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燕赤侠
过去几十年,日本政坛大多处于混乱状态。
不论是福田康夫、麻生太郎、鸠山由纪夫、菅直人、野田佳彦、菅义伟等,这些日本首相的任期都相对较短,甚至还不到一年。
只不过,安倍晋三的长期执政弱化了这一印象,后来的岸田文雄也干了三年时间。
可实际上,混乱才是日本政坛的常态。
许多首相在任期内因党内斗争、政策失败或支持率下降而被迫提前下台,日本首相的任期相对不稳定。
尤其是岸田辞职后,日本政坛再一次进入混乱期。
2025年9月7日,刚平静了几个月的日本政坛,又迎来了一场地震。
执政仅11个月的石破茂宣布辞职,成为安倍晋三卸任后第三个未能完成任期的首相,前两位是短命的菅义伟和岸田文雄。
这种"走马灯"式的换人频率,已经失去了该有的政治稳定性。说到底,还是日本社会集体焦虑症的集中爆发。
当经济总量被德国反超、即将被印度超越,当少子老龄化导致养老金体系濒临崩溃,民众像抓住救命稻草般不断更换领导人,却始终找不到答案。
这个戏剧性时刻背后,是自民党在去年10月众议院选举和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的连续惨败,让自民党创下1955年以来首次同时失去两院多数席位的耻辱纪录,直接把石破茂的政治生命推向了终点。
石破茂的离去特别值得关注,因为他是自民党现存为数不多的对华温和派。
去年10月上任后,他推动中日达成"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共识,尽管受制于美国压力未能突破历史问题桎梏,但至少稳住了双边关系基本盘。
现在自民党内部吵吵嚷嚷要选新总裁,目前台面上最热的两个人选特别有意思:一个是顶着父亲光环的小泉进次郎,另一个是出了名激进的高市早苗。
但这里有个关键细节经常被普通观众忽略,由于自民党在参众两院都丢了多数席位,新总裁可不保证能当上首相,说不定还得看其他党派的脸色。
如今接棒热门人选小泉进次郎与高市早苗,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前者作为政治世家子弟可能延续现行政策,后者作为安倍嫡系则可能重走强硬路线。
小泉进次郎的政治标签和他父亲小泉纯一郎当年"邮政民营化"的强硬形象不太一样,反而更接近石破茂的温和路线。要是他上台,现有对华政策可能会像煮温吞水一样延续下去。
但高市早苗就完全是另一种画风了,这位安倍晋三的得意门生,在担任总务大臣期间就经常发表刺激邻国的言论,她要是掌权,中日关系恐怕要经历新一轮寒潮。
但最值得警惕的是参政党等极右势力的崛起,这个主张"日本优先"、要求修改和平宪法的团体,在参议院席位从1席暴增至14席,其党首和田政宗多次公开将中国称为"最大威胁"。
说到日本政治风向,有个趋势这些年越来越明显,整个政坛都开始往右倾斜。
今年7月参议院选举结果特别能说明问题,自民党丢掉的席位,大部分被极右翼政党捡了漏。
其中最抢眼的是那个主张"日本优先"、反对移民的参政党,席位从上届可怜的1席暴增到14席。这些政客捞选票的秘诀很简单:拼命炒作"中国威胁论"。
现在日本街头随便找个居酒屋,都能听见上班族边喝酒边骂中国,这种情绪被政客们当成了选举提款机。
必须注意的是,无论小泉还是高市早苗,都去靖国神社"报到"过,后者更是那里的常客。
相比之下,刚辞职的石破茂在自民党内部算是难得的对华温和派。去年他刚上台时,中日双方达成了"构建建设性、稳定的双边关系"的共识。
虽然普通老百姓可能没明显感觉到两国关系变暖,但在外交层面,过去一年双方确实在努力给紧张关系"踩刹车"。
日本这些年经济状况就像漏气的皮球,怎么打气都鼓不起来。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日本GDP先后被中国、德国超越,现在连印度都要追到屁股后面了。
这种经济困境催生出的社会焦虑,成了极右翼势力最好的温床。
但有意思的是,日本对华政策其实受三个更大因素的影响,比谁当首相更重要:
首先是双方实力差距。
中国综合国力已经甩开日本好几个身位,2024年中国GDP约18万亿美元,日本不到4.3万亿美元。
解放军在台海演习展示的远程打击能力让日本防卫省评估报告直言"无法单独应对";
其次是经济依存程度。
即便在贸易摩擦期间,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3789亿美元,汽车和半导体材料等核心产业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
最后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像拴狗绳一样拽着日本的外交走向。
从冲绳美军基地到半导体出口管制,华盛顿通过《美日安保条约》和"芯片联盟"构建的控制体系,使日本成为亚太对华包围网中最关键的棋子。
看看隔壁韩国虽然也亲美但还能保持相对独立,就知道日本被绑在美国战车上有身不由己。
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日本政治存在独特的"钟摆效应"。
2006年小泉纯一郎下台后,安倍首次执政就迅速访华开启破冰之旅;2012年民主党政权的对华缓和政策,同样证明日本具备战略自主的潜力。
在中美博弈的夹缝中,日本完全可能选择"有限靠拢"中国的中间路线。
只不过,民间情感的坚冰仍是最大障碍。日本最新民调显示,83%日本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主要源于钓鱼岛争端和靖国神社问题。
二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清算。面对中国不断崛起,日本的心态很复杂。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贸易增长了300多倍,连续15年保持3000亿美元的高水平,累计双向投资近1400亿美元。
日本一边想分享中国发展的红利,却又担心中国崛起会给日本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在军事安保方面。
正是出于这种心态,日本一直以来都采用“政经分离”的方式跟中国相处。
一边跟随美国对华遏制打压,一边又想推动中日经贸发展,我们这才看到日本无比矛盾的外交路线。
对于日本,我们在战略上可以藐视对方,但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
一个不受和平宪法约束的日本,中国必须要提高警惕。
对待这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恶邻,我们永远要牢记八个字——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