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低空经济了。打开手机,满屏都是"万亿赛道""政策红利"这样的字眼。确实,从数据来看,这个新兴产业的增长令人咋舌: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59.5亿元,同比增长33.8%;预计2030年将达2.5万亿元。资本市场更是疯狂,今年以来板块指数涨幅超30%,26只个股股价翻倍。
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这种热闹背后往往藏着更深的玄机。记得十年前我刚入行时,也曾被各种概念炒作迷得晕头转向,直到后来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决定股价走势的从来不是表面的涨跌,而是背后那只无形的手。
一、市场背后的"牵线人"
咱们大A股市场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木偶戏。政策消息、业绩分红、资金流向这些摆在明面上的东西,不过是木偶戏中那些会动的玩偶罢了。真正决定木偶如何舞动的,是幕后的牵线人。
这些牵线人就是机构投资者。他们就像木偶戏中的大师傅,通过手中的丝线操控着整个表演。但有趣的是,这些大师傅们的操作并非无迹可寻。就像我用了十多年的那套量化系统所揭示的,机构的交易行为总会留下独特的痕迹。
看看这只本周表现亮眼的股票。从走势图上看,爆发前它一直处于反复震荡状态,毫无征兆。但如果观察机构的交易行为数据,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故事。
二、解密机构行为密码
在这套系统中,橙色柱体代表的是"机构库存"数据,反映的是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持续出现的橙色柱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机构在持续参与交易。要知道,机构的钱可不是闲钱,每一分都有成本。如果它们持续参与却不见股价上涨,这背后必有蹊跷。
PS: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
如果不看好的话,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显然是不会的!
这种现象绝非个例。看看下面这两只来自完全不同行业的股票:"凌钢股份"和"隆扬电子"。一个是传统钢铁行业去产能概念,一个是果链概念。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在行情启动前,机构资金都出现了明显的活跃迹象。
回到开篇的低空经济话题。当大家都在热议政策利好和市场前景时,我更关注的是:机构资金在这个领域的真实动向。毕竟,再好的概念如果没有真金白银的持续投入,最终也只会是昙花一现。
通过量化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低空经济概念火爆之前,部分相关个股的"机构库存"数据已经悄然攀升。这就像是在暴风雨来临前,海鸟总会提前感知到气压变化而改变飞行高度一样。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普通投资者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追逐热点,而是建立自己的判断体系。量化数据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帮我们穿透表象,看到市场最本真的状态。
记住一点:机构的钱比我们聪明得多。它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当我们学会用数据说话时,就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低空经济确实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但投资从来不是看谁的故事讲得好。通过量化数据观察机构行为的变化,或许能让我们在这个万亿市场中找到更稳健的投资路径。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