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党建阅读」王杰:人才似宝藏 蕴含大智慧

0
分享至

王杰:人才似宝藏 蕴含大智慧

党建阅读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14篇《致士》篇。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荀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人才在国家和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至今,关于人才的讨论从未停歇,如何识才、用才、培养才,一直是社会进步的根基所在。中国历史上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制度,都旨在为国家提供人才,保障社会运转的良性循环。然而,什么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在这些问题上,荀子给出了他独到的见解,深刻阐述了人才的内涵和价值。

人才的定义:不仅仅是能力,更是品德

荀子在《致士》篇中,首先明确了一个核心观点:人才不仅仅是有能力的人,更是具备道德与品德的人。换言之,能为社会带来正向影响的,并非仅仅是那些知识渊博或技能高超的人,而是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能够以身作则的人。荀子指出,人才的标准,首先应从人的内在修养来衡量,而非仅仅依赖外在的能力和才艺。

荀子在谈到老师的标准时便明确指出:“不以学问为师,以德行为师”。这意味着,在选择领导者或教师等角色时,更重要的是看其为人处事的风范和道德水平,而不仅仅是看其是否具备广博的知识。这一观点打破了我们常见的“有学问即为人才”的传统看法,提出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强调了品德在人才选拔中的重要性。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识人、用人之道

荀子进一步提出,区分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荀子看来,君子应具备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和宽广的胸怀,能够以礼待人,宽容待事。小人则常常自私狭隘,缺乏长远的眼光,容易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君子的智慧体现在理性和情感的平衡中,他们不追求个人的短期得失,而是更加注重集体的利益和长远的目标。因此,选拔人才时,我们不仅要看其短期的表现,还要看其是否具有高远的眼光和深远的道德情怀。

识才与用才:知人善任

荀子对于识才的看法,不仅仅停留在对人才的评价上,还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合理用才的问题。他强调,识人不单单是看一个人的能力是否出众,还要观察其是否有适应特定角色和任务的潜质。荀子以木材比喻人才:“树木有千种,适宜的器具各不同。”这意味着,不同的任务、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一味追求某一固定标准的人才,只会导致选才不当、用才不精。用人之道,首先是要认识到每个人的优缺点,知道如何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荀子在这方面的见解颇为深刻,他不仅认识到人才的多样性,还提醒统治者要善于发现、培养并任用人才,而不仅仅是让某些特定的能力或特质成为人才的唯一标准。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够在人才的运作上做到知人善任,才是真正的智慧。

培养人才的环境与制度

除此之外,荀子还提出,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社会环境和制度的支持。在他看来,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和良好的制度环境。无论是通过教育系统的完善,还是通过制度的激励和约束,才能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只有在公平、公正且富有激励机制的环境中,才能吸引到人才的涌现,并激发他们的潜能。

荀子对于国家如何培养人才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他提到要注重选拔与训练,建立健全的选贤制度。这种制度不仅仅是为了挖掘和培养能人,更重要的是要塑造出具备高尚德行和责任感的贤人。对国家而言,人才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培养技能和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人才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荀子的人才观对当代的启示

今天,当我们回顾荀子的人才观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荀子强调人才不仅仅是能人,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对今天的用人标准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虽然技术、知识、能力等至关重要,但同样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具有良好道德的个体才能真正为社会和国家带来持久的贡献。

其次,荀子的知人善任和选才用才的思维方式,在现代企业管理、政府选拔等方面依然具有巨大的价值。通过科学的选拔制度,精确地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将其安置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潜能,推动社会和国家的进步。

最后,荀子关于培养人才的理念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也提供了启示。人才的培养不仅仅依赖于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注重道德、情操和责任感的塑造。只有当社会为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贡献。

总结

荀子认为,人才不仅仅是能力的象征,更是品德和道德的体现。作为治国安邦的关键资源,人才应具备全面的修养,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和能力,也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责任感。通过学习荀子的人才思想,我们不仅能更好地识人用人,还能为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指导,这将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的基础。

【 王杰:长安街读书会成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 】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 马嘉均 ;初审:李雨凡、许雪靖;复审:韩培涛、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报送遴选评荐《求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国纪检监察》《党建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共党史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人民论坛》《解放军理论学习》《当代世界》《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国财政》 《中国民政》《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金融》《中国出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中国编辑》《中国科技论坛》《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外交评论》《金融评论》《社会保障评论》《中国发展观察》《中国乡村振兴》《城乡建设》 《百年潮》《环境保护》《新型工业化》《审计观察》《国资报告》《企业管理》等百余本中央级核心期刊已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长安街读书会主编的《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思平治——名家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理论读物,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十五五”规划】【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长安街读书会 incentive-icons
长安街读书会
相聚长安街,学习长安街(荐书荐刊荐文: @长安街读书会 )
10482文章数 1703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