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虽然炸,但日本貌似有点不服气。
去逛一下霓虹国各类论坛,会发现讨论帖里酸度还挺高,各种角度很刁钻。
说法一,研发是研发,量产是量产,你这么多批次,我不信你摊饼摊得过来;
说法二,检验成色是要靠实战的,你都多少年韬光养晦了,含金量要打问号;
说法三,也是最腹黑的,说你这个就是拿出来隔空晒一下,真假难辨,不会就是一个壳吧,属于是做个模型吓唬一下不懂的。
反正脑回路都很清奇,不得不说,都是嘴强王者。
但帖子里有一条,讲的内容说实话,还真不太好反驳,切入点确实有点狠。
那网民贴了张图,记者们长枪短炮正在作业,然后给图配了简短一句话:
谁能在里面找出中国品牌?
还别说,确实被他抓到了,长枪短炮清一色佳能、尼康等日本货,连个德系都没挤进去,中国品牌就更不用说了。
言外之意很明显,你制造业不是牛嘛,那为什么一台能打的单反相机也搞不出来,嘲讽直接拉满。
这个问题,虽然攻击性很强,但真要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因为一台小相机里面,其实藏着两国工业发展路径里的不同逻辑。
首先,有一说一,日本相机确实是能打,全球单反相机出货量排名,佳能、索尼、尼康几个牌子基本把前几名包圆了。
而且中国是其主要市场,根据日本相机影像器材工业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日本相机在全球卖了41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额约为114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8%,占了全球市场近三成。全球市场老大佳能,预计今年在中国的出货量,会达到日本市场的3倍。
所以说,日本人对自己的单反相机产业是有点狂傲的,但确实是有狂傲的资本,因为基本上没有对手,哪怕德系品牌更多也是小众情怀,目力所及,市场层面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为什么日本单反相机能独步天下?
首先当然是玩得早,尼康1917年就有了,佳能也是1937年就创立了,而中国民用相机要到改开以后才算开始摸索。
并且相机产业与制造业里的快消品有本质区别,确实需要长时间的技术沉淀,里面涉及光学、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每一项壁垒都很深。
比如单讲高质量CMOS传感器一项,日本技术基本独一档,百年积淀淬炼出来的,没法靠逆向工程和规模生产想破就破。
中国制造业的“舒适区”,在于我用规模、效率和成本控制,迅速比学赶超,用供应链产能去追铺市场,这一招在很多赛道都能立马见效,但如果技术护城河还没跨过,那就有点使不上力。
另外,日本已经形成了一个极成熟的生态和产业集群。
京瓷的陶瓷快门、精工的机械部件、HOYA的光学玻璃……拆开来随便一看,全都是世界顶级的精密零部件供应商在互相打配合,说白了,这是在打群架,不只是单挑。
生态是长出来的,一场场胜仗迭代出来的,没办法一蹴而就。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品牌玩得好,有时候就是一种宗教。
日本单反相机,这么多年的品牌沉淀、文化输出、营销拨款,人传人的市场心智早就立起来了,买的是产品,也是一种教义,想要切换这个系统,成本极高。
反正说起来,大家长枪短炮都扛着“日本枪”,确实有它的内在逻辑。
但中国单反相机品牌之所以没有跑出来,除了上面所说的,更有一条极重要的必须拎出来讲,那就是三个字:
不合算。
这种“不合算”有两个点,一个是中国现在确实缺乏这种特定领域内的高端精密制造生态,你徒手要去建立这么一个生态,难度很大,关键也不是一个纯市场行为。
中国制造这些年跑出来的一些品牌,拆开细看,绝大多数都是基于国内的供应链生态及工程师红利,强大的通用制造业供应链,能帮着中国品牌全世界跑市场,先有珠三角那些小厂子、你才有shein,先有智能手机的生态制造链、你传音才能去非洲称王。但一旦转向小众精工供应链生态,那就没办法“一招鲜”了。
另一个不合算,那就更直观了。
上文讲到全球单反相机市场老大是佳能,它2024年全年出货量是多少呢?
353万台,整个市场占比已经差不多达到了45%。
已经算是摸到了天花板,但这个数字说实话,跟十亿级的智能手机市场比,对企业来说,吸引力明显不足,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各路玩家自然会更倾向新兴增量市场,更有增长可能性。
所以中国干了一件什么事呢?
掀桌子,重开一局,不亦步亦趋按你的节奏走,选择玩一个弯道漂移超车。
放到相机领域,就是我单反底子薄,那就搞消费电子和智能影像。
比如说大疆的航拍和影石360的运动摄影,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搞安防监控,国产手机推AI算法成像,其实都是在试着换一种姿势和角度来挑战传统光学壁垒。
即便是一些精密镜头玩家,像有一个国产品牌叫老蛙,发力点也更多在于特种镜头,找一个独特的细分点切进去。
所以这个就像二战里面的「马奇诺防线」,德国人怎么把法国人干翻的,没正面打,他们直接绕过去了,搞了个迂回战术,法国人干瞪眼。
这笔账很好算,比如单讲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这块,其2025年市场规模将接近500亿元,妥妥还在不断摸高的增量市场,而且深圳制造的无人机、全景相机等设备,已经占到了全球市场份额的七成。
与其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存量肉搏、被人卡脖子,还不如自己新开一局、自己定义游戏规则。
让报纸停刊的不一定是另一份报纸,而是智能手机;让泡面减产的也不是另一款泡面,而是外卖平台。
所以这个就是上文说的,一台小相机里面,藏着两种工业逻辑。
日本绝不只是单反相机,其精工领域其实攒了不少家底,总的来说,不太会去堆产能,更喜欢玩一个小而精、去在一个关键环节里卡bug。
比如有一家叫信越化学,全球90%的硅片得用到它的专利技术,半导体这块,日本企业控制了19种关键材料中的14种,总之有自己的一套打法,喜欢搞一些局部微垄断。
中国玩的明显是另一种游戏,一方面就是靠着国家有纵深、有条件搞大而全,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多数赛道,规模化、高效率、低成本,三板斧打天下;
另一方面,并不恋战旧战场,正面战场如果对己方不利,那就玩迂回战术、「马奇诺防线」、去崭新的西部世界开疆扩土,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有时候反倒能鸡毛飞上天。
今天聊的是相机,但也不只是相机。
去看这些年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数字经济…其实逻辑条线都是很清晰的,旧战场都是各种卡点和壕沟,与其在存量博弈里拼刺刀,不如找个新战场迅速跑马圈地顺手给别人埋点雷。
最后只能说,中国这套摧枯拉朽的制造业连招,火力确实也越来越生猛,留给那些高精尖竞品的时间,不多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