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晏波的西电密码:一段历史,一把未来钥匙

0
分享至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在上海成立的?为什么五四运动发生在北京?为什么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央红军会落脚陕北?为什么“双十二事变”发生在西安……


这些充分融合着历史与地理因素的问题,对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晏波而言,不但早已研究透彻,而且他更善于将这些历史、地理、人物、事件等层层叠加的因素重新解构,抽丝剥茧般地为学生们娓娓道来、细致讲述,在创新的学习研究方式中,走到历史中去,重返现实中来,链接未来,通向远方。

陇上葱茏 长安花开


晏波长期从事史学研究和思政工作,在2006年到2022年期间,主要围绕史学研究,从硕士阶段范围相对较小的传统文化研究尤其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的研究,到博士阶段因工作属地位于西部民族地区的陇东而转向的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十余载的潜心研究使晏波具备了丰厚的知识沉淀和独特的分析视角,取得了一定成果,专著《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端午风俗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付梓出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陇东民族格局演变与行政区划调整研究》成功结项……这些成果无不为他持续构建学术知识体系、拓展学术研究边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年的一个偶然契机,晏波来到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启了自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涯。虽是从事思政工作,但晏波仍是在熟悉的领域,归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担任党支部书记,主要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中国共产党党史》两门课程。

“目前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涉及从1840年起一直到党的二十大这期间整个中国的历史,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从民族独立走向富强的强国历程,这其中有很多内容和以前的研究在时间上是吻合的,像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等内容可以与我从博士阶段就开始的民族地区治理研究结合起来,将相关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晏波对于自己新阶段的学术生涯充满期待也做好了规划。


走进历史 去对话去感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生活如此,学习同样如此。晏波始终在思考,如何将真实的历史以仿若亲历的方式讲透、讲活、讲入学生们的心间。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它作为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在论证,近代以来,各个党派在寻求中国出路的过程中都失败了,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成功了,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强调的是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这样一个发展历程。”这是晏波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政教育底层逻辑的思考,在此基础上,他也会融入更多自己的“独门”研究成果。

“我会将自己的研究和发现融入到日常的课程讲授中去,例如将民族地区的法律成文、党的民族政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贯通起来,让学生们在一个相对长的历史时段中去了解、去学习,这本身也是一种课程历史特色化的体现。”这种将研究成果融入日常教学的方式也让学生们能从更多维度、更新视角贴近历史、走入历史。

在此基础上,晏波始终在思考如何真正把思政课讲好,他认为纯粹的理论是灰色的,学生们年龄还小,人生阅历尚不够丰富度,很难掌握一些高深的理论,而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让他们看到一些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兴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对照同年龄段的年轻人,同学们可以有更多自己的思考。比如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哪些人成立的?就是师生,当时年轻的大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启了拯救中国的道路,然后就可以讲到李大钊、陈独秀这些人物的故事,讲述西安事变时就可以讲述延安通校教师曾三的故事,以及诸如西安城墙勿幕门命名与陕西辛亥革命人物井勿幕的故事等等,学生对这一块非常感兴趣,这样就把他们带入了历史,让他们更有亲近感,也会主动思考当下中国的建设与未来发展。”晏波说道。


以史化人,薪火相传。在课堂之外,晏波还会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这一平台,多次以主讲人身份带领师生在学校校史馆、各地博物馆以及革命纪念馆现场讲述历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马栏革命纪念馆、蓝田县葛牌镇苏维埃政府纪念馆等革命纪念馆都曾留下过晏波崇敬的探访足迹和生动的现场讲述,在无数次引人入胜的现场教学中,师生们仿佛回到了那个烽火峥嵘的年代,真正在历史中倾听、探寻、感悟。

“之前参加学校党委宣传部组织的‘重走长征办学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面向全校招募学生,同学们都特别积极,有来自各个专业的学生,我作为支部书记组织了教研室一共5位老师,与其他老师们一道带领同学们寻访办学旧址,追寻办学往事,让大家感受到了与课堂上不一样的东西,这既体现出实践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以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为主线的思政育人方式的独特创新性。”谈起“重走长征办学路”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晏波依然记忆犹新。

事实上,晏波的创新教学方法还有很多,例如课堂上的“一课一品”多维教学展示,通过话剧表演或者多幕剧的方式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切换到历史的相关人物和事件中去,还原演绎历史事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感悟,“这样的形式就比纯粹的理论学习要更加深入,学生特别投入,展现出来的历史人物形象也是下了很多功夫,往往都很精彩,效果也很好。”提到学生们在堂课历史重现中的投入,晏波充满欣慰。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历史是讲史实的,思政是讲道理的。如何把历史讲明白以后,再把道理说清楚,这是我始终在努力的一个方向。”对于晏波而言,日常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相辅相成其实就来自历史研究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从秦汉魏晋时的民族边疆治理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共同体构建的尝试和探索,再到百年党史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演变发展;从国家对传统节日的规范倡导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晏波始终将学术研究贯穿于日常教学,正如他所说,“课堂内容如果要有深度,就必须和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融到课程内容中去。”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晏波会将他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民族理论的中国化放回到延安时期去溯源,找寻老一辈革命家对民族区域治理的探索,“民族区域自治最早是从西北局开始,到1949年施行《共同纲领》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全国性的政策推行,后来党中央一直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直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式提出。将这个历程中历史线索和轨迹的研究变成了一种理论阐释,就可以融入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来。”谈及学术研究驱动的课程理论创新思路时,晏波介绍道。

同时,晏波在授课时为了更好的让学生们掌握相关内容也不会完全按照课本的案例来讲。在讲到土地革命时期的具体时间时,他会用马栏和照金的案例来替代井冈山的案例,以便用本地案例更好地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来了解历史,“究其内核,还是按照井冈山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来实践的,后面在谈到根据地的问题时,我会通过讲述刘志丹‘狡兔三窟’的战略,最终引到这个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最终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的历史内容上来。”晏波说道。

在有趣的切入点和丰富的课程内容背后,是晏波对于讲授好相关课程的执着,从课堂上主要内容的导入到相关课后延伸思考的提出,对晏波来说,这是一个完整的闭环,引导着学生们真正的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启智润心再出发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相对其他课程而言,我们课程的间接作用比较大。比如通过了解历史故事和人物,同学们因为内心的触动而主动思考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思考未来如何为国家做出贡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理想信念,这样我们思政育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在谈及未来专业课程的发展时,晏波说道。


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晏波还承担了很多其他工作。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声“习”语宣讲团的指导老师,无论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教室田间,他都会经常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去帮助他们成长。无数个日日夜夜,晏波与宣讲团师生们一道将理论宣讲与红色校史文化相结合,挖掘这本“鲜活教材”中的育人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细致打磨,将红色校史故事化、形象化。通过生动的案例、鲜活的故事、接地气的表达,让团员们以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语言、视角和情怀,生动形象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拥有着史学研究背景的晏波还有着丰富的博物馆策展经验,于是他果断承担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西电,红色长廊”的建设工作,从策划、设计、校对到展示,晏波饱含热情,全心投入,“我负责把百年党史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创新理论、具体实践和我们学校在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贡献有机结合起来,经历反复校对修改,最终做出了这个文化长廊。”晏波说道。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晏波始终坚信红色基因与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愈加弥足珍贵、熠熠生辉。于他个人而言,从历史研究到思政教育,一路上有求知求真的既得之喜,也有百年树人的终身之计,正如他介绍自己时说的那样,“历史是讲史实的,思政是讲道理的。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把握当下,将个人的人生发展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走好自己未来的人生之路。”


记者 / 王 曦

排版 / 李玟璐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ncentive-icons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网易号
2568文章数 381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