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萧山86岁的夏大伯在处理新鲜海鱼时,他的脚不慎被鱼鳍尖刺划出一个仅2毫米的伤口。他对着自来水冲了冲,随手贴上创可贴——这个看似平常的处理,却在24小时后将他推入生死边缘。
超乎想象的感染速度
24小时生死时速
短短24小时内,他的情况急转直下:
6小时后:伤口周围泛红区域以肉眼可见速度扩散,按压有灼热感。
12小时后:整条小腿肿胀如牛腿,皮肤出现暗紫色瘀斑。
18小时后:寒战高热至39.8℃,意识开始模糊。
24小时后:水疱破溃流出褐色液体,血压骤降至80/50mmHg,已出现感染性休克。
感染24小时后
夏大伯被家人送医后,萧山区中医院急诊科团队立刻意识到,这绝不是普通的细菌感染,结合他的海鲜接触史和病情的迅猛发展,怀疑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
什么是海洋创伤弧菌?萧山区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韩锦表示,它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常寄生在牡蛎、虾蟹、鱼类等海产品身上。这种细菌毒性强、进展极快,通过皮肤上的伤口侵入人体,可引起严重的坏死性筋膜炎和脓毒症(全身性感染),死亡率接近50%,致残率则更高。
多学科联手
从截肢边缘拉回生命
医生们的判断没有错!在夏大伯的全身血液中,找到了这一“罪魁祸首”。确诊后,医疗团队立刻启动了紧急救治流程,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强力抗生素覆盖:立即静脉输注强效的抗生素,这是控制感染、挽救生命的关键第一步。
紧急清创:手足外科团队迅速介入,进行了紧急清创,彻底清除患者小腿已被感染和坏死的组织,全面消毒,阻止感染进一步扩散。这是治疗成败的核心环节。
重症支持治疗:夏大伯随后被转入ICU,进行全方位的生命支持,包括稳定血压、保护器官功能等。
万幸的是,由于患者送医相对及时,以及医疗团队快速准确的诊断和多科室团队的全力救治,夏大伯最终战胜了凶险的海洋创伤弧菌,保住了肢体,经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目前已经能下地行走,生活自理。
治疗后全愈
海鲜处理
避开"海洋杀手"的4个要点
1
做好防护是第一道防线
处理海鲜时,务必戴上厚实的手套!尤其是本身有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病人群,是海洋创伤弧菌的高危人群,风险极高,要格外小心。
2
有创必封,隔绝感染通道
只要手上有伤口(包括细小的划痕、倒刺),都不要直接接触海水或海鲜,可以使用防水创可贴严密包裹后再操作。
3
不慎被扎伤,及时清洁
如果不慎被扎伤或划伤,应立即挤出少量血液,并用大量流动清水和肥皂液冲洗伤口。
4
密切观察,及时就医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一旦出现红肿、疼痛迅速扩大、发热、寒战等任何感染迹象,不要犹豫,不要等待,立即前往最近医院的急诊科,并主动告诉医生你有海鲜接触史和伤口史。每一分钟都至关重要!
医生提醒:
海鲜美味,但处理时需存有敬畏之心。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带来巨大的健康风险。希望通过这个惊险的案例,以此给大家提个醒,尤其是喜欢海鲜的朋友们,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来源:萧山区中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