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周日,咱谈旅游。
世道变化是真快,前两年大家还热议“特种兵旅游”,到今年主角就成了“懒人旅游”。
和“特种兵”一天看完八百个景点相比,“懒人旅游”主打一个“啥也不干”,就纯歇着。
“懒人”们会找个环境好的住处,闲着、躺着、睡着、醒了后点个外卖、发会儿呆、再继续卧倒。
这种看似活脱脱的躺平,其实,只是换了一种精神层面的“卷”而已。
01真让人羡慕
我一前同事,几乎每年暑假都会连着一周在朋友圈晒美照,内容主要是一家三口在河北秦皇岛某著名小区的休闲生活。
一杯红酒配高级水果,或海边一把白色椅子看日出,又或者孩子在草坪边上骑单车……总之,就是高级感、休闲感拉满。
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所事事地过几天,让普通牛马羡慕到不行。
一般而言,“懒人旅游”最好的目的地是,坐落在不同城市、有不同地理环境、涵盖不同设计风格、提供不同休闲设备和服务的酒店。
标配应该有健身房、泳池、水疗、酒吧,带有调调的咖啡厅,最好有个画廊或者小型音乐厅之类的,来增加艺术气息;户外的草坪、单车、一汪碧波、白色帐篷,勾勒出自然之美。
最关键的是,没有等着要的PPT、没有导游的催促、也没有5A景区。
愿意动了就附近溜溜腿,看着周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蝶,啥也不想。
不愿意动,就那么懒懒地躺着,还是啥也不想。
表面上看,“放空”“发呆”就是懒人旅游的全部。
02看上去很松弛
切换场景。
如果某天你一个人在家里懒了一天,可能也就躺着、刷手机、外卖、再躺着,你会不会把你这个状态拍个照,发朋友圈?
如果是我,我不会。
我觉得自己舒服就行,也没啥好发的。
那么问题来了,当你从电子屏幕上看到“懒人”那一张张美美的照片时,他们是真的享受了那个“懒”的过程,还是想刻意“营造”出一种休闲感呢?
那些大多是高级的、优雅的、豪华的照片,多数有摆拍的痕迹,比如在撒满玫瑰花瓣的浴缸边上放一杯红酒,然后女主妆容精致地试水温。
就想问一句,普通人泡澡前是这个状态么?
以前听过一种说法,一个人越爱“秀”什么,就越缺什么,因为要迫不及待地告诉别人,他有,或者他能做到。
我相信每个打工人平日里都是紧绷的,所以那种无所事事的松弛是稀缺的,也是“最该”被拿来展示的。
当摆好所有道具,拍下一张照片,配文“特别享受这种慢下来的感觉”时,一切感觉都不一样了。
是否真的松弛不重要,但至少别人看上去如此。
03从体力“卷”到精神
今早听脱口秀,张彩玲说,好像只有世界末日来了,才能心安理得做个废物。
的确,我们大多数人被灌输的思想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意义,要为了点儿什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以前的“特种兵旅游”一天跑好几个景点,拍照发圈,证明你去过。
但有多少人可能连去的是几A级景区都不知道,仅限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现在的“懒人旅游”,花时间、金钱去住了一个好酒店,那就必须把窗帘的一束光、咖啡上的拉花、豪华的吊灯拍进去,去证明“好惬意的生活”。
当朋友圈收获一众好评,一切都值了。
就像孩子出去旅游,总被要求回来写作文,要长见识,要有意义地玩,否则就白去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懒”或者“放松”,即使你真在放空,也要把它变成内容表达出去,否则,只能说明你是躺着浪费时间。
所以,以前是“卷”体力,现在是“卷”精神,但“都要证明点儿什么”的内核丝毫没变。
而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放松,那种真实的状态根本不需要向他人展示。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心安理得地做一会儿废物,与他人无关,也不必等到世界末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