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开学一周了,而我们的奥运冠军全红婵也即将开启她的大学生涯了。
全红婵上的是暨南大学,这所大学在广州,还是一所211大学,属于中央部属高校,就是在全国来讲,名气也是响当当的。
看到全红婵能上这么好的大学,说实话,很多人打心眼里为她高兴。
不过也有人发出疑问,全红婵这是放弃跳水了吗?以后不参加比赛了?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出生于2007年的全红婵今年刚好18岁,从跳台到课堂,完全靠的是个人努力拼搏的结果。
论跳水,她拿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赛事金牌17枚,被称为“水花消失术的”缔造者,论贡献,她为国家争了光,赢得了荣誉,她能到大学里深造也是众望所归。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似乎就是镀个金、获得一纸文凭。
实际上,这种想法带着太多的偏见。
体育生涯有终点,但知识能让人生走得更远。全红婵的选择,给所有运动员提了个醒 —— 赛场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地。
据了解,全红婵在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的是运动训练专业,采取学业+比赛双轨制。对于全红婵来说,这不是为了一纸文凭的 “镀金”,而是为自己的人生解锁更多可能。在保持竞技状态的同时,填补知识空白,打破 “运动员只有单一身份” 的局限。
而据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亚洲飞人”苏炳添透露,针对全红婵这类特别优秀的国家运动员,将成立专门的“二沙精英班”,采取特别的培养模式。
这既包括考虑运动员的特殊需求,提供弹性学制,兼顾训练比赛和学习进度,也包括开设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媒体素养等课程,让全红婵等运动员进行从技术到心态的全方面学习。
众所周知,长期“三点一线”的专业训练,容易使运动员视野受限。此前,一些优秀运动员转型困难、找不到自身用武之地的新闻,就让很多人感到唏嘘。
大学教育除了提高运动生涯的上限,还有利于运动员拓展人生的广度,探索更多元的发展路径。
因此,针对这类学生打造“特殊培养模式”,不仅立足于专业能力的提升,还培养其人际沟通、逻辑思维、可迁移技能等综合素养,助力他们在结束运动生涯后,顺利开启“第二次人生”。
总之,高水平运动员上大学,不只是获得学历光环那么简单,以创新培养方式提升运动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力,才能让知识真正成为前进的力量。
全红婵的大学之旅,不只是个人的成长故事,更有着深远的示范意义,对其他运动员而言,她证明了职业发展与学历提升可以并行,不必等到退役才 “从零开始”。
更重要的是,她打破了 “运动员 = 运动机器” 的刻板印象。
运动员不只是赛场上的 “奖牌获得者”,更是有求知欲、有成长痛、有多元追求的 “普通人”。
这场 “冠军上大学” 的故事,为中国体育提供了一种新可能:运动员不必再陷入 “退役即失业” 的焦虑,学业可以成为他们转型的 “安全绳”,知识可以为他们的人生 “续航”。
从奥运跳台到大学课堂,全红婵完成的不是一次 “转型”,而是一次更精彩的 “跳跃”。
这次没有水花四溅的惊艳,却有绵长不绝的回响,那是知识赋能体育的力量,是一个运动员向 “全面发展的人” 的华丽转身,更是中国 “体教融合” 之路的生动注脚。
全红婵笑着说: “以前我觉得,跳水就是我人生的全部。现在我明白,大学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跳台’, 在这里,我能跳得更高,看得更远。”
从 14 岁东京奥运会一战成名,到如今带着奖牌走进大学课堂,全红婵的每一步都被聚光灯追随。但光环之下,她始终清醒:赛场的巅峰终有尽头,而知识能为人生搭建更广阔的舞台。
如今,她将迎来人生新的阶段,希望她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