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
教育部公布第四批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
华南农业大学张永亮教授领衔的
动物营养与生理生化教师团队上榜
这是继预防兽医学教师团队
农业工程教师团队
水稻发育与基因工程教师团队后
华农连续第四次获此殊荣
团队简介
团队合影
动物营养与生理生化教师团队由动物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永亮领衔,共32名成员,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6人;教育部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青、优青、海外优青各1人;获重要表彰奖励12人次,其中国家级3人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
多年来,团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和和我国养殖行业发展需求,立足广东省畜牧业发展特色开展教学研究,多次承担国家及省级教改课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教学和科研上均取得过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
德教双馨 育人不倦
深耕畜牧 成果斐然
立志做“大先生”
以解决行业痛点为己任,潜心做大学问
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
努力育大英才
团队负责人张永亮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2024年作为代表赴京参加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团队青年教师获第四届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广东省特一等奖,广东省青年教师比赛一等奖和国赛二等奖,团队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
团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能力,采用多维度教学评价体系及考核方案,教学效果显著。借助与温氏集团紧密合作优势,将产业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建有国家级动物科学实验中心、省级产业学院,通过温氏班、兴农创新班等教学模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团队承担博、硕、本三个层次课程共52门,涵盖专业核心、学科前沿课程,建成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4门,开设《智慧养殖概论》等交叉课程,主编参编教材27部。承担省级教改项目6项,其中入选教育部研究生案例2个。 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26篇,指导本科生国家级大创项目4项省级13 项,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银奖、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及单项一等奖等国家及省级教学竞赛奖13项。
以国家畜牧业重大需求为导向
聚焦学科前沿和卡脖子关键技术
展开重点科研攻关
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围绕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动物营养调控与健康、产品品质提升等重点领域,团队攻关多年,为饲料资源短缺、动物养殖效率较低等畜牧业问题做出重要贡献,为华农畜牧学科进入全国A类提供重要支撑。与温氏集团在饲料资源开发和低蛋白技术长期合作攻关,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支撑集团饲料成本控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近5年来,团队主持国家级项目1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项目23项,累计纵向科研经费4418.5万元。揭示猪肠道健康新鼓风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内首创木本饲料应用技术,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发表SCI论文338篇,其中中科院一区121篇,影响因子最高18.8。获专利授权26件。每年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00多人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并与国际知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专访张永亮:
让学生学有所获是最开心的事
从教30多年,最开心的是什么?
从退伍军人到教育科研工作者
又有怎样的故事?
近日
南方+、南方财经等媒体专访张永亮
今天,走进他的多面人生
“很珍贵,很荣幸!”得知团队上榜第四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时,张永亮正如往常地在实验室里整理器材,笑了笑说“接下来要继续努力”。
谦逊背后,是张永亮扎根科研和教学一线30多年的深厚积淀。
作为华农畜牧学学科带头人,张永亮长期专注动物营养与生化领域,曾主持2项国家转基因重点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木本饲料应用研究曾在业界引发关注。该研究耗时近20年,构建了木本饲料的资源化、功能化利用技术体系,获教育部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行业发展破局。
在科研舞台上,学生也是主角。张永亮搭建起“博士-硕士-本科生”三位一体培养体系,以“老带新”模式让科研平台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阵地。在他的推动下,学生深度参与科创项目,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其中不乏本科生拿下国家级大创项目。
这份育人的用心,还延伸到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呼吁奔走之中。
作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张永亮深知“国家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改革”。针对传统模式重知识轻创新的瓶颈,他提出具有农科特色的“通识渗透-融合专业-个性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壁垒。
同时,他积极推进华农与温氏食品集团的深度协同育人,创新“双向认同、双向奔赴”合作机制,将专业硕士及本科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融通,将企业创新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创建产科教融合的育人模式。
“科研要‘顶天’也要‘立地’,育人也一样。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达成创业目标,是我们高校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张永亮说。如今,该模式不仅在华农落地,更推广至全国多所涉农院校,培育出大批青年才俊。其教学改革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将和二等奖。
张永亮(后排左二)和学生一起
在学生眼中,他既是严谨学者,更是亲切引路人。2021级学生刘子琛回忆,自己首篇研究综述论文被编辑部退回时,张永亮一遍遍地帮其分析问题,“他的严谨让我终身受益”。
“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得到成长,是做老师最开心的事。”今年59岁的张永亮,每天仍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实验室与课堂之间。退休前,他有两个朴实心愿:给学生多上课、多聊天,影响更多年轻人;推动更多科研积累转化,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多贡献。
再次祝贺动物营养与生理生化教师团队!
华农将持续推动全校教师
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为标杆
坚守学科特色发展路径
提升综合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质量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全国表彰大会,他是参会名师!/
/喜欢小动物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华农连续三次上榜!刘耀光院士团队入围“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SCAU-
来源 | 本科生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南方+ 南方财经
图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胡欣玲
编辑 | 新禾融媒体工作室 邱盈月
初审 | 费思迎
复审 | 陈芃辰
终审 | 钟耿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