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永登县苦水镇的山坳里,68岁的花农王满仓已经蹲在玫瑰丛里摘了两个小时。指尖被带刺的枝条划出道道红痕,竹篮里的花瓣还沾着露水,“一斤鲜花才卖8块钱,忙一天也就挣百十来块,比出去打工差远了”。
这片种植了200多年的玫瑰,曾因“中国唯一能媲美保加利亚玫瑰的香型”被写入地方志,如今却陷入尴尬:10.16万亩种植规模、28亿元全产业链产值的背后,是市场上“苦水玫瑰”名号被随意贴用,多数产品以散装玫瑰酱、廉价精油的形式流通,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一个没有。这朵“丝路名花”,为何香了百年,却始终成不了市场“名角”?
困局:三重“枷锁”捆住玫瑰的“身价”
枷锁一:“散户种、小厂加”,好品质难“留痕”
在苦水镇转一圈会发现,玫瑰田多是“一户几分地”的零散布局,王满仓家的3亩地,和邻居家的地块紧挨着,却用着不同的肥料——“他用尿素催产量,我怕影响香味,只敢用羊粪”。这种“各自为战”的种植模式,让苦水玫瑰的品质像“开盲盒”:有的亩产800公斤,有的却只有300公斤;同一批次的鲜花,黄酮含量能差出近一倍。
“没有标准,就没有‘正品’的底气。”当地龙头企业“九香玫瑰”的生产总监李涛,指着生产线旁的两筐原料无奈道,“左边是本地符合要求的鲜花,右边是外地运过来的‘贴牌货’,有些小厂为了压成本,混着用消费者根本看不出来。”更棘手的是采收环节,全镇几乎没有适配的农机,全靠人工采摘,“一个工人一天最多采20公斤,花瓣还容易被捏碎,加工成精油后香味就淡了”。
而苦水玫瑰至今未打通“药食同源”的通道,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企业开发玫瑰口服液、面膜等产品时,只能自己摸索工艺,“不敢做大批量生产,怕不符合监管要求,这就把高附加值的路堵死了”。
枷锁二:“砍了花苞做酱菜”,产业链短得“可惜”
在永登县的玫瑰加工园区,多数厂房的机器都在做着“简单活”:把鲜花腌制成玫瑰酱,烘干后装袋成干花。“一套超临界萃取设备要1200万,我们这种小厂根本投不起,只能做初级加工。”一家小型加工厂的老板赵娟,指着堆在角落的玫瑰枝条叹气,“这些废料占总产量的三成,以前都当垃圾烧了,现在想做生物质燃料,又没技术,只能看着可惜。”
产业链的“短”,还体现在配套的“缺”。赵娟说,厂里的包装罐要从兰州进货,运输费比罐子本身还贵;想开发玫瑰香皂,找遍全县都没有能提供精油提纯配套的企业,“原材料运出去,加工好再运回来,成本凭空多了两成,哪还有利润做品牌?”
枷锁三:“有故事没响声”,品牌成了“陌生人”
“你知道苦水玫瑰吗?”在兰州的一家大型商超,记者随机询问10位消费者,只有2人表示“好像听过”。而提到玫瑰产品,多数人第一反应是“云南的鲜花饼”“保加利亚的精油”。
“我们有‘丝路玫瑰’的故事,却没讲给外人听。”永登县文旅局的张婷,翻着厚厚的资料册说,苦水玫瑰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伴手礼”,但现在的宣传还停留在“每年办场展销会,发几篇新闻稿”的层面。对比山东平阴靠“玫瑰文化节”吸引百万游客,云南斗南靠短视频把玫瑰卖成“网红”,苦水玫瑰的品牌传播像“老牛拉车”。
更让张婷揪心的是“李鬼冒充李逵”:“去年发现有外地企业用普通玫瑰冒充苦水玫瑰,包装上印着‘永登特产’,价格却低一半,我们想维权,又因为没有地理标志认证,取证都难。”
破局:给玫瑰“松绑”,让香味飘向远方
第一步:建“标准线”,让每朵玫瑰都“合格”
今年春天,红城镇的千亩智慧种植基地里,王满仓第一次用上了“高科技”:“手机上能看土壤干不干,该浇多少水,种苗是县里统一发的‘苦水1号’,今年亩产比去年多了200公斤,鲜花还没摘就被企业订走了。”
这是永登县破解“品质乱”的关键一步——建智慧示范基地,推广统一种苗和种植标准,还联合甘肃省农机研究院研发“手持式采摘机”,“现在一个工人一天能采50公斤,花瓣破损率还不到5%”。
更重要的是,“药食同源”申报有了进展。“我们联合药监部门,已经完成了玫瑰鲜花饼、口服液的企业标准制定,明年就能提交正式申报材料。”永登县农业农村局的技术人员说,等标准落地,苦水玫瑰就能名正言顺地走进医药、保健品市场,“这才是打开高附加值的钥匙”。
第二步:拉“产业链”,让废料也能“变黄金”
在苦水镇新建的产业园区里,包装厂、精油提纯配套企业已经入驻,“以前运包装罐要跑兰州,现在园区里就能解决,成本降了15%”。赵娟的加工厂也添了新设备,“县里给了科技补贴,我们和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开发玫瑰益生菌,一瓶能卖30多块,是玫瑰酱利润的5倍”。
废料也有了新出路。在园区的生物质处理车间,玫瑰枝条被粉碎后制成环保燃料,果渣能提取出用于化妆品的天然色素,“以前扔掉的废料,现在能创造百万产值,产业链终于‘活’了”。
第三步:讲“新故事”,让品牌不再“隐身”
“今年我们要办‘中国丝路玫瑰文化节’,不只是展销,还要搞精油品鉴会、非遗玫瑰酱制作体验,让游客来了能看、能玩、能带走。”张婷的笔记本上,记满了新想法:在抖音发起#苦水玫瑰妆 挑战赛,请博主来拍“玫瑰庄园vlog”;在兰州中川机场设文创专柜,把“丝路玫瑰”的故事印在包装上。
地理标志认证也提上了日程,“今年年底就能完成申报,以后再有人冒充苦水玫瑰,我们就能依法维权了”。
第四步:拓“新渠道”,让玫瑰走向全国
“现在打开抖音,搜‘苦水玫瑰’就能看到我们的直播间,精油、鲜花饼都是现做现发。”在“九香玫瑰”的电商直播间里,主播正在展示精油萃取的全过程,“我们还打算用VR技术做‘云端玫瑰园’,让消费者隔着屏幕就能看玫瑰怎么种、怎么加工,买得更放心”。
线下,永登县还计划在西安、成都等城市开“苦水玫瑰体验馆”,“不仅卖产品,还能做芳香疗法体验,让消费者真正记住苦水玫瑰的香味”。国际市场也有了动作,“明年要去法国格拉斯参加国际玫瑰博览会,把我们的精油和国际品牌比一比,让苦水玫瑰也能香飘海外”。
夕阳西下,苦水镇的玫瑰田里,王满仓看着满枝的花苞,脸上有了笑容:“以前觉得种玫瑰没奔头,现在有了标准,有了好销路,说不定以后苦水玫瑰能像茅台一样,全国都知道。”
这朵困在山谷里的玫瑰,正在挣脱枷锁,等待着香飘全国、走向世界的那一天。
来源:峰言风语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