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错误理解了《城市工作会议》里的一句话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以为这句话完全是利好小县城、利空大城市
以前大城市不是持续虹吸中小城市嘛!
现在最高层说县城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于是很多网友,尤其是不少房产博主就开始大吹特吹「县城的春天要来了」
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
《城市工作会议》更多是方向性为主,更落地的政策表述是在后续的这份文件上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到底什么叫「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
「推动中小城市结合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按程序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也就是说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决定了一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公共服务供给
直白点说,如果一座中小城市人口流失严重,那它的未来发展,基本上就没啥想象力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彻底没希望了,后续它怎么办呢?
只有一条路
两个字:
转型
文件后面有一句叫做:
「推动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具体怎么转型呢?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理解了
比如A城市以前是依靠煤炭的资源型城市,人口100万
现在煤炭逐渐挖完了,人口大量流失,到现在人口已经只有80万了
当地政府制定了城市转型规划,想要发展特色农业+文旅
这个规划没问题,但关键是,新的城市定位能够支撑多少就业?以及多少常住人口呢?
可能也就是60万
这意味着,还要有20万人口即将缓慢流失
但A城市还在按照现有的80万人口在做各种基础设施规划以及公共服务建设
这肯定是不行的!
A城市应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城市转型中,逐渐把自己的特色农业+文旅产业都搞起来
最终在20年后,让留下来的60万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就已经属于转型成功了!
当然,如果A城市觉得自己不甘心成为一座小而美的特色小城,它的转型规划也可以改得激进一点,假设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它想要留住现有80万常住人口,甚至还想把失去的那20万人口也补回来,重回昔日百万人口的繁华
也不是不行
但A城市自己要考虑清楚,这样的转型规划到底现不现实?能不能拿出一份说服力足够的可行性方案给到上级政府?
上级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下辖有ABCDEFG等等很多中小城市,产业也需要错位发展,所以肯定不可能每座城市想怎么转型就怎么转型
经过层层研究论证,如果A城市确实适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好,上级政府以及国家会尽力支持
但如果A城市的规划没有通过审核,不好意思,请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制定转型方案
很有可能要从相对激进的,换成相对保守的
所以那些人口流失严重的中小型城市到底怎么转型?
八个字: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所以判断一座中小城市有没有发展前途,最主要的就是看三大方向
1、常住人口的变化情况
2、现有支柱产业的发展潜力
3、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
如果一座中小城市,人口持续减少、支柱产业老旧、新兴产业看不见希望,那它肯定谈不上有什么未来
但只有一种类型的小城市例外,那就是具有战略价值的边境小城
文件里有一句话叫:
「支持边境城镇增强稳边固边、人口集聚、安全发展能力」
这个就不需要过多解释了
未来某些重要的边境小城很有可能会得到来自行政力量的大力扶持
包括一些当地的基建项目,并不会只按照人口和经济发展去匹配建设,而是要根据边疆的需要程度
而那些产业发展突出,人口基本维持不变、甚至还有所增长的中小城市,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文件也给出了明确方向:
「适时调整扩大经济规模大、人口增长快的县级市和特大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某个县域经济产业基础好、人口流入多,那国家倾向让它越来越独立发展
举个例子,比如昆山、江阴、义乌这些明星县级市,各种管理权限会越来越独立自主,那些管辖它们的地级市会越来越难以实施干预
这类中小城市的未来会无限光明
所以理解完以上政策方向,再回过头看「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这句话
之所以有很多人误解,将其笼统解读为利好县城,主要就是忽略了前面四个字「分类推进」
意思就是虽然都是县级城市,但由于产业基础、人口流入情况的差异,导致未来作为城镇化重要载体的角色也完全不同
有的是发展制造业的产业重镇
有的是发展文旅产业的特色小城
有的是发展养老产业的宜居小城
有的是战略价值突出的边陲小城
总之是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听到这,有些人可能会疑惑:
好像我们县城啥特色都没有呀!人口还在持续减少,未来怎么办呢?是不是只有彻底消失这一条路?
未来全国彻底消失的县城,会有,但数量极其有限
就算发展再差,依然会保障最起码的生活配套
原因很简单
看完文件里的这句话就明白了:
「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也就是说,农村人口还是会持续减少,一部分流入大城市,另一部分依然还是要往当地县城输送
县城仍然有少量人口红利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是67%
距离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镇化率,仍然有比较大的差距
所以大家能发现,现在的农村,村子正在批量消失,合村并镇嘛
而二、三十年后,等到现在的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相继去世,乡镇也会越来越少,大的合并小的,或者两个小的合成一个大的
但县城想要批量消失,大规模的消失,我个人认为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太可能发生
这是由我国的国土面积、地理条件、人口规模等综合因素决定的
正所谓「郡县治,天下安」嘛!
千年以前,便是如此
这也是《城市工作会议》里说的「 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的真正含义
城镇化载体的最小单元是社区
城市里的社区和农村里的村平级,都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再往上是镇
镇是中国行政区划的最小单元
再往上是县
再往上是市
而县是兼顾镇与市的一种中间形态
它的重要性,就体现在这里
用一句简单的话总结:
县城是我国社会组成形态的最大公约数
县城的中心,可以和繁华的大都市没什么区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
而走到县城外围,你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农田
这种情形已经在很多发展较快的县级城市中实现了
比如江苏和浙江
从另一个角度看,县城其实是一条打通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而城乡融合是当下,也是未来,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件里有这么一句话:
「统筹规划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既然要实现城乡融合,那作为城乡融合的桥梁,发展县城就是必选项
所以我上面说了,在相当长时期内,绝大部分县城都不可能消亡
但你要说都能有什么大发展,那也是不可能的
总体上看,随着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越来越频繁,县城和县城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会越来越大,房价差距也会越来越大,但人均收入差距反而会越来越小
你没有看错,这就是发达国家普遍的发展结果
换句话说,等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时,你去哪里工作,收入会有差距,但差距会比现在小很多
而县城与县城,中小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会无比巨大
两座城市,可能都是县级城市,一个只有十万人,但另一个却有几百万人,城市面貌以及提供的公共服务,完全是天壤之别
前一种生活节奏很慢,让你有充足的时间享受生活,拥抱大自然
后一种就是典型的大城市生活,节奏快,花花世界,有足够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
所以网上说的,未来有些小县城的房子白送都没人要,这是一定会发生的
而有些,却能持续增值,甚至比肩大城市
以上就是我国中小城市未来的发展样貌
你可以根据我上面说的,结合你所在城市的规划文件,判断一下它未来的发展可能性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