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客社: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
文 /林鸿东
今天下午,在南安向阳乡的五台山昭惠祖庙,无意间看到一块塔碑。塔碑上刻着“敕寂感大师塔”六字,显然是高僧墓塔的塔碑。略为搜索下网络资讯,得知此塔碑早在五月份就曾引起南安社会各界的关注,据 昭惠祖庙管委会的副主任吴荣昌 辨识, “敕寂感大师塔”六字的两侧,分别有 “當山僧祖光出钱造”的上款(待证)与“至顺庚午十一月住山啟明立”的下款(笔者现场辨识确认)。
据吴荣昌在新闻报道中的讲述,5月16号他收到杏田村下壤子水库放水口发现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的消息。他听说后,找人用拖拉机把石碑拉到昭惠祖庙。吴荣昌将石碑拉回归昭惠祖庙的依据是上世纪60年代末,建下壤子小水库时,曾到昭惠祖庙搬了好多塔碑、墓碑去建水库。这块石碑中间有个大概15厘米粗的小洞,是用来排水。
吴荣昌奇怪的是,“寂感大师被封号的记录在闽南很少见,这座塔碑说不定和元朝的宗教规矩或者某个高僧的一生有关”。他认为,“根据石碑上的时间记录,这块石头已经立了695年。要是能弄清楚‘寂感大师’是谁,还有碑上的字都写了啥,那它就能成为研究南安元代佛教文化的一个实物资料了”。
“寂感大师”是谁呢?
我在明永觉元贤的《建州弘释录》中找到了“宋瓯宁擎天岩道悟禅师”的介绍,而这段介绍中,赫然有一句:“有司奏闻赐谥寂感大师”。具体如下:
“三山秦溪人。姓祖氏。元丰甲子参建州开元寺莹禅师。莹示以偈曰。祖行不识字。祖师亦如是。书乎甚浑闲。身心不思议。师领偈有省。遂求剃落。依止者十余载。后于元符戊寅结茅于西乡之擎天岩。清修苦节行杜多之行。大观丁亥将入灭。预告四众。期日毕至。剃浴更衣说偈曰。生也恁么。死也恁么。这边那边。曾无两个。水浸不坏。火烹不破。呵呵。是个甚么。正谓逝者如斯也。偈毕坐塔火化。时正月二十一日也。贤行者收遗骨。塑像于庵。远近祷者其应如响。咸淳六年草寇猖獗。官兵绝粮。师化身直诣军门。自称擎天住持僧。携一囊之食。兵皆取足。因而攻贼大破之。有司奏闻赐谥寂感大师。赐额曰擎天护国。侍郎谢叠山先生为撰记。”
这段介绍文字的意思大致是说,道悟禅师是福建三山秦溪人,姓祖。年轻时曾去参拜建州开元寺的莹禅师求法。莹禅师给他一首偈语说:“你不识字,你的师父也是如此。写字算什么要紧事?身心悟道才是不可思议。”道悟禅师听了偈语当即有所领悟,于是请求剃度出家,跟随莹禅师修行十余年。后来在北宋元符戊寅年(1098年),他到西乡擎天岩搭建茅棚隐居,清苦修行,严守戒律。到大观丁亥年(1107年)即将圆寂时,他提前告知信众,到期日众人齐聚。祖行禅师剃发沐浴后更换法衣,说偈语道:“生也是这样,死也是这样;这边那边,其实没有两样。水浸不坏,火烧不破。呵呵!这是个什么?”正是说生命如流水般永恒不灭。说完便端坐塔中火化,时年正月廿一日。后来贤行者将他的遗骨塑成佛像供奉在庵中,远近前来祈祷的人都感得灵验。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土匪作乱时,官兵断粮,禅师竟显化身形直入军营,自称是擎天岩住持僧,只带一袋粮食却让全军取用不尽。官兵因此大破贼寇。朝廷得知后赐谥“寂感大师”,御赐“擎天护国”匾额,由侍郎谢叠山先生撰文记载此事。
原来, 寂感大师正是北宋建瓯擎天 岩的开山祖师道悟禅师。亦有族谱认为寂感大师为南宋高僧。我们知道,元至顺 庚午年为至顺元 年(1330年),建瓯擎天 岩的 寂感大师敕封于南宋
咸淳六年(1270年)。南安这块塔碑上的寂感大师敕封于1330年之前,与建瓯擎天 岩的 寂感大师 敕封时间相距在六十年之内。有没有可能南宋敕封一位 寂感大师,元代也敕封一位 寂感大师呢?可能性极小。因此,这块塔碑上的 寂感大师大概率是建瓯擎天 岩的开山祖师道悟禅师。
只是擎天 岩的 寂感大师的墓塔塔碑为何会出现在南安五台山的 昭惠祖庙?这就不得而知了。
(知情者不妨留言指教)
![]()
上文摘自 明永觉元贤的《建州弘释录》
LOOKERS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本篇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欢迎转发、群发给你的朋友,欢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撰写论文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公众号后台申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