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后多尔衮一把搂住孝庄的腰,他没想到的是顺治一直站在门口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是崇德八年的一个冬夜,寒风裹着雪花,在盛京清宁宫的屋檐上打着旋儿。

皇太极突然离世,整个后宫都炸了锅。谁也没想到,这个庞大帝国的命运,会落在一个刚满三十岁的寡妇肩上。

一年后的那个夜晚,多尔衮紧紧搂着孝庄的腰,声音低沉地说:“我心里一直有你。”

就在这时,七岁的顺治站在门口,小小的身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仿佛比整个紫禁城还要沉重。



顺治二年五月十七日,南京城被攻破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多铎派出的信使快马加鞭,将这个喜讯送进了紫禁城。整个京城都沸腾了,南明弘光政权的覆灭,意味着大清对中原的统治已经稳如泰山。

深夜的太和殿里,灯火通明。

多尔衮单膝跪在龙椅前,对七岁的顺治帝福临说:“皇上,咱们得办场庆功宴,让天下人都知道咱们大清的威风。”

福临坐在高高的龙椅上,小脸儿在烛光下显得有些茫然。他时不时地看向一旁站立的母后。

孝庄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摄政王说得对,南京已破,江南大局已定,这是咱们大清开国以来最重要的大事。”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接着说:“不过,庆功容易,治理难。江南的读书人向来心高气傲,咱们得想个法子安抚他们。”

多尔衮缓缓起身,目光在孝庄脸上停留了片刻,然后低头说:“太后说得对,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负皇上的期望。”

三天后,紫禁城内张灯结彩。从午门到乾清宫,到处都挂着鲜艳的黄绸。宫女们穿着新制的满洲服饰,忙得团团转。

孝庄独自坐在慈宁宫的梳妆台前,看着铜镜中那张依旧年轻貌美的脸庞,心里却沉甸甸的。

三十二岁的她,正是一个女人最美的年华,可眉眼间却带着同龄人少有的忧愁。

“太后,摄政王求见。”宫女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让他进来。”孝庄放下手里的金钗,转身看向门口。

多尔衮走进内室,看到孝庄正在对镜梳妆,不由得愣了一下。夕阳的光芒透过窗棂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道迷人的轮廓。

“摄政王有何事?”孝庄的声音平静而冷淡。

多尔衮上前几步,声音低沉地说:“太后,南京大捷,我心里有件事,憋了很久,今天非得说出来不可。”

他顿了顿,目光直直地盯着孝庄:“当年皇兄驾崩,诸王争位,要不是太后当机立断,哪有今天的大清江山?如今国泰民安,我却忍不住想起当年的事。”

房间里突然安静下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时间回到两年前那个秋天的夜晚。

盛京清宁宫里,皇太极突然倒下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传遍了整个后宫。

孝庄抱着五岁的福临,看着丈夫冰冷的身体,心如刀绞。

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皇太极的儿子中,长子豪格年长势大,手握重权。而多尔衮掌控着军队,威望无人能及。

两人之间的争斗一触即发,而她这个侧妃生的九子福临,本来完全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充满了意外。

那一夜,孝庄做出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

她悄悄离开清宁宫,独自前往多尔衮的睿亲王府。

夜深人静,王府里戒备森严。

多尔衮亲自迎接,看到孝庄眼中的坚定,他知道大事不妙。

“太后深夜到访,必定有重要的事要说。”多尔衮开门见山。

孝庄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地说:“王爷,皇上驾崩,国家不能一日无主。诸王争位,怕是要引起内乱。”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福临年幼,本无意争夺皇位。但若王爷愿意扶持他,我愿奉王爷为摄政王,咱们共同治理天下。”

这个提议让多尔衮眼前一亮。

扶持一个年幼的皇帝,自己来摄政,既能避免与豪格的正面冲突,又能牢牢掌握实权。

更重要的是,眼前这个聪明美丽的女人,早已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多尔衮走近孝庄,声音低沉地说:“太后深谋远虑,我佩服不已。只是若我全力扶持小皇帝,太后打算如何回报?”

孝庄听出了他话里的深意,她咬了咬唇,最终点了点头:“王爷的恩情,我永远铭记在心。”

那次深夜的密谈,奠定了大清朝的命运,也在两人之间种下了一颗情感的种子。

三天后,在宗室会议上,多尔衮力排众议,推举福临登上皇位。

豪格虽然心有不甘,但面对多尔衮的强势,只能暂时退让。

入关后,多尔衮的权势如日中天。先是被尊为“叔父摄政王”,后来更是“皇父摄政王”,几乎拥有了皇帝的权力。

而孝庄,也从一个普通的侧妃,一跃成为大清的太后,母子二人的命运彻底改变。

“太后,当年的承诺,您可还记得?”多尔衮的声音将孝庄从回忆中拉回现实。

孝庄心中一震,她当然记得那个夜晚的约定。

两年来,她一直在等待多尔衮提起这件事,却又害怕这一刻真的到来。

“摄政王言重了。”孝庄起身,背对多尔衮,声音平静地说:“当年之事,只是权宜之计。如今皇上渐渐长大,江山初定,摄政王应该一心辅佐朝政。”

多尔衮苦笑一声,他知道孝庄在回避,但南京大捷让他心中的渴望再也压抑不住。

“太后,我从十五岁丧父,孤苦无依。这些年征战四方,见惯了生死离别。”

他走到孝庄身后,声音有些颤抖:“只有看到太后,我才觉得这世上还有一丝温暖。南京已下,天下可期,我想……”

“王爷住口!”孝庄猛地转身,脸色严肃地说:“这话万万不可再说。你是摄政王,我是太后,这话要是传出去,对你我,对朝廷,都是灭顶之灾。”

多尔衮看着孝庄紧张的神色,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这个女人心里也有他,否则不会如此慌乱。

“太后放心,这件事只有你我知道。”多尔衮上前一步,语气坚定地说:“我已经在王府准备了聘礼,只等太后点头。”

孝庄后退几步,心乱如麻。

她知道多尔衮的性格,决定的事绝不会轻易改变。但这件事牵扯太大,她必须谨慎。

“王爷,这件事容我再考虑几天。”孝庄低声说道。

多尔衮见她语气松动,心中一喜:“我等太后的好消息。”

说完,他深深一礼,转身离开。

孝庄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内心五味杂陈。

她知道,这个决定将改变所有人的命运。

三天后的庆功宴上,紫禁城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太和殿里,文武百官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南京大捷。

小皇帝福临端坐在龙椅上,虽然年幼,但已经有了几分帝王的威严。

多尔衮作为摄政王,坐在左侧首位。他举杯向群臣致意:“诸位,南京大捷是我大清开国的大功。但江南刚刚平定,百废待兴,还需要大家同心协力!”

“我等敬摄政王!”群臣齐声应和,举杯畅饮。

孝庄坐在屏风后,通过珠帘观察着殿内的一切。

她看到多尔衮意气风发的样子,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宴会进行到深夜,群臣渐渐散去。

多尔衮借着酒意,独自来到慈宁宫。

此时宫里已经安静下来,只有几个值夜的宫女在角落里打盹。

“太后,您考虑得怎么样了?”多尔衮推门而入,带着几分酒意。

孝庄看到他这副模样,心中一惊:“王爷喝多了,还是早点回府休息吧。”

“我没醉!”多尔衮快步上前,眼中满是炽热:“这三天我想了很多,太后,我是真心喜欢您。当年若不是皇兄先娶了您,我早就……”

话没说完,他突然一把将孝庄搂进怀里。

“你是我的女人!”他在她耳边低语,酒意让他失去了理智。

孝庄用力挣扎,想要推开他:“王爷!放开我!”

就在两人拉扯时,不小心碰倒了桌上的宫灯,房间瞬间陷入一片黑暗。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个稚嫩的声音:“母后?”

两人同时一愣,转头看去,只见七岁的顺治帝福临站在门口,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他们。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