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堂上,官员汇报工作,皇帝如果同意,就回答一个“是”字。
成化十六七年间,皇帝嘴里生口疮,每每回答“是”字,痛苦不堪。
这个事情,被鸿胪卿(负责朝会礼节的)施纯知道了,他就提醒皇帝身边的近侍说:皇上答“是”字不便,可以用“照例”回答。皇上一试,果然,不痛了。他就问什么人出的主意,近侍答是施纯。皇上立即提拔施做礼部侍郎,过了没多久,又升施为尚书,加太子少保。
施纯,京城人,成化丙戌进士,长得高大威猛,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当初任户科给事中,后升鸿胪少卿,不到二十年,官到尚书。有人这样形容:两字得尚书,何用万言书。
(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六)
这个皇帝,就是明宪宗朱见深,他本来说话就口吃,所以,每次上朝,都回答很简洁,避免出丑。
因为口吃,我们可以想象,他不愿意和大臣们多交流,继而也不愿意打理朝政,烦啊,要讲话,不断发命令指示,真是累人,于是,他一生中的很多精力,都花在了敬佛礼佛上,很多朝政大事,都通过身边的近侍来传达。这样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想象,国家不会好到哪里去。
客观讲,施纯本身的素质,应该不错,能理解皇帝心思,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可以让皇帝省去好多麻烦事。问题出在,提拔太快,且施没什么功绩,就提了两个字的建议。显然,这样的提拔程序,打乱了大明王朝的用人原则,不合常规,如果大家都走这样的路径,大家都去揣摩皇帝的心思,千方百计,那不是乱套了吗?显然不行。
不过,施因为提了合理化的建议,而得到比较快的升迁,也从另一个角度告诫人们,做人做事,都要有心,只要行得端走得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