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农业企业在绿色减排实践中的进展、困境与需求,挖掘政企协同助力农业环保治理的有效模式,绿韵兴农调研团与专注于农业生产服务的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度访谈,聚焦企业绿色转型实践、政策响应及多方协同治理诉求,为农业环保治理研究积累鲜活案例。
访谈中,企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前的绿色减排实践。在硬件投入方面,企业已引进净水设备与空气净化器,尽管初期投入成本较高,但长远效益显著;在生产环节,创新采用开源节流模式,通过过滤器分离水中泥沙以获取高标准用水,并将传统大水漫灌升级为喷灌滴灌技术,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在废弃物处理上,建立“回收-加工-再利用”闭环,将使用后的水管、管件回收后运输至化工厂加工成塑料颗粒,再重新用于产品生产,同时正积极探索水流大小、开关控制及水溶肥含量的自动化管理,预计相关技术很快可投入市场,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与资源消耗。谈及绿色减排的驱动因素,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主动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且政策配套的帮扶措施为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当地环保局的常态化监督指导,也推动企业持续优化环保举措。
然而,企业在绿色转型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资金方面,受效益下降、订单减少、仓储周期延长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制约了扩大环保投入的能力;人才方面,“留才难”问题突出,不仅莱芜地区,就连济南也难以留住对口环保技术人才,导致企业在环保治理升级、技术创新上缺乏专业支撑;技术层面,塑料废弃物回收加工仍存在瓶颈,再生塑料颗粒的强度与寿命较原生料下降,目前业内仅能通过与原料混合加工、低价出售的方式应对,尚未找到更优解决方案。此外,企业因主要聚焦招标项目、经销商合作与国际外贸业务,较少涉及零售,对个体农户的生产模式及需求了解有限,在构建“企业-政府-农户”三方协同治理模式上存在信息断层,暂无法明确三方在协同治理中的具体角色与责任。
尽管挑战重重,企业对未来农业环保治理仍持乐观态度,尤其希望政府与行业组织能在两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强化资金扶持,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助力环保设备升级与技术研发;二是搭建人才引育平台,通过政策倾斜、待遇提升等方式,帮助企业吸引并留住环保技术、自动化管理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也期待未来能加强与个体农户的联动,探索更完善的多方协同治理模式,共同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此次访谈全面展现了农业企业在绿色减排中的实践探索、政策响应与现实诉求,不仅为研究农业环保治理的痛点与突破点提供了一手资料,也为后续构建政企农协同的农业环保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