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3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7分钟
课堂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地方。课堂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既是基本功,也是能够走多远、走多高的关键环节。
怎么进行专业的
备课、上课?
以一节关于“掌”字的微型课堂为例。这节课的内容首先是听读,读准字音,然后认清字形,最重要的是悟读,理解词的含义,还可以与读词、读文结合起来,最后进行工整书写。
1.价值取向
为什么这样上课?这就是我们备课的价值取向。
在这里我们首先是在追问这节课关于“掌”字的学习有什么价值。我们设计了一个基于“掌”的学习任务群,那这个任务群有哪些呢?有高尚的手、有文化的手、高贵的手、保健的手、礼仪之手,这对我们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标准里面,每一个学科有学习任务群,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建立微型的学习任务群。
2.“教-学-评”一致性
怎么才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我们课前的备课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质量描述,确定这节课质量追求的方向和价值。然后我们在每个环节当中,确定学生要达到什么要求,这就是一个过程性评价。
同时,这节课结束以后,我们还要做相应的作业进行表现性评价。课前、课中、课后的评价,它追求的方向都是增值性评价,即学生学习的质量越来越高。
3.学科的核心内容
在进行这节课的课程设计时,我们还要体现语文学科中汉字学习的特点。汉字是音形义合一的。在英语语言中,我们看到一个英语单词可能能够读出来读音,但是不一定能知道它的意思,因为英语是表音文字。但是我们看到一个汉字连蒙带猜都能猜出来读音和意思,因为它是音形义合一的。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的备课、上课,首要的就是体现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小学是分科教学,分科的依据主要是现代知识,是有层次的,那我们学科的特点就要在学科的知识、学科的内容上体现出来。
4.遵循学科教学规律
每一个学科的备课、上课要遵循本学科的教学的规律。以前的课堂目标是“双基”,而新课程是“三维”目标。
今天我们这节课,课堂目标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始终围绕着“掌”字来进行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动作思维、有形象思维,这是一种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笑声,有掌声,有激动,也有审美的建设与创造。我们探究了“掌”的五种文化含义,实际上掌的文化含义还很多,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怎么进行专业的
说课?
1.说教材,目标确定,内容选取
我们要说教学课题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地位,说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以及确定依据,分析教材编写的要求,说重点的确定依据,说该课题教材内容中练习的设计,同时也包括“双减”背景下怎样进行作业的设计。新课程的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是多样的,但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资源,所以一定要把教材用好。
2.说方法,研究学法,精选教法
说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和习惯、态度等;说将对学生进行哪些具体的学法的指导;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的措施;说所选用的现代教学手段、媒体以及选用的理由;说板书设计……
那么在说方法当中,哪些方面容易被我们漏掉呢?据我观察,年轻老师比较容易漏掉板书设计。我们去听课的时候,看到有的课堂因为使用多媒体和课件,教师没有板书一个字。板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设计好板书。
3.说程序,介绍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们要说整节课的设计思路要点,即从整体性进行说明。说教学环节及其理论依据,以及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安排。这里面我们最难说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教学思路、教学环节的理论依据,因为这体现我们的专业修养。
4.说得失,进行教后反思
我们的专业成长就是经验加反思,经验我们做了就有经验。反思能够缩短我们专业发展的周期,能够把我们的经验上升为智慧。反思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优秀老师都要注重反思,反思型的教师是最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那怎么说得失,怎么进行反思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反思:
说效果大小,反思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得失;
说课型特点,反思教学策略、教学建模得失;
说认识改变,反思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用。
如果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反思,特别是能实现第三个方面,我们就能进入教学理论、教学思想这种比较高的层次了。一些名师和专家型教师,他都会反思到这个程度。
那我们怎么进行课后反思?根据我40年的教学、教研、管理的经验,我认为反思的时候最重要、最有效的就是多角度的反思,部分问题如下图所示。
怎样进行专业的
观课?
原来我们称呼“观课”为“听课”,因为老师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其余老师就是听。但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所以我们主要是去观察学生怎么学,有什么发现和收获,也要观察老师怎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这不是听课,而是观察。
那新课程怎么进行观察呢?我们学校有“7+1”观课法,我们的价值取向是激扬课堂的声音。我们主要观察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活动。
“7+1”的“7”就是老师上课之前,我们提前进教室,看老师怎么候课,看他候课的时候注意了什么。第二个是学生在课堂当中读书、思考,第三个是参与体验,第四个是合作探究,第五个是练习反思。
我们这里追求的是“四当堂”,就是基础知识当堂掌握,基本技能当堂训练,基本的方法当堂运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当堂渗透。只要做到“四当堂”,课堂效率就会高,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学生习惯的养成,比如说学生的坐姿、学生的读书、交流、学习、思考等习惯的养成。叶圣陶老先生说:“好的教育就是养成好的习惯。”所以习惯养成是我们观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学校观课的时候,要重点从7个方面观察学生的活动,以及老师是怎么激发的,怎么引导的。
那么“7+1”的“1”是什么呢?就是观察老师的基本的素养。老师在引导学生活动的时候,他的教育思想、教学的观念、教学的行为、教学的方式、教学的语言等各个方面,并记下优秀的地方与不足的地方。以前的评课就是评老师,现在是激扬课堂生命,让师生的生命都通过观课激发出来。
观课的时候我们需要有“三种眼光”,分享课堂的智慧。
第一个,用欣赏的眼光去看闪光点。比如你进教室的时候,学生的书本放得很整齐,很规范。由此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习惯的养成,你就会点赞。如果老师的课开始得很新颖,提出的问题层层深入,我们就能不断发现老师闪光的地方。
第二个,用学术的眼光去看疑惑点。首先,我们要看老师讲的内容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方法、专业思想有没有问题。其次就是新课程提倡的,比如自主合作探究。为什么这节课要探究,而另一个地方你觉得该探究,却没有探究呢?这就是学术问题了。
第三个,用发展的眼光去看改进点。基于这节课的内容,基于这个班的学生与老师的特点,还有哪些内容还可以调整,哪些方法还可以改进?
通过观课,我们看到了学科内容是怎么精选的,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怎么在课堂上实施的。同样,我们也看到了学生在有创造性地学,老师在有创意地教,师生在新课程当中共同成长。
怎么进行专业性的
议课?
新课程叫评课,而“评”的本意就是“商议”,所以新课程倡导观课、议课。
那我们怎么议?议课当中很难的问题是什么?这个课好不好?标准是什么?我们评价的指标,评价的价值体系是什么?
下图是我们学校着意核心素养的议课的导向表,这是当时我根据新课程,根据核心素养,拟制的“议课导向表”。
我们有4个维度,有4个焦点,有11个指标,有20个追问。这也是老师上完课以后做自我反思用的,也是我们的备课组、教研组听完课以后议课用的,它主要不是拿来评分、评等级。
比如目标设定,它有3个追问,看我们这节课的目标设计的科不科学,恰不恰当。
在内容方面,我们设计了6个追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来设计,设计这些内容,选择这些内容它是不是优化的,是不是最佳的?
在方法层面,我们也有6个追问,包括这节课选用的方法,对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就是反思,通过追问发现这节课最有价值的微小核心问题,然后我们把它做成微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我们的议课的时候,价值重点在“圆课”,即生长课堂智慧。我们希望有“三个圆”:
第一个是“圆上课老师的课”。老师上节课不容易,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去圆他的这节课,怎么使这节课更好一点。
第二个是“圆听课老师的课”。听课是利己行为,我们去听一个老师的课,这个老师是展示他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课,我们可以把他几年、几十年的最好的经验学过来。所以“圆听课老师的课”,就是边听课的时候边印证——这个地方很好,我也是这样上的;这个地方出问题了,我以后要注意不能这样做。
第三个是“圆课型的模式”。我们要掌握高效高质的课堂模式,以及基本流程、基本方法、基本模式,这是非常重要的。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中央发文整治形式主义,教育该如何为教师减负
北大招生竟现空档,选大学的逻辑,正在被现实改写…
暑期过半,教师新学期备课做好这7件事就够了
拒做“三拍”型校长
来源|校长内参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