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刘强东在商业版图的拓展上动作频频,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开启了迅猛的扩张步伐,进入了引人注目的 “买买买” 模式。
最近,一笔高达约 17 亿元人民币的海外物流资产收购交易,再次体现出他布局国际供应链的坚定决心。
京东铺路全球
9 月 7 日,据新浪财经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刘强东通过京东旗下负责基础设施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京东产发,联合瑞士合众集团以及高瓴资本支持的 Eza Hill,从凯德腾飞房产信托手中成功收购了新加坡的四处物流资产。
这笔交易的金额为 3.06 亿新元,按照汇率换算,大约相当于 17 亿元人民币。
高瓴资本在这一交易中扮演了多重关键角色。它不仅是 Eza Hill 背后的重要资本支柱,同时也是京东产发及其母公司京东集团的重要投资方。
据 CVSource 数据显示,在京东产发仅有的两轮融资中,高瓴资本均积极参与,累计注入资金多达 15 亿美元;而在京东集团的早期融资进程中,高瓴资本也曾豪爽出资 9.61 亿美元。
站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审视,刘强东的这笔收购交易格外引人瞩目。
实际上,在近期,他还积极推进了另外两笔重大商业动作:
其一,他计划以 180 亿元收购欧洲消费电子零售商 CECONOMY(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业的领导者)一事已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收购要约的接受期自 2025 年 9 月 1 日开始,截止日期为 2025 年 11 月 10 日,预计交易将在 2026 年上半年完成,如果成功,这将创下中国电商在欧洲的最大规模收购纪录。
其二,则是在8月中旬用 40 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佳宝食品。
如果这两个大项目最终都能够成功落地,刘强东在收购方面的资金投入将直接突破 200 亿元大关。从投入的资金规模以及收购的频率来看,国际化战略显然已成为京东当下发展的核心重心与关键战略目标之一。
刘强东本人也曾多次明确提及,国际化是京东未来极为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京东在海外已经拥有超过 2000 名员工,并且铺设了一张覆盖 19 个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网络。
一旦欧洲的收购也顺利完成,京东将分别在欧洲和香港建立起稳固的战略桥头堡,自然而然地,物流布局便成为了其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刘强东的选址逻辑
此次在新加坡收购的物流资产上。这四处物业分布在乌美路工业区、樟宜南街、裕廊东大厦和班丹大道。其中,位于班丹大道的 Senkee 物流枢纽最为引人注目,其总建筑面积约 8.7 万平方米,价值超过 1.4 亿新元,几乎占到了此次交易总价的一半。
乌美路区域向来以电子和精密制造企业高度集中而闻名,这里形成了完善成熟的产业链,与京东家电零售的供应链需求完美契合。
樟宜南街的仓库则紧邻樟宜机场,能够充分发挥航空快速运输的独特优势,对于那些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生鲜和电子产品配送业务而言,具有极大的优势。
裕廊东大厦则毗邻制造业重镇大士裕廊工业区,这里的仓库可以更大程度地为当地工业企业的采购与发货提供有力支持,进而形成精准匹配的供应链节奏。
综合考虑产业集聚效应和地理交通优势等因素,刘强东的这个选择体现了出色的商业眼光。这四处物流资产总面积约 18.6 万平方米,土地平均还剩 27 年使用期限,租约平均还剩 1.6 年。
这些不错的条件说明,京东为了实现长远的战略目标,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这次收购行动中,刘强东不是一个人在行动。
瑞士合众集团凭借其深厚的全球投资背景实力强势加盟,为项目注入了强大的资本力量与丰富的国际投资经验。而高瓴支持的 Eza Hill 作为重要合作方之一,通过 Rava Partners 的不动产投资平台,积极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战略布局。
就在近期,Eza Hill 在东南亚市场动作频频,2024 年 11 月,其以 1.48 亿美元成功收购了雅加达的三处物流资产,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有效满足了当地物流和制造业的旺盛需求。
与如此强大的合作伙伴携手共进,这种合作策略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投资风险,还为后续的资金回笼以及资产优化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
刘强东早就意识到物流重要性
刘强东还计划将此次收购的新加坡物流资产纳入 REIT(房地产投资信托)资产池,一旦完成相关操作,最早将在新加坡交易所挂牌上市。
将资产纳入 REIT 体系,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盘活资产,极大地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从而实现 “融资 - 投资 - 融资” 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京东与合伙方目前还在积极筹备规模超过 10 亿美元的 REIT 基金,该基金一旦成功设立,这将成为新加坡市场近一年来最大规模的新基金之一。
虽然京东每次有动作都会引发很多讨论,但实际上,这次在新加坡的交易只是刘强东全球供应链战略布局里的一个小小的切片。
早在 2024 年底,京东产发就曾携手鼎晖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成功完成了规模高达 50 亿元的物流基础设施基金募集工作,该基金主要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及长三角核心城市的智慧物流园区建设。
仅在国内,刘强东的 “亚洲一号” 物流中心在宿迁老家的投资就超过 200 亿元,为其庞大的商业帝国奠定了坚实的供应链基础。
在供应链建设方面,刘强东早早就深刻认识到,随着零售行业的发展愈发集中化,物流设施的规模化程度越高,成本就越低。
以最近收购的香港佳宝超市为例,京东能快速把自己成熟的供应链能力用到香港市场,还能把佳宝的生鲜业务加入到京东的大供应链体系里,这肯定会大大提高京东在大湾区的配送能力和运营效率。
在京东上市公司体系中,物流相关产业链占据着极为显著的比重。京东物流、达达快送、德邦物流和中国物流资产这四家公司均与物流业务密切关联。
虽然达达快送和中国物流资产因被收购而退市,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京东对供应链建设的持续大力推进。通过大规模采购物流资产和建设自营仓库等实际行动,刘强东正在全力筑牢京东的全球供应链护城河。
买买买行为背后
总体来看,刘强东这一系列的 “买买买” 操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行为,而是一次目标明确、规划清晰的国际化战略推进。
他在海外积极进行物流资产配置,并联合一流的投资机构共同打造跨境物流体系,这一系列举措都为京东未来的国际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随着供应链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铺展延伸,刘强东在全球构建的物流生态正逐渐成型。或许,下一轮的收购计划早已在他的心中酝酿成熟。
无论是从资金规模的庞大投入、合作伙伴的精心选取,还是区域战略的精准布局和资产配置的长远规划上,我们都能深切感受到刘强东对京东国际化发展的高度自信以及精细规划。
这不仅是京东增强自身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商行业在全球化浪潮中积极探索的典型成功案例。展望未来,随着京东国际化版图的不断拓展,物流资产作为其发展的重要 “基石”,必将成为京东持续增长的关键核心所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