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骨显像是核医学科最常见的检查项目之一,主要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筛查是否存在骨转移病灶,对于已存在骨转移病灶的患者,可以对病灶的治疗情况进行评估,但是除了用于筛查、评估骨转移病灶外,全身骨显像还可以对多种骨骼疾病或骨骼状况进行评估。今天,北京世纪坛医院核医学科医生为您详细解答。
原发性骨肿瘤
全身骨显像可以准确显示原发性骨肿瘤病灶的部位及肿瘤累及的具体范围,并且可以筛查除了原发灶外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骨转移病灶。虽然全身骨显像在鉴别原发性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缺乏特异性,且并非原发性骨肿瘤首选检查方法,但其检查仍具有重要意义。
骨折
全身骨显像可以发现微小及隐匿部位的骨折,这些部分在X线或CT检查中往往可能会出现漏诊。另外,骨显像还可以鉴别新发和陈旧性骨折,新发骨折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陈旧性骨折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骨折逐渐愈合,放射性摄取逐渐趋于正常。
临床中,我们常对脊柱的压缩性骨折进行新发和陈旧性的判断,因为很多老年人存在多发的压缩性骨折,常规检查难以确定是哪个或哪些“责任”椎体造成的目前的疼痛,而全身骨显像可以鉴别出新发的压缩性骨折,是它们引起的目前疼痛症状,从而指导临床对这些“责任”椎体进行处理,缓解患者疼痛情况。
骨骼炎症性疾病
全身骨显像可以用于评估类风湿性关节、强直性脊柱炎、SAPHO综合征、骨关节炎等骨骼炎症性疾病。通过放射性摄取的部位及浓聚程度,可以协助临床判断疾病的累及部位、严重程度、进展速度及好转愈合情况。此外,三时骨显像还可以用于鉴别急性骨髓炎和蜂窝织炎等骨骼感染性疾病。
其他骨骼疾病
全身骨显像还可以用于评估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aget骨病等。全身骨显像还可以用于移植骨的监测、人工关节松动与感染的鉴别等。
综上所述,全身骨显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灵敏度高、无创安全,且一次就可以完成全身骨骼成像,对于早期发现骨骼病变、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专家出诊信息
核医学科
来源:核医学科
作者:杜立晴
荐稿:童冠圣
排版:李春慧
责编:曹翠峰 范晓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