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女子坠亡案始末,女子在派出所里坠亡,悬案3年不能定案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有人死了!有人死了!”

1995年9月3日早晨,有人在大风门派出所着急的喊着。

派出所里的民警听到喊声迅速跑出来,发现派出所楼下杂货铺门口的帐篷下躺着一个女子,已经身亡。

民警走过去一看,不禁一惊,这不是昨天晚上审的那名女子吗!

该女名叫郑璋,昨晚因失足嫌疑被带到所里,但她拒不承认,于是就决定将她先关在休息室里,用手铐铐在长椅上,打算第二天再审,怎么就跳楼了呢?

民警赶快跑回休息室,发现只有手铐铐在长椅上,人已不在,楼下女子确定是此女无疑。

大风门派出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今玉林市)北流市公安局下辖派出所,所里很快将此事上报。

后经当地法医检验,该女是因为想从派出所逃跑,于是从窗户掉下不想身亡,系自己跳楼摔死。

此案本来就这样结束了,可不久此案却再起风波,有人给玉林地区检察分院写了一封举报信,说该女之死不是坠楼而亡,然后将矛头直指派出所,说派出所又刑讯嫌疑。

这一下可掀起了轩然大波,该女子的死因一时扑朔迷离。

从此时开始,一直到1998年4月,近三年间该案反反复复,前后经过多次鉴定,2名民警被拘捕,但该女死因一直不能确定。

此案为何如此曲折?

北流市位置



一、年轻女子死在派出所楼下

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北流市公安机关掀起了一场“扫黄”行动,而郑璋就是在这次行动中被抓的。

9月2日晚,她被带到了附近的大风门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不管怎么审,郑璋就是死活不承认自己有违法行为。

因为她知道,一旦承认,肯定要罚一笔钱。

所长见她死不承认,就决定第二天再审。

于是,她被用手铐扣在办公室长条木椅上。

之后,民警锁上房门回屋休息去了。

谁知,早上六点多,她竟死在楼下。

所长马上命令保护现场,并通知了北流市公安局。

不一会儿,警车呼啸而至,市公安局、检察院的领导与侦技人员到达现场。

经过现场勘查,几个侦查员聚集在一起碰了碰情况,认为郑璋是半夜逃跑时坠楼身亡。

昨晚审讯郑璋的那间办公室,屋外走廊尽头是一个平台,它实际上是楼下杂货铺的屋顶。

当晚楼内安静后,郑璋见无人看管,又发现这副手铐的一个环是坏的,寻思三十六计走为上,只要警察抓不着就不用罚款了。

她发现了这个通向外面的平台,她爬到上面,但不敢跳下去。平台离地面有四米多。

平台下面有一个雨篷,是杂货铺用来扩充铺面向外延伸的。

郑璋从平台跳到雨篷上,在倾斜的雨篷上站立不稳,掉下去摔死了。

很快,法医对尸体进行了解剖检验。

发现死者身体其他部位没有损伤,右鼻孔、左耳道有血迹,剃去头发后,致命的损伤暴露出来,十分可怕,后脑勺头皮下分别有一个大血肿。

法医用解剖刀在这个地方切开,发现左颅骨骨折,骨折自左枕部人字缝处前下方行走止于左颅中窝,长为九厘米,左颞部处(太阳穴)骨折线宽零点一五厘米,其余无骨折。

这说明死者头部受到了很大冲击力。

经推断,郑璋大概死于凌晨四五点钟。

当天,北流市公安局主检法医师出具了郑璋案的鉴定报告:“根据检验所见,死者的死因系颅脑损伤致死,据外轻内重的特点及骨折线形态,符合从高处跌落,头部与接触面较大的钝性物体作用。

根据颅脑损伤的程度,分析死者在跌落后尚有一定的存活时间,有爬起、移动、再次跌倒的可能性。”

至此,郑璋之案即告结束。

谁知相隔未久,却突起风波。

有人给玉林地区检察分院法纪科写了一封举报信,说郑璋之死不是坠楼而亡,怀疑派出所有刑讯嫌疑。



二、死因扑朔迷离

法纪科接到举报信后,异常重视,立即委托该院法医对郑璋重新进行尸检复核,并要求对郑璋的死亡原因和致死方式进行鉴定。

检察分院经过检验,认为郑璋是从一定高度跌落,造成颅脑严重损伤死亡的。

也就是说,检察分院认可了郑璋是自己摔死的结论。

但是,举报信举报派出所民警有刑讯逼供的阴影,仍然没有在法纪科散去。

检察分院办案人员向自治区检察院作了汇报。

很快,自治区检察院派专人来到北流市指导办案。

检察院的办案人员经过近一年的调查,认为郑璋在高坠之前曾经被人掀着头发猛烈撞墙。

他们竟找到十多位证人证明郑璋之死与大风门派出所所长及民警刑讯逼供有关。

鉴于此,1996年6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与玉林地区检察分院的法医对郑璋的尸体进行复核检验,得出的结论是:郑璋是因颅脑外伤致死。

但这次鉴定没有涉及死者是摔死还是撞墙而死这个实质问题。

于是这个案子复杂起来。

此时,北流市公安局也向自治区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递交了《关于郑璋死亡一事情况的报告》。

报告中,用各种数据与事实证明郑璋之死是从一定高度跌落造成的,公安民警没有刑讯逼供行为。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也派出由全省最好的法医组成的专家组,于7月15日再次对郑璋的尸体做了认真、细致的检验,经过多次商讨研究,仍然得出与第一次相同的结论。

就在广西省公安厅组织专家做复核检验时,7月23日,正在工作中的大风门派出所所长和民警小杨突然被逮捕。

此事在北流市引起轰动,老百姓和新闻媒体开始关注此事。



三、第一现场到底在哪里?顶级法医一眼看出端倪

四次法医鉴定,却是两次相同两次不同。

四次法医鉴定的分歧主要在于:死者的第一现场在哪儿?为什么郑璋只有头上受到损伤,而全身却没有受伤?郑璋是从楼上坠落死亡还是其他因素致死?她是一次受伤还是两次受伤?等等。

其中“第一现场”可以说是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它,其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究竟哪里是第一现场?

关于这个问题,却有不同的看法。

1、有人认为是在发现死者尸体的地方,有人认为是在二楼审讯室。

检察院找到四个证人,证实在办公室里看到有警察用水泼郑璋,抓着郑璋的头发使劲撞墙等,造成郑璋重伤而死亡。

2、有人看见有两个人把郑璋从派出所里抬出来放在雨篷之下。

3、有人认为郑璋是在逃跑时从雨篷上坠落死亡的。

郑璋的损伤主要集中在头部,其中太阳穴处骨折,而后脑勺却没有骨折。

检察院据此认为,郑璋头部受到了两次损伤:即两次撞墙,否则她的头颅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损伤。

如果按照检察院的推理,那么,第一现场就应该在二楼审讯室。

案件一时又陷入到了激烈的争执当中。

鉴于此,省公安厅决定去北京请我国首席大法医陈世贤教授出面帮助。

陈世贤是一名老法医,并且是我国法医界的权威,他从1954年开始从事法医工作,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

在陈世贤的办公室里,他翻看了卷宗材料和尸体照片,然后一眼就看出了端倪,他认为,第一现场应该是在发现尸体的地方。原因有以下几点:

1,死者头向右斜,鼻血流向右侧,左耳血流向后面,死者由于头部受伤而造成耳鼻流血,其流血的形迹表示受伤后出血的位置,这说明尸体没有移动过。

2,死者颅底骨折,有脑脊液混合的血迹不易凝固,因此,伤后血液很快流出,如果二楼是第一现场,那么,在移尸过程中会有血液滴落在路上,但是在二楼审讯室及过道、楼梯上均没有发现血迹。

3,二楼审讯室没有发现水泼过的湿痕,显然,所谓有人看见警察向郑璋泼水的证据是不成立的。

4,对于“四个证人同时在不同方向看见办公室里发生的刑讯逼供的事情”,是不合情理的。时值半夜,就正好有四个人在四个方位看见了办公室里的情形吗?

5、死者衣着整齐,显然没有移尸迹象。

综上所述,陈世贤断定,第一现场就在雨篷下面,而不是派出所内。

而与此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检察院,也委托了最高人民检察院来作鉴定。

但最高人民检察院给出的意见却恰好相反,几位法医专家认为,死者头部两处损伤相对独立,系分别形成。

因此,尸体的损伤不具备高坠伤的特征;结合尸体所处现场水泥地面较为粗糙,认为不能认定死者头部损伤系高坠所致。

11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得出结论:郑璋系由于头部撞击较大平面的钝性物体造成颅脑损伤死亡。

他们解释“较大平面的钝性物体”就是墙壁和地面。

一个高空坠亡,一个撞墙而死,都是权威的意见,此时,此案的辩论规格越来越高,已从市、省到了中央,这场大战引起了公检法及传媒的注意。

陈世贤



四、老法医两度出庭辩论,案情越来越明朗

1997年5月15日,作为鉴定人,陈世贤收到广西玉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要求其出庭作证。

5月28日,陈世贤到达北流市,他首先来到了现场——雨蓬下面,这是一个争论的要点,因为当他做出这里是第一现场的意见后,就有很多人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雨蓬完好无损,如果死者从上面坠下,死者肯定会顺着雨蓬滑下来,然后摔在雨棚外面,但现在在雨蓬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死者却在雨蓬底下,这不是说明死者是被人抬到雨篷之下的吗?

在现场,陈世贤发现雨篷是一面靠着杂货铺西墙,一面靠电线杆子和一根竹竿撑着,其中墙壁、电线杆这三点固定不动,只有这根竹竿是可以活动的了,雨篷就是一块平坦的大塑料布,有一定的柔韧性。雨篷是东高西低,形成一个斜坡。

陈世贤把目光集中到了那根竹竿上,面对死者为什么会出现在雨蓬底下这个问题,他很快有了结论。

那就是死者坠落到雨蓬上面以后,雨蓬受到重力,竹竿被压弯,但没有折断,当死者坠地以后,由于弹性,竹竿迅速上弹,又恢复了原位,这才导致死者躺在雨蓬底下。

陈世贤的话让众人如梦方醒,这个问题一直没人发现。

5月29日上午,陈世贤出庭。

在法庭上,他说了几点意见驳斥撞墙一说: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