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傍晚,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辞去首相和自民党总裁职务。这一消息震动了日本国内外舆论,也为本已动荡的国际局势增添了新的变量。石破茂的突然辞职,不仅反映出日本政治生态的深层危机,更让外界关注其后继任者的政策取向以及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
2025年9月6日宣布辞职时的石破茂
辞职原因:内外交困下的政治必然
石破茂的辞职,首先来自民意的背离。自2024年10月1日上任以来,自民党在众议院、参议院以及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连续受挫,创下建党以来罕见的“三连败”。特别是在今年7月的东京都议会选举中,自民党席位锐减,失去了在首都的执政基础。这一结果不仅是地方层面对中央政权的不满宣泄,更被视为全国民意的风向标。日本媒体普遍评论称,这场败选“比任何一次国政选举都要严重”,因为它反映了城市居民对高物价和低工资的强烈不满。
近一年来,日本家庭的实际购买力持续下滑。统计数据显示,东京居民的平均生活支出连续14个月同比下降,很多年轻家庭不得不减少外出就餐次数,甚至削减教育和医疗开支。与此同时,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却不断上涨,一些人连大米都买不起,“看得见的贫困”正在蔓延。石破政府虽多次提出“经济振兴计划”,但成效有限,民众的不满最终转化为对自民党的投票惩罚。
![]()
民调显示超过80%的人反对石破茂
更为直接的推力来自党内。石破在自民党内缺乏稳固派系支持,长期处于边缘位置,特别是在最近一次自民党临时高层会议上,党内重量级人物麻生太郎公开质疑石破的领导力,称“继续执政将使自民党陷入更大危机”,若不辞职则会在9月8日开会罢免他。此外,细田派、茂木派等传统大派系纷纷表达更换领导人的意向,导致石破在党内几乎失去了立足之地。面对这种局势,他即使试图坚守,也难以避免被迫下台的结局。主动辞职,既避免了党内正面冲突,也为政党维持表面团结提供了台阶。
此外,外交议题的阶段性完成,也为石破提供了退场的契机。在辞职前,他刚刚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日本承诺对美投资5500亿美元,美国则同意把日本输美汽车关税降至15%。虽然这一协议在日本国内引发了广泛争议,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其更多是政治妥协而非经济双赢,但石破至少可以宣称自己完成了任期内的一项重要任务。选择在此时退场,既为自己保留了外交成绩的体面,也为继任者留下一个短暂的缓冲窗口。
继任局势:三种路径的强力角逐
继任者的选择,不仅将决定日本政治的走向,也会对地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石破茂之后,代表不同路线的高市早苗、小泉进次郎和林芳正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任首相。另外,野田佳彦、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
高市早苗、小泉进一郎、林芳正、野田佳彦、玉木雄一郎
高市早苗作为安倍路线的坚定追随者,在担任总务大臣期间就以“鹰派”言论著称。她主张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明确自卫队地位,并提出将防务开支提高到GDP的2%以上。她还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表态无疑触及中日关系的敏感神经。若高市当选,她极有可能推动日本在台海、东海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立场,中日关系的紧张程度将显著上升。
小泉进次郎是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儿子,现任农林水产大臣,以年轻、亲民的形象受到选民欢迎,尤其在环境政策方面有一定号召力。他曾推动“塑料袋收费”政策,并大力倡导新能源发展,赢得年轻一代的支持。然而,他在担任环境大臣期间也曾因政策不连贯、表述空泛而遭到媒体批评,被称为“只会说漂亮话的政治家”,而且今年8月15日还高调参拜了靖国神社。如果他出任首相,虽然可能在环保、社会改革方面推动一些议题,但在经济治理和外交安全上难有独立主张,其政府很可能延续现有路线。
林芳正出身政治世家,曾任外相、防相、农业相等重要职务,被视为“全能型官僚型政治家”。在担任外相期间,他积极推动中日高层交流,主张在战略互惠关系框架下处理中日矛盾。他的外交风格以稳健著称,善于在大国关系中寻找平衡点。如果林芳正出任首相,或许能够在缓解党内分裂的同时,在中美之间保持一定的外交灵活性,为日本赢得更多回旋余地。
必须指出,无论谁出任首相,都必须面对一个共同难题,即如何在民意对自民党的不信任中恢复政治稳定。自民党自1955年体制确立以来,几乎长期执政,虽然政权更替偶有发生,但基本格局未被打破。如今“三连败”已让许多日本选民重新审视自民党的执政正当性,如果仅仅是权力的更迭,而缺乏结构性改革,日本政治的低迷将难以扭转。
中日关系:政冷经热下不容乐观
石破的辞职不仅是日本的政治事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
在石破执政时期,日本在对华政策上保持谨慎平衡。一方面配合美国,在安全与产业链领域对华防范;另一方面也强调中日经济合作的重要性,避免走向全面对抗。例如,他在去年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曾强调“日中两国是不可分割的经济伙伴”,并推动双方在绿色能源和数字经济方面开展试点合作。在今年8月15日的全国公祭讲话时,使用了“反省”一词,是15年来日本首相致辞的一大改观。这显示出其政策上的务实一面。
![]()
中日关系示意图
未来的政策走向,则取决于新任首相的态度。如果高市早苗上台,中日关系承压几乎不可避免,日本可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成为美国更坚定的前沿阵地;如果小泉进次郎上台,或许在环保、民间交流中释放一些积极信号,但缺乏战略独立性;如果林芳正上台,则可能在经贸、环境和地区合作等领域留有更多合作空间,推动中日关系在竞争与合作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
从中国角度看,战略应对十分关键。应当在日本国内政局动荡的背景下保持战略定力,既要防范可能出现的挑衅,也要积极创造合作条件。特别是在经贸、环保、科技等领域,可以通过务实合作为中日关系注入稳定性。同时,加强与日本社会各界的交流,推动民间、地方层面的合作,也有助于对冲部分政治风险。
必须看到,中日关系不仅关乎两国利益,更直接关系到东亚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在美国持续推动地缘竞争的背景下,中日能否找到稳定合作的空间,将决定地区秩序的走向。
石破茂的辞职折射出日本政治的深层困境,也为地区局势带来新的变数。继任者无论是谁,都必须在内政困境与外部压力之间作出抉择。中日关系的未来,既取决于日本新政府的政策走向,也需要双方共同把握合作机遇。若日本一味追随美国,挑动对华摩擦,只会加剧紧张,损害自身利益;若能顺应合作共赢的大势,则中日关系仍有改善空间。历史已经证明,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关系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繁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