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得空,咱就掰扯掰扯这农历七月廿二的财神节,
别瞧着日子不冷不热,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比粽子叶还裹得严实。
我小时候听胡同口王大爷扯闲篇,
说这日是财神赵公明和财帛星君李诡祖的“双生日”,
一个管武财,一个管文财,合起来就是“财源广进”的玄学。
先说这节儿的根儿。
道教典籍里,李诡祖是北魏淄川人,成道日恰是七月廿二,后来被封为“增福财神”;
而赵公明更传奇,秦代终南山修道的黑面虎将,传说三月十五生,七月廿二成道,民间索性把俩日子揉一块儿,成了财神节。
您瞧,咱老祖宗多实在——管他文武财神,能招财的就是好神仙!
北宋《东京梦华录》里还记载,汴京人过年前抢“财马”(财神像),正月初五迎财神,到了七月廿二又整一出,足见这信仰早刻进市井骨子里。
1不借
老辈儿人说,财神节最忌讳借钱。
您想啊,财神爷正往各家撒金元宝呢,您倒好,把钱往外推,这不等于把财神挡门外?
我隔壁张婶去年财神节借了闺蜜五百块,结果当月店里流水少了三成,直说“悔得肠子都青了”。这规矩可不是迷信——心理学上叫“破窗效应”,您越散财,越容易陷经济泥潭。
所以啊,这天甭管谁张口,咱都支棱着耳朵听,心里默念“不借不借,财神不弃”。
2要送
“送”可不是让您大包小包往庙里砸钱。
南方有“接路头”的讲究,苏州人会在客堂摆五干五湿的供品,中间放三牲盘——金鸡绑成元宝状,活鱼压菜刀,图个“生财有道”;
山东胶东的老板们则爱请伙计吃破饺子,掌柜的故意问“元宝挣了没”,伙计喊“挣啦”,图个“破中求财”的吉利。
我今年打算给自家供桌添两盘石榴,取“多子多福”的谐音,再给爸妈塞个红封,写“财神护体”,比转锦鲤实在多啦!
3不闭
老理儿说,财神爷爱串门,您要是闭紧门窗,他扭头就走。现在城里人住楼房,可咱也能变通——早上起床先开窗透透气,再给阳台摆盆绿萝,权当“招财树”。
我表姐在CBD开奶茶店,财神节当天特意把玻璃门擦得锃亮,门口摆俩石狮子,结果当天客流量涨了两成,她直说“财神爷真给面子”。
您瞧,这“不闭”不是封建,是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心宽了,财路自然宽。
4要吃
北方人财神节必吃饺子,这可不是瞎讲究。饺子形似元宝,咬一口“破”皮见馅,寓意“财源露头”;南方人则爱吃鲤鱼,取“鲤鱼跃龙门”的彩头。
我奶奶的手艺绝了,饺子馅里藏颗花生,说“谁吃着谁有福”;
再配碗桂圆红枣汤,甜到心坎里。您可别小瞧这吃食,心理学研究说,仪式感能增强人对生活的掌控感——您认真对待节日,日子也会认真对待您。
最后唠句实在的。
这财神节啊,表面是求财,内核是敬天法祖的智慧。老祖宗把对美好生活的盼头,揉进一个个习俗里,让咱们在柴米油盐中也能摸到星辰大海。
您说是不是?今年财神节,我打算早起开窗迎财神,中午包顿韭菜鸡蛋饺,晚上给爸妈捶背唠嗑——这可比转发“接财神”的链接实在多啦!
毕竟,财神爷最爱的,从来都是认真生活的人呐。
甭管您信不信这节,咱就图个乐呵——生活嘛,总得有点盼头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