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近现代战争、武器装备,偶尔更新国际局势分析,喜欢的话请点赞或关注,谢谢。)
1945年7月,波兹坦会议开完,日本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苏联从欧洲调来150万大军,陈兵远东,并在4月明确表示“苏日中立条约不再延长”。
美、苏夹击日本的前夜,美国在8月先丢了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两颗原子弹加速日本投降,貌似是美国抢占先机。事实上,日本也被原子弹救了。
现在完全可以说:日本人欠奥本海默一枚勋章。
回到1945年,盟军的主要注意力在德国,柏林被两面夹击,纳粹即将灭亡。
美军在太平洋势如破竹,登陆菲律宾,猛攻硫磺岛,日军节节败退。
这时的日本本土貌似还挺安全,美国的战略轰炸收效不大。
可是同年1月,一个叫柯蒂斯.李梅的人担任对日轰炸的关岛司令部总指挥后,一切都不同了。
这位李梅,是个“火攻爱好者”,网友赐名“火焰大法师”。
他研究日本的国情,发现日本城市以木质结构建筑为主。于是李梅下令所有B29装上凝固汽油燃烧弹,夜间低空轰炸日本。
几乎同时,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也在海上发力,他派出的B29轰炸机不装炸弹,只是一股脑投水雷,把日本重要水道、港口全部封锁。
战后有日本史学家估计,尼米兹和李梅这一“水”一“火”这么闹下去,如果战争再持续一年左右,因为饥饿、寒冷,日本将会损失上千万人口。
相比起原子弹的伤害,美军的“水火战术”惨烈百倍。
那么1945年的太平洋战场,日本输得有多惨?美军发起的火攻、水雷两大进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被称为“火焰法师”的李梅,后来怎么评价这些措施?
【一】两颗蘑菇云,其实挽救了日本
笔者认为,1945年是二战最复杂的时候,而原子弹的出现,其实算是一锤定音。
今年正值二战结束80周年,世界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
8月初,日本照例在广岛举办了纪念活动,拉着各国的外交人员来到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纪念当年的“核爆遇难者”。
日本政府高官悉数亮相,首相石破茂讲了一通战争、和平、核弹、苦难的场面话,不疼不痒地提了“终战”。
这次的纪念仪式上,广岛市市长松井一实居然了说了一句“国破山河在”,不知道的还以为二战是日本被他国侵略了。
几十年来,日本人都有“原子弹情节”,不仅反映在政坛,还出现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比如日本游戏,很多都有反核思想。(典型如小岛秀夫的作品)
但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以反法西斯阵营的眼光来看,日本没有被盟军登陆本土,国内的破坏也比纳粹德国小,完全是因为原子弹加速了战争。
说日本沾了原子弹的光,也毫不为过。
1944年末,在马里亚纳海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失去了和美军打海战的能力。
日军剩下一些战列舰和巡洋舰,没有重型航母,还缺乏优秀战机、优秀飞行员,只能用“神风特攻队”自杀式撞击美军。
后来的塞班岛战役、莱特岛战役、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里,岛上的日军没有任何海空支援,只能顶着美军优势火力硬抗,最后都是全军覆没。
日军的“全军覆没”,基本就是全部阵亡,并不包括被俘或者投降。
在这些战役里,日本损失军队25万以上。
要是把整个菲律宾群岛战役算进去,1944年末到1945年春,日本在太平洋死亡70万士兵,并打光所有军舰,损失飞机上万架。
假如美军按计划登陆日本本岛,战争延长到1946年,日本本土还会死亡200万以上的士兵。加上东南亚、中国战场,日军会损失350万以上的军队。
再加上民兵、日本平民伤亡,以及饥荒问题,日本人口可能减少1000万到1500万。
所以说1945年8月结束战争,对日本来说,的确是烧高香了。
【二】被低估的杀招:尼米兹的饥饿战役
早在1945年1月,铃木贯太郎内阁就和军部天天吵架,铃木本人多次跟裕仁申请,提前考虑投降事宜。
美军登陆是迟早的事,作为一个岛国,到时候政府高层、财阀、核心工业跑都没地方跑。
因为日本虽大,当时已经是个“孤岛”。
美国太平洋舰队执行的“饥饿战役”,导致日本的大量海峡、港口被美军水雷锁住,船只进不来,出不去。
提起1945年的对日作战,“火焰大法师”李梅的战略轰炸名气很大。但尼米兹的“饥饿战役”,对日本的影响绝对不比战略轰炸小。
这两种不同的战法,都是在1945年3月开始的,而且执行的载体都是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
3月底,太平洋舰队从提尼安岛机场出动250多架次的B29,搭载2000多颗各型水雷,封锁了日本“关门海峡”,以及佐世保、阿久根这些港口。
就在之后的半个月,通过关门海峡的货船,三分之一被击伤或者击沉。
此后的4个月,美军又出动900多架次的轰炸机,投下11000多颗水雷,日本重要的吴港、东京湾、神户、大阪、广岛等港口都被水雷封锁了。
这些水雷,远比扔在日本人头上的炸弹更有杀伤力。
彼时美军已经完全切断从东南亚到日本本土的航道,日本90%的工业资源和30%的粮食,全靠从中国和朝鲜半岛海运。
这些水雷封锁港口、海峡后,日本从亚洲大陆开来的运输船无法通行,必须在九州、本州西南停靠,然后用陆路运输。
但此时日本的能源缺额巨大,进口石油、煤炭量减少了80%,仅剩的燃料优先满足军队。
所以很多货物登陆后烂在车站、码头,本州岛的工业区逐渐停摆,连各大城市的粮食、煤油发放处都关门了。
日本本土的粮食一直不够吃,每年要从朝鲜港口运来100-150万吨。
“饥饿战役”最后阶段,连朝鲜的釜山等港口都被水雷封锁,上百万吨粮食无法出港,日本本土开始饿了肚子。
1941年后,日本人一天能分到6两粮食。
到了1945年,这个数量降到4两,搅拌着红薯、豆子、米糠的稀粥,加一片腌萝卜,就是一顿饭。
日本海军组织了扫雷艇日夜工作,但他们发现美国的水雷使用新技术,水压雷、音波雷、磁性雷混杂在一起,日军手足无措。
关门海峡的货船70%被水雷炸沉,加上其他港口的货船,总计30万吨排水量的日本商船被炸沉,还有近50万吨货船受损维修。
在釜山港,粮食和煤炭堆积如山,但运不到日本。而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幼儿的午餐变成红薯,只有军人和工人能吃到糙米饭。
按照美军“饥饿战役”的计划,到1945年冬天,日本的粮食缺口在200万吨以上,10%的日本人会陷入饥饿。
加上煤炭缺乏,没有过冬的能源,会有300-500万人死于这个冬天。
【三】假设中的地狱:1945年的冬天
和尼米兹的慢性围困战术相比,柯蒂斯.李梅的手段,见效就要快得多了。
李梅将军本来在欧洲服役,在两年的对德战略轰炸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欧洲,李梅以大胆、激进的战术策划而著称,他的“箱子队形”“中低空夜袭”显著提高了轰炸机的轰炸效率。
1944年末,李梅被调往亚洲战场,曾在中国、印度服役,指挥B29轰炸机长途奔袭日本。
1945年1月,李梅被任命为“第21轰炸机指挥部”司令,部队驻扎在马里亚纳和关岛。
当时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效果不好,B29高空轰炸准确度不高,因为岛国日本高空对流强烈,飞机投弹准度不够。
对日轰炸收效甚微,陆航司令阿诺德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质疑,总统也很不满。
阿诺德上将知道:唯有燃烧弹,才能炸开日本的大门。
但第一任“21轰炸机指挥部”司令汉塞尔将军,明确拒绝这一武器。
因为该武器伤及无辜,保守的汉塞尔将军无法接受。其次,他是科班出身的将领,坚信精确轰炸的价值,不愿意妥协。
最后阿诺德无奈换人,让李梅来带领队伍。
李梅到任后,频繁召集海军、陆军、情报三部门一起开会,希望收集日本内陆的信息。
他得知,日本的工业是“散养”的,大量作坊分散在城区各个角落,甚至在平民的房子里。作坊生产的产品送往工厂,工厂组装只是最后一步。
情报人员还告诉李梅,日本城市的房屋大量使用木材甚至竹子,极易着火。且日本消防力量薄弱,因为年轻人都去战场了。
综合信息后,李梅确定,日本就是一堆干柴,一点就着。
在2月,美军继续投炸弹空袭日本,李梅发现日军的防空炮质量很差,无近炸引信。而日军的战斗机不是美军野马战机的对手,不值一提。
3月9日,李梅下令B29编队搭载“M69”凝固汽油弹,采用夜晚低空轰炸的方式,奔袭日本首都东京。
这些飞机的飞行高度低到2000米以下,当晚50多架B29轰炸机,投下了6.5吨燃烧弹。
9日晚上11点,东京城还在睡眠中,日军发现零散的美军飞机,以为是侦察机。
等到大火熊熊燃烧,防空警报响彻东京城,B29大部队已经赶到东京上空。
燃烧弹从天而降,引燃民房,当晚的轰炸持续了2个多小时,东京市化为火海。浓烟遮蔽了天空,但B29能按照火光投弹,当天轰炸的目标命中率是百分之百。
东京城30多平方公里城区化为废墟,20万栋房屋被毁,逃难的市民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很多人被烟熏死,或者因缺氧而死。
高温融化金属和石头,河水沸腾,把跳入其中的避难者煮熟。
日本政府后来统计,7万9千多人在10日整天的大火中被烧死,还有一万多人尸骨无存。
加上受伤者,当晚东京市民伤亡20.5万人,过半数是女人和孩子。后来政府收尸,前后花了1个月。
这次轰炸之成功,连美军都大吃一惊。不仅既定的轰炸目标被毁,东京的工业区还被烧掉一大部分,这座城市已经瘫痪了。
11日,第21轰炸机指挥部的B29又带着燃烧弹,奔袭日本名古屋。
之后几天,日本名古屋、大阪、神户都遭到轰炸,燃烧弹摧毁了这些城市的核心地区,数万人死伤。
看到侦察机拍摄的战果,李梅非常兴奋,他给上级的报告指出:“燃烧弹是对日作战的核心,如果这样的轰炸持续下去,日本会在半年内投降。”
李梅派遣自己的副手回国,去给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回报,说日本会在10月前投降,要求送更多的燃烧弹过来。
在得到燃烧到补给后,从3月到7月,日本67个城市遭受过燃烧弹夜间轰炸,东京、大阪等城市甚至被炸了三四次,造成的伤亡超过50万,远超两颗原子弹。
7月底,日本拒绝接受《波兹坦公告》后,李梅一度决定把轰炸范围扩大。他建议轰炸区域从城市蔓延到农村,趁着天气干燥,制造山林、农田大火。
此举受到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支持。
美军还打算接受贝特朗迪亚斯将军的建议,给日本农业区播撒5000万升的落叶剂,破坏稻田和林场,让日本农业在1945年崩溃。
如果落叶剂和李梅的燃烧弹双管齐下,那在1945年秋天,大饥荒会在日本蔓延,当年冬天的日本会变成人间地狱。
也只有这样削弱日本,才能保证美军登陆的“没落计划”成功实施。
很多年后,有人指责李梅的轰炸方式太过残酷,他回答说:“这样做,总比牺牲无数美军士兵要好。”
假若1945年8月,没有原子弹在广岛、长崎落下。那么几个月后,落叶剂和燃烧弹,让日本人口下降10%-15%是可能的。
以此来看,造原子弹的奥本海默,才是二战拯救生命最多的人——千万日本人,几百万美军,都因为原子弹的爆炸而免于牺牲。
今天再分析1945年的日本,在8月15投降,已是最好的结局了。
参考资料:
1.《二战时期美国战略轰炸思想的实践者——李梅将军》李扬
2.《美军对日军实施的“饥饿战役”》贾晓光
3.《二战中美军对日战略轰炸的“艺术”》纪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