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媒9月6日报道,多年来,游客们会在贝都因向导的带领下登上西奈山,观赏纯净岩石地貌上的日出,或是参加其他由贝都因人带领的徒步旅行。
如今,埃及最神圣的地方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尊崇的圣地——正陷入一场关于将其改造成全新旅游大型项目的争议漩涡。
![]()
西奈山在当地被称为贾巴尔·穆萨,传说摩西正是在这里领受了十诫。许多人还认为,根据《圣经》和《古兰经》的记载,这里也是上帝从燃烧的荆棘中向先知说话的地方。
由希腊东正教管理的六世纪圣凯瑟琳修道院也坐落于此——如今,在希腊方面的压力下,埃及当局已否认有关关闭修道院的意图,修道院的僧侣们似乎也将继续留在这里。
然而,对于这座长期与世隔绝的沙漠之地——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包括修道院、城镇和山脉——正在经历的巨变,人们仍深感忧虑。豪华酒店、别墅和购物集市正在这里兴建。
这里也是传统贝都因社区——杰贝勒亚部落的家园。这个被称为“圣凯瑟琳守护者”的部落,其房屋和生态旅游营地已被拆除,且几乎没有得到任何补偿。他们甚至被迫将当地墓地中的遗体迁出,为新建停车场腾出空间。
![]()
英国旅行作家本·霍夫勒曾与西奈部落密切合作,他表示,该项目虽被宣传为迫切需要的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旅游业,但也是违背贝都因人意愿强加给他们的。
他告诉英国广播公司:“这不是杰贝勒亚人眼中的发展,也不是他们所要求的发展,而是自上而下强加给他们、服务于外部利益而非当地社区利益的发展。”
“一个具有游牧传统的贝都因部落周围,正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世界,”他补充道,“这是一个他们一直选择与之保持距离的世界,一个他们没有同意建造的世界,也是一个将永远改变他们在故土中地位的世界。”
当地居民约4000人,不愿直接谈论这些变化。迄今为止,希腊是对埃及计划表达最强烈意见的外国势力,原因在于其与修道院的联系。
![]()
5月,埃及一家法院裁定圣凯瑟琳修道院——世界上最古老且持续使用的基督教修道院——位于国有土地上,此后雅典与开罗之间的紧张关系升级。
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争端,法官表示,修道院仅有权“使用”其所在的土地及周边散布的考古宗教遗址。雅典大主教、希腊教会领袖耶罗尼莫斯二世迅速谴责了这一裁决。
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修道院的财产正被没收和征用。这座东正教和希腊主义的精神灯塔正面临生存威胁。”
在接受一家希腊报纸的罕见采访中,圣凯瑟琳修道院长期任职的大主教达米亚诺斯称这一决定是“对我们的沉重打击……也是一种耻辱”。他对此事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僧侣们的激烈分歧,并导致他最近决定辞职。
耶路撒冷希腊东正教宗主教区指出,这一圣地——其享有教会管辖权——曾得到先知穆罕默德本人的保护信函。
该机构表示,这座拜占庭式修道院——不同寻常的是,其中还设有一座建于法蒂玛时代的小清真寺——“是基督教与穆斯林和平共处的象征,也是为这个冲突频发的世界带来希望的避难所”。
![]()
尽管这一有争议的法院裁决仍然有效,但经过一系列外交斡旋,希腊和埃及最终发表联合声明,确保保护圣凯瑟琳修道院的希腊东正教身份和文化遗产。
“特殊礼物”还是缺乏敏感性的干涉?埃及于2021年启动了由国家赞助的“游客大变容项目”。该计划包括开设酒店、生态旅馆和一个大型游客中心,以及扩建附近的小型机场和通往摩西山的缆车。政府将这一开发项目宣传为“埃及送给全世界及所有宗教的礼物”。
住房部长谢里夫·谢尔比尼去年表示:“该项目将为游客提供所有旅游和娱乐服务,促进圣凯瑟琳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同时保护原始自然的环境、视觉和遗产特色,并为参与圣凯瑟琳项目的人员提供住宿。”
尽管由于资金问题,工程似乎至少暂时停滞,但圣凯瑟琳修道院视野所及的厄拉哈平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道路正在建设中。
据说,摩西的追随者——以色列人——曾在这里等待他在西奈山上的时光。批评人士称,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特征正遭到破坏。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阐述该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时指出,“周围崎岖的山地景观……为修道院构成了完美的背景”。该组织表示:“修道院的选址表明,人们有意在自然美景与偏远之地,与人类的精神追求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联系。”
早在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表达了关切,并呼吁埃及停止开发项目,评估其影响并制定保护计划。但这并未发生。
7月,世界遗产观察组织发表公开信,呼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圣凯瑟琳地区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人士还向身为圣凯瑟琳基金会赞助人的查尔斯国王表达了关切,该基金会筹集资金,帮助保护和研究修道院遗产及其收藏的珍贵古代基督教手稿。国王曾称该遗址为“应留给后代的伟大精神宝藏”。
这一大型项目并非埃及首个因对该国独特历史缺乏敏感性而招致批评的项目。但政府认为,其一系列宏大计划是重振疲软经济的关键。
![]()
埃及一度繁荣的旅游业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开始复苏,却又因加沙地带的残酷战争和地区新一轮的不稳定局势而遭受打击。政府已宣布,目标是到2028年吸引3000万游客。历届埃及政府在开发西奈半岛时都未与当地贝都因社区协商。
该半岛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占领,直到1979年两国签署和平条约后才归还埃及。此后,贝都因人一直抱怨受到二等公民待遇。
20世纪80年代,埃及在南西奈开始建设包括沙姆沙伊赫在内的红海热门旅游目的地。许多人认为,这与圣凯瑟琳目前发生的情况有相似之处。
埃及记者穆罕纳德·萨布里表示:“贝都因人是这片地区的主人,他们是向导、工人,是租房给他们的人。”
“然后工业旅游来了,他们被排挤了出去——不仅被排挤出商业领域,还被从海边赶到幕后。”
与红海地区的情况一样,预计埃及其他地区的人将被带到新的圣凯瑟琳开发项目中工作。不过,政府表示也在“升级”贝都因人的居住区。
圣凯瑟琳修道院在过去的一个半千年里经历了许多动荡,但当这里最年长的僧侣最初来到这里时,它仍是一个偏远的隐居之地。
随着红海度假胜地的扩张,在高峰时段带来成千上万的朝圣者进行一日游,这种情况开始改变。
近年来,人们经常能看到大批人群从据说是燃烧的荆棘的遗迹旁经过,或是参观博物馆,那里展出了《西奈抄本》的书页——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几乎完整的手写版《新约》。
如今,尽管修道院及其深厚的宗教意义仍将保留,但其周边环境和数百年的生活方式似乎将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
(原文标题:One of the world's most sacred places is being turned into a luxury mega-resort)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