发。

第三个就是资金的转移效应,房地产受到了调控,银行、理财和信托受到了限制,资金找不到出口,只能集中流向股市。

所以那一波的牛市根本不是实体经济带来的,而是资金推动的虚火牛市。散户的体感,老百姓在2014到15年并没有觉得经济真的变好了,就业压力仍然大,收入没有明显增加,消费信心不足。大家当时只是看到股市在涨,于是纷纷进场,全民开户炒股。短短一年的时间,新增股票账户数千万,但是很多人是高位追进来的。

2015年6月之后,市场就从5178点断崖式下跌,到2016年初,已经跌到了2638点,几乎腰斩。大量的散户损失惨重,很多人至今都说那一波股市赚的钱还不够后来亏的。

那一段历史给我们两个深刻的启示。

第一,股市和经济体感可以严重脱节,股市涨并不等于经济就真的好。

第二,如果股市上涨没有企业盈利和经济的基本面支撑,那就是虚火行情,迟早会崩。

所以当你今天看到A股火热的时候呢,也要想一想,这一轮行情到底是2016到17那种有基本面支撑的复苏牛,还是14到15年那种资金驱动的虚火牛呢?

2014到15年是中国股市和经济现实错位的典型案例。它告诉我们,体感差,不代表股市不涨,股市涨也不代表经济就真的好。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周期,分清楚行情的性质。

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个更系统的回顾。从2014年到2025年这10年之间,中国经济在哪些年份是真的好,哪些年份只是虚火。

首先,从2014年到2015年,股市火热,经济偏冷,GDP的增速从7.3%掉到了6.9%,是那30年以来的最低点,企业盈利差,产能过剩严重。但是,股市在杠杆资金和改革预期的推动下,从2000点飙升到5178点。这一年的特点是股市虚火,经济冷清,老百姓的体感差。

2016年到2017年,供给侧改革之后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期。这两年可以说是过去十年当中最接近全面复苏的阶段,GDP增速维持在6.7%到6.9%。供给侧改革出清了过剩的产能,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弹,企业利润明显地改善,居民消费强劲,汽车家电热销,旅游井喷,老百姓的经济体感是切实改善了的。这两年的特点是经济全面企稳,体感好,是真正的复苏期。

2018年到2019年,贸易战的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2018年GDP增速降到了6.6%,2019年更是降到了6%。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出口承压,同时,国内的金融开始去杠杆,民企融资困难。老百姓的体感是,赚钱更难了,股市表现也非常一般。这两年的特点是经济下行,大家信心不足。

2020年是一道分水岭。疫情爆发,一季度的GDP同比是负的6.8%,全年勉强正增长2.3%,大量的中小企业倒闭,大家的失业压力巨大。很多人的体感只有一个字,难。

2021年疫情后出现了反弹,数据亮眼,GDP的增速飙到8.1%,看上去很漂亮,出口火爆,制造业订单爆棚,但是问题是,这一年的高增长更多是低基数效应,居民消费恢复有限,很多人还是不敢花钱。

2022年,防疫反复,经济承压,这一年,GDP的增速降到了3%,创下了40年来的新低之一。消费服务业受限严重,房地产下滑,青年的就业压力大。这一年可以说大家的体感明显转差了。

2023年,疫情放开之后开始了经济修复,但是复苏不足,GDP回到了5.2%,出口依旧有韧性,但是房地产拖累严重。居民消费虽然在反弹,但是储蓄倾向依旧很强。大家的感受是,这一年比2022年好,但是没有感到真正的复苏,体感一般。

2024年这一年,政策频繁宽松,央行降息,财政发力,推动基建投资,但CPI和PPI依旧非常低迷,通缩压力巨大。股市有所反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排名第一!这位无锡人,今启卫冕征程!

排名第一!这位无锡人,今启卫冕征程!

江南晚报
2025-11-02 21:03:29
存100W之后发现,存钱的第一步不是存钱!

存100W之后发现,存钱的第一步不是存钱!

娱乐八卦木木子
2025-11-03 04:45:57
11月3日影响市场大事件

11月3日影响市场大事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2 20:47:50
意甲主帅年薪榜:孔蒂、阿莱格里前2,斯帕莱蒂第4,齐沃第8

意甲主帅年薪榜:孔蒂、阿莱格里前2,斯帕莱蒂第4,齐沃第8

懂球帝
2025-11-03 05:42:11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蒋万安手腕够绝:上午与郑丽文握手发通稿,下午便端坐其对面

时尚的弄潮
2025-10-27 00:25:38
郑智化感谢“封杀”,称本想用“屁滚尿流”,自曝3天后注销微博

郑智化感谢“封杀”,称本想用“屁滚尿流”,自曝3天后注销微博

暖心萌阿菇凉
2025-11-02 11:31:29
有媒体评历史百大运动员:梅西仅第三!詹姆斯落后乔丹!

有媒体评历史百大运动员:梅西仅第三!詹姆斯落后乔丹!

氧气是个地铁
2025-11-02 23:06:22
最新报告发布!我国稳居世界第一

最新报告发布!我国稳居世界第一

陆弃
2025-11-01 08:46:33
亚马尔西甲进17球,本世纪仅姆巴佩19岁前五大联赛进球比他更多

亚马尔西甲进17球,本世纪仅姆巴佩19岁前五大联赛进球比他更多

懂球帝
2025-11-03 02:51:32
大迪闪耀蒙彼利埃,张本兄妹陈幸同等7人出局3人晋级

大迪闪耀蒙彼利埃,张本兄妹陈幸同等7人出局3人晋级

赵或是个热血青年
2025-11-03 00:23:21
高市早苗自以为很聪明,但这极有可能是我们给日本的最后一次机会

高市早苗自以为很聪明,但这极有可能是我们给日本的最后一次机会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02 20:38:32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220亿即将用尽?深铁对万科的借款加上了额度和增信要求

观点机构
2025-11-03 00:30:14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哄动一时啊
2025-11-02 21:17:01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中国正在上演的诡异经济

难得君
2025-10-29 19:26:55
好消息!瑟尔斯基宣布守住红军城,已歼灭俄军并成功清理几条街区

好消息!瑟尔斯基宣布守住红军城,已歼灭俄军并成功清理几条街区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02 08:25:30
从12月1日起,中国对荷兰稀土出口实施新管控,含量超0.1%须申请许可

从12月1日起,中国对荷兰稀土出口实施新管控,含量超0.1%须申请许可

蓝色海边
2025-11-02 12:28:22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妙招酷
2025-10-29 00:22:47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厨媛“上门服务”,一次800元2小时!网友:穿成这样,不打自招!

深度报
2025-11-01 21:15:25
万科:深铁集团同意向公司提供本金总额最多为220亿元贷款

万科:深铁集团同意向公司提供本金总额最多为220亿元贷款

界面新闻
2025-11-02 16:50:01
美方报道的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中国军事顾问团遭重创,秘而不宣

美方报道的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中国军事顾问团遭重创,秘而不宣

干史人
2025-10-22 20:10:03
2025-11-03 06:00:49
流苏晚晴 incentive-icons
流苏晚晴
爱分享的小仙女
11151文章数 67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段永平捐了1500万元茅台股票!本人回应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头条要闻

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买上海大平层 449平米1.17亿元

体育要闻

这个日本人,凭啥值3.25亿美元?

娱乐要闻

陈道明被王家卫说他是阴阳同体的极品

科技要闻

10月零跑突破7万辆,小鹏、蔚来超4万辆

汽车要闻

神龙汽车推出“发动机终身质保”政策

态度原创

房产
本地
手机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房产要闻

中粮(三亚)国贸中心ITC首期自贸港政策沙龙圆满举行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手机要闻

华为Mate80风扇版确认:五款机型同台竞技,18号见!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俄在日本海演习击沉假想敌潜艇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