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吴大爷二三事,一起共同成长
知识分享 丨生活感悟
学习思考,寻找自我。
大家好,我是满肚子鸡汤的吴大爷,一个天天在键盘上敲打心灵,喜欢给人讲知识讲故事的男人。
(给忙碌的你,一份关于现代性、权力与生存逻辑的清醒笔记)
“两个异化物:资本(将人异化为具有剩余劳动价值的劳动要素),政府(将人异化为公民)。”
这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考试题,而是每个人每天都在身体力行的现实。
把这句话摊开来看,会发现它既像一面显微镜,透出社会运作的微观机制;
又像一只放大镜,把制度的暗影拉长成我们无法忽视的生活后果。
下面我将温铁军《告别百年激进》读后感做成长文:既有理论骨架,也有操作清单,最终留给你三件能立刻上手的小事。
一、什么是“异化”?先别急着学术,先懂得感受
异化,说白了就是“被当作别的东西来用”。
资本把你的劳动当作可计价、可抽取剩余价值的资源;
政府把你当作需要被管理、纳税、登记、动员的“公民”。
二者都在把“人”的多维性——情感、关系、历史、乡土,削片、切割,变成便于统治和利润化的单一标签。
当资本与政府强强联手的时候,问题就更复杂:
资本需要稳定的法律、税制和市场规则;
政府需要税收、流动性和秩序来维持统治。
于是规则往往被设计成对资本友好、对个人脆弱群体不友好。
这并不是阴谋论,而是制度性选择的必然效果。
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的,但上层建筑也会回手一拳
马克思那句经典话经常被简化成“经济决定一切”。
你要知道,这句话还有下一层含义:在大多数条件下,上层建筑(法律、文化、行政机构)受经济基础制约;
但在某些时刻,上层建筑也能以巨大代价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比如,一个过于西化、脱离本国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一旦没有外来资金支持,就可能坍塌,引发混乱与社会成本,这正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通病。
非洲的许多拥抱民主的小国,拉美的国家,都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许多前殖民地国家的上层建筑,是被宗主国留下的“税表与制度模板”。
这些模板一旦与本土生产方式(以农业和群体文化为主)严重不匹配,国家就陷入“要西化的脸面、要本土的底子”的两难处境。
钱到时一切看似正常;钱不到,问题就暴露。
三、中国是特例:去依附与土地革命的双重路径
一个很重要事实: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跟很多国家不同。
通过土地革命与对外资本的重新收编,中国部分切断了“依附性”的链条,让国家能够以“主权”为支点推进工业化与自主发展。
换言之,中国并没有简单地照搬其他国家留下的上层建筑,而是在暴力与制度变迁中重塑了自己的基础。
这并不是美化历史,而是为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国家能吃到现代化果实,而另一些国家长期在‘形式上的现代化’里呻吟”提供了线索:
当上层建筑与本土经济基础相容时,现代化可以比较稳健;
当不相容时,代价往往由最底层的人买单。
四、农业的群体性与资本的个体性:谁更稳当?
农业文明的群体性,经过几千年累积出稳定的生活方式、互助网络与韧性;
而资本文明的个体性只是近五百年的历史。
两者不是简单的好坏对立,而是不同的生存坐标系:
l群体文化:以共同体为单位,强调共享、互助、世代连续性;适应的是自然节律与长期积累。
l个体文化:强调竞争、契约与市场流动;适应的是高流动、高收益的短期机会。
当国家的上层建筑过分强调后者而忽视前者时,就会出现深层的社会摩擦与不安全感。
比如大规模非合同雇佣、城中村的“服务蓄水池”、农村人口的被动边缘化。
五、现代化政治=债务增加?画外音:货币与权力的合谋
现代国家常常通过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来推动现代化项目,结果就是政府债务增加与货币信用扩张。
1971年美元脱钩黄金只是一个例子:当货币信用越来越依赖政治与军事强权时,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随之变得政治化。
滥发货币、债务泛滥,最终的账单会被转嫁——往往是给那些无法抵抗的弱势群体和资源导向国家买单。
也因此,我们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外资、引进西化制度时,长期被“规则外溢”所困:国有资源被外部买办掠夺,法制成了“表面合法”的遮羞布,社会承担着制度不匹配的代价。
六、那麽我们能做什麽?五个现实的行动指引
1.练习反思式思维:对任何“必须现代化”的论断加一个问题——谁得利?谁买单?把“代价表”画出来。
2.保护好你的底线资产(比如土地):在制度不可预期的时代,底层的实物资产往往是最稳妥的防守线。能租不卖,能参与共建的用法优先。
3.重视群体文化的价值:企业与政策设计要把群体性嵌入:长期合作、地方治理与可持续的社会资本。
4.把金融话语拉回“要素收益”轨道:反对把金融变成无限放大的博彩游戏,推动金融回归到支撑实体经济与社会平均收益的角色。
5.在组织与社区里奖励长期主义:不只是KPI,更多关注能在经济周期里存活并持续创造价值的行为。
七、给创业者、写作者与普通人的三项可执行建议(落地版)
l创业者:你的商业模式要回答两个问题——它是否把社会成本外溢给别人?是否能经受一次系统性冲击?若答案不理想,先修模型再扩张。
l自媒体/写作者:别只写“光鲜的成功学”,多关注制度与代价,把“为什么有人成功、很多人受损”的结构讲清楚。
l普通人:想一想家里的底线资产、社交网络与技能组合。把短期投机换成长期韧性投资。
结语:别被“现代化的光鲜”骗了眼
现代化不是一剂万能药,也不是零成本的神药。
资本和政府这两只“异化的手”每天都在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条件:它们能带来效率、文明与进步,但也能把人变成便于计量的要素与统计数据。
识别这种双重性,是我们每个人必须修炼的元能力。
多思考,有些你习以为常的结论,反面才是真正的教科书。
欢迎点赞、转发、评论。
我是吴大爷,夜风同学
愿一路陪你共同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