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市场价不到300元的路由器,在重庆三峡学院的政府采购中,中标价高达85万元。
荒唐的数字对比背后,是一套严丝合缝、无人担责的系统流程:有预算、有招标、有评审、有公示——一切都“合法”,唯独没有“常识”。
直到舆论哗然,联合调查组介入,这出闹剧才被按下停止键。
分管副院长被立案调查,中心主任、评审专家、代理机构无一幸免。
但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如果没有网友曝光,这台天价路由器是否就会顺利过关?
01漏洞百出的招标,如何一路绿灯?
一家皮包公司:中标单位“洪正公司”无社保、无纳税、多年经营异常,堪称“空壳”,却敢用一台路由器冒充防火墙投标;
一群敷衍的专家:评审专家仅“象征性询问”,不查型号、不懂参数,将专业评审沦为走过场;
一批麻木的执行者:采购人代表、中心领导、代理机构工作人员,个个察觉异常,却人人选择沉默,机械执行流程直至公告发布。
这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
采购系统的某些环节,已陷入“唯程序论”的惰性治理。
只要流程纸上完整,哪怕标的是个西瓜,也能报出金价。
02没有“利益输送”,才是更深的悲哀。通报中有一句值得注意:“未发现利益输送。”换言之,这起事件可能并非典型的腐败案件,而更像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失职没人想贪赃,但也没人想负责。“不归我管”、“不符合流程”、“按程序走”———成为推诿塞责的万能话术。在这种系统性的疮口之下,85万买300元设备的荒诞剧才得以发生。它折射出的不是个别人的恶意,而是一套系统的失效。03罚酒三杯,能否根治系统性失灵?
处理结果已公布:负责人立案调查、专家被解聘、公司罚9000元并禁入三年。
但网友的质疑并未停止:
对“皮包公司”仅罚9000元,是否过轻?仅追责到校级层面,更高层的监管责任何在?“全面自查”之后,如何避免下一台“天价路由器”再现?
问责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比追究几个人更重要的,是打破“程序正确”掩盖下的责任虚无,重建一套尊重常识、嵌入监督、有人负责的采购体系。
04公共资金的安全,不能总靠网友曝光。
从“天价路由器”到“天价打印机”,类似事件屡见不鲜。
它们共同指向一个结论:体制内的自律,常常不及舆论场的他律。
每一次都是“网友发现—舆论沸腾—火速调查—严肃处理”。这虽体现了回应民意的诚意,却更暴露了前置监管的失灵。
公共资金不是橡皮泥,可以任由粗糙的系统随意揉捏。纳税人的钱,理应被认真对待。
总不能永远靠网友“兼职”做审计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