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便是七月十八,在老一辈的眼里,这是个带着仙气的日子——西王母的圣诞。
西王母,昆仑仙境的主人,瑶池蟠桃的女主人,也是古人心中护佑姻缘、赐福延寿的女神。道教典籍《墉城集仙录》《西王母宝诰》中都有她的记载,而在不少地方,七月十八更是热闹非凡的庙会和祈福日,香火鼎盛,人潮如织。
在中国道教的女神谱中,西王母的名号是最响亮的之一。她的全称几乎念不完:“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要真讲全,得换口气。
西王母的形象很丰富。在《列仙全传》里,她是龟台金母,由西华至妙之气化生;在《枕中书》中,她是元始天尊与太玄圣母气结精成的“太真西王母”;在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里,她住在昆仑山,守着盛产长寿蟠桃的瑶池花园,与东王公对掌阴阳二气,化育天地。
关于七月十八,有这么几则有意思的细节:
一是据传汉武帝曾渴望长生,多次派人赴昆仑瑶池求见西王母,求取蟠桃与仙方。
二是地方志记载,七月十八不仅是庙会日,也是女儿家求姻缘、添子嗣的好时机,不少女子会特意穿戴一新,去庙前“走三圈”,寓意圆满顺遂。
三是古代的一些诗文中,也有七月十八宴瑶池的描写,带着清凉的山风和仙桃的香味,令人神往。
这一天,庙会热闹不只在人潮,更多的是那股子虔诚和欢喜混在空气里,像刚蒸好的花卷,热气氤氲。
这样的好日子,自然少不了吃。老辈子讲究“吃有寓意”,下面这“三要吃”便是七月十八的代表:
第一要吃蟠桃
蟠桃是西王母的“标志性特产”,在神话里三千年一熟,吃了能长生。现实里当然没人等得了三千年,但用扁桃、黄桃甚至桃形馒头来象征,寓意一样甜美。在家里,可以蒸一屉桃形的小馒头,用南瓜泥或红曲粉调色,热腾腾出锅,和家人一起分食,就是团圆吉祥的味道。
第二要吃面
很多地方有“七月十八吃长寿面”的习惯。面条长而不断,象征着日子的连绵悠长。做法极简:手擀面下锅,捞出后浇些鸡蛋番茄卤,既亮堂喜庆又暖胃。不图花哨,只求一碗热面让家人笑着端起。
第三要吃莲藕
藕多孔而不断,寓意通达顺利,且出淤泥而不染,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心愿。家常做法:藕切薄片,清炒时加蒜片和一点米醋,爽脆清口;或者炖排骨藕汤,汤清味醇,一顿饭就添了几分安稳踏实。
除了吃,七月十八也有两个“不做”的规矩。老辈子信这些,不单是怕冲撞神明,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第一不吵架、不口出恶言
这一天被看作喜庆日,喜事要喜气相随。老人说,“日子里心火大,来年事不顺”,话虽迷信,却提醒我们——好日子里多留好话,不仅给自己面子,也给旁人福气。
第二不搬迁大件、动土拆修
民间认为这天是神灵降临、仙气笼罩的时刻,家宅应稳不应动。其实这规矩也实用:农忙季节里,静一静才能更好地准备后面的忙碌,不必在这天折腾大工程。
七月十八不过是农历上的一个日期,可人们因为信念和习惯,把它过成了热闹有味的日子。也许我们如今不常去庙里上香,不把吉日宜忌太当真,但那份“在日子里找好兆头”的心情,并不应该丢。
节日的真意,不在于规矩是否合乎现代人的逻辑,而在于它让我们放慢脚步,与家人坐一桌,念一念老祖宗的故事,心里生出一种无形的笃定。就算时光流转,愿这样的日子还在——有吃,有笑,有盼头。
“日子再平凡,也要留个值得挂念的节点。”
“有些吉祥,不是神给的,是你自己在生活里种下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