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各类传染病高发季节,校园人员密集,是肺结核、诺如病毒病、水痘、虫媒等传染病易发并引起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秋季开学前后是校园传染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建议学校加强源头防控和日常监测,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平稳、有序的校园环境。
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开学后,建议学校开展为期两周的健康状况跟踪监测,重点检查学生有无发热、皮疹、腹泻、黄疸、结膜充血等症状发生,尤其要关注来自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的师生。如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或传染病早期症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做好记录。
秋冬要坚持多病同防同治,密切关注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教室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加强诺如病毒等肠道传染病防控,食堂严格执行餐具消毒,引导学生勤洗手、不共用餐具。
做好健康责任第一人
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检查疫苗接种史,确保免疫程序完整。鼓励积极接种流感、水痘等疫苗,减少传染病发生,共筑健康屏障。
认识秋季重点传染病
肺结核在我国民间常被称为“痨病”或“肺痨”,典型症状包括长期咳嗽、咯血、低热、盗汗等,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要高度警惕肺结核。
诺如病毒病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者腹泻为多。寒冷季节高发,又被称为冬季呕吐病或胃肠型感冒。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胸、腹、背,四肢较少。
虫媒传染病是由蚊、蜱、蚤等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传播病原体(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其传播过程依赖媒介生物的活动,常见疾病包括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疟疾、乙脑等。其中,基孔肯雅热、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主要症状是发热和关节痛,可能持续数天或数月,还可能出现皮疹、头痛、乏力等。儿童症状较轻,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 记者 高慧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