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礁被马来西亚侵占40多年,会主动归还我国吗?答案是不会

分享至



从我国南沙群岛有人驻守的华阳岛,到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直线距离近500公里,弹丸礁便位于其间。它地理坐标为北纬7度23分、东经113度50分,接近赤道,礁盘形状如柳叶。

弹丸礁所在的礁盘是封闭型独立深海珊瑚小环礁,环礁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2.3公里,面积近16平方公里。

弹丸礁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明清时期,这里就是我国渔民的传统渔场,我国渔民从汉代开始就在此作业。因附近盛产热带鱼和锤头鲨,渔民们常来此捕鱼。我国渔民称该礁为“石公厘”,这是因为礁坪边缘有如石人像围成的篱笆,故得此名;又因礁上燕鸥栖息,数量达数十万只,所以也称“燕子礁”或“燕子岛”。



1979年,马来西亚派军队非法占据我国弹丸礁,随后将礁盘上的两块礁石和干出滩扩建成人工岛,使弹丸礁的陆地面积达到0.35平方公里,成为有人居住的岛屿,这也是南沙群岛第一个建成的人工岛。

如今,礁上有机场、码头、游艇、酒店、发电房、海水淡化厂、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是亚洲著名的潜水胜地、候鸟天堂,也是东南亚有名的旅游胜地。

弹丸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位于我国有人驻守的华阳岛到南九段线附近的曾母暗沙中间位置,北距华阳岛200公里,南到曾母暗沙300公里,是整个南沙群岛南边唯一露出水面的岛屿,更是我国管理南沙群岛的中继站。

我国若能控制弹丸礁,再加上曾母暗沙附近的琼台礁(干出礁),就能形成有效的管理链条,切实维护曾母暗沙海域和曾母盆地油气田的权益。



一、弹丸礁的主权历史

弹丸礁与中国的主权历史可追溯至久远的古代。

早在宋元明清时期,弹丸礁就已纳入中国版图。

宋元时期南海诸岛被纳入“广南西路”管辖,属海南琼州府。

明清时期设立“巡海水师”,定期巡航南海,弹丸礁属万州辖境,纳入海防体系。

当时,中国渔民在南海海域频繁活动,对这片海域的岛礁了如指掌。中国渔民更以《更路簿》为导航,世代前往南沙作业。弹丸礁因礁坪边缘礁块树立如石人像围成的篱笆,被中国渔民亲切地称为石公厘。

据明朝《郑和航海图》及地方志记载,南海渔民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会在此避风休整,礁盘潟湖成为金枪鱼、旗鱼等远洋鱼类的天然渔场。



1935年,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燕子礁”。

彼时,中国对南海诸岛的管理逐步规范化,通过公布岛礁名称等方式强化主权宣示。

1941年,日军南进北婆罗洲时,曾在弹丸礁修建临时观测站,用于监视南海航道。这一军事存在随着日本战败而终结,中国于1946年重新收回南沙岛礁主权。

《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等重要国际文件,明确了南海诸岛包括弹丸礁在内是中国领土的事实。

到了1947年,随着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中华民国内政部方域司重新审定南海岛礁名称,并将燕子礁更名为弹丸礁。这一变名背后,是中国对南海主权的坚定维护。



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委员会公布标准名称“弹丸礁”,并标注其位于北纬7°24′、东经113°50′,属海南省三沙市管辖。尽管历史上未设常驻机构,但中国渔民的长期活动与官方命名,构成国际法上的“有效占领”证据。

在历史上,中国对南海诸岛的管理并非仅仅停留在名义上。

以清朝为例,在处理东沙岛主权问题时,两江总督端方和两广总督张人骏广泛搜集证据,证明东沙岛是中国属地,并派舰前往勘测,最终成功收回东沙岛。随后,又积极筹备经营西沙岛事宜。

在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170余人,分乘伏波、广金、琛航三艘军舰巡察西沙群岛,测绘地图、逐一命名岛屿并勒石竖旗。



这些行动展示了中国对南海诸岛进行实际管辖的决心和行动,弹丸礁作为南海诸岛的一部分,自然也在中国的主权管辖范围之内。

二、失去弹丸礁的过程

时光流转至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南海局势也随之变得复杂起来。

随着越南与菲律宾先后对九段线内的南沙岛礁伸出侵略之手,马来西亚也开始觊觎弹丸礁。

1979年(也有说法为1983年),马来西亚以大陆架延伸为毫无根据的理由,宣称弹丸礁是沙巴附属岛屿的一部分,并悍然派兵占据此礁。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