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啥意思?老辈人过生日的那些讲究
在民间,关于过生日的说法很多,比如男人和女人过寿就有区别,讲究的是“男过虚,女过实”!
尤其是到了一定年纪,各种习俗和禁忌就多了起来。比如在民间就流传着“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这又是什么意思?一刀肉又是指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
一、民间关于过寿和过生日的讲究
在古代,“生日”和“寿辰”是有区别的。年轻人一般叫“过生日”,而老年人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才叫“过寿”。
比如我们只有70大寿,80大寿等说法,而没有3大寿,40大寿的,这也是因为只有过60岁后才能称之为过寿!
过寿的仪式感更强,通常会摆寿宴、请亲友、送寿礼,热闹非凡。
说到过寿和过生日,不少人都很困惑的一点,就是过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生日好,而,民间一般有这些看法!
1. 阴历生日更传统。
阴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民间过寿、看生辰八字,几乎都以阴历为准。很多老人认为,阴历生日才是“真生日”。像过去的重要节日,或者是重大事情都是要择日的,看的也是阴历!
2. 阳历生日更方便。
![]()
现代社会节奏快,很多人记阳历生日更方便,尤其是年轻人。不过在重要寿辰,比如六十大寿、七十大寿,不少家庭还是会按阴历日期来办,即遵守老传统!
3. 地域差异
在农村,过阴历生日的居多;城市里,阳历生日更普遍。有些家庭干脆一年过两次——阴历和家人过,阳历和朋友同事过。
二、“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含义和讲究!
“六十六,要吃闺女一刀肉”是北方很多地方的习俗。意思是,父母到了66岁生日这天,女儿要买一块肉,一刀切下来,送到父母家,让父母吃了,寓意平安健康、顺利度过这个关口。
而且这个 “一刀肉”是有讲究的,这块肉不能称分量,也不能挑拣,必须是卖肉的一刀下去切出来的,寓意“天意如此”,顺其自然。
肉的部位一般选择五花肉,肥瘦相间,象征生活富足、有滋有味。而且重量,也要是数字吉利,比如六斤六两,八斤八两,九斤九两等!在过去屠夫都是有这个技术的,一刀下来就是这么重!
![]()
如果技术不过硬,也都会折合成吉利数字的,比如切下来是七斤,哪就说成是六斤八两,或者六斤九两,图的就是一个吉利!
那么,这一刀肉为什么是闺女送呢?在传统观念中,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而且过去女儿出嫁后,父母养老都是儿子的事,所以在父母生日了,闺女送一刀肉,也是给闺女尽孝的机会!
何况,66岁被视为人生的一个“坎”,女儿送肉,象征着用血肉之情为父母添寿。
过六十六岁生日的其他习俗
1. 吃长寿面:面条要长,不能切断,象征长寿。
2. 吃红鸡蛋:鸡蛋要染红,象征吉祥如意。
3. 穿红衣服:有的地方讲究寿星穿红色衣物,以辟邪祈福。
4. 亲友团聚:一般会邀请亲朋好友来祝寿,热闹非凡。
三、七十三、八十四:尽量不过生日!
民间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说,这两个年龄是人生的大坎,容易遭遇不测。
因此,很多地方有“七十三、八十四尽量不过生日”的说法。
这种说法与孔子和孟子有关。孔子享年73岁,孟子享年84岁。两位圣人都没能跨过这两个年龄,因此民间认为这是普通人难以逾越的关口。
还有就是心理因素,很多的老年人到了这个岁数,就会更加惜命了,容易产生心理压力。不过生日,也是为了避免亲友提及年龄,减轻心理负担!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这些说法的迷信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这些习俗依然保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提醒人们关爱老人,珍惜亲情。
无论是“六十六吃一刀肉”,还是“七十三、八十四不过生日”,这些习俗都反映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块肉是珍贵的礼物,女儿送肉给父母,不仅是仪式,更是孝心的体现。而对“七十三、八十四”的忌讳,则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健康的渴望。
今天,我们过寿的方式可能更加多样化,蛋糕代替了长寿面,鲜花代替了红鸡蛋,但不变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而且在很多老人看来,不管是过寿还是过生日,其实最忌讳的就是“吹灯拔蜡烛”那套仪式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在你家乡过寿还有哪些说法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