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离开北京回国后,普京将再次直面俄乌战场,欧洲26国计划向基辅出兵数万,俄乌局势恐将变天。好在俄罗斯并非没有帮手,已有盟友领导人当面作出承诺,保证给予支援。
值此关键时刻,刚刚通过九三阅兵震撼世界的中国做出美欧不得不听的表态,这下普京可以将心放到肚子里了。那么,这个坚定支持俄罗斯的盟友是谁?中方又说了怎样一句公道话?
欧洲的赌局开始了
当地时间9月4日,法国巴黎举办了一场支持乌克兰“志愿联盟”会议,会议结束后,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承诺将向乌克兰部署“保障部队”。
法国的态度尤其高调,从年初开始就反复放话,不排除在基辅顶不住的时候“直接派兵”,如今,这些话似乎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德国、波兰、爱沙尼亚等国也纷纷表态“态度积极”,这一切都指向一个事实:欧盟的“战略忍耐期”已经到头了。
面对乌军在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欧洲感受到了地缘安全和政治信誉的双重挤压。如果再继续袖手旁观,就等于默认俄罗斯的推进,这已经触碰到了欧盟的底线。北约虽然没有明确跟进,但那种默许的态度,谁都看得出来。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表态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她透露,欧洲多个国家已经敲定了向乌克兰派兵的详细计划,规模可能高达数万人,并强调安全保障对乌克兰的未来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冯德莱恩还提到了美国前总统的一个承诺,即美国将充当欧洲军队的“后盾”。这番话意味深长,一方面,它暴露了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还没完全消除。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欧洲急于在军事上寻求自主,想组建自己的力量来填补美国地面部队缺位的空白。
目前来看,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倾向于组建一个“志愿联盟”,既有欧洲特色,也带着美国的影子。他们既想通过派兵支持乌克兰,也想借此降低对华盛顿的过度信任。欧洲想夺回主动权,可真要动起手来,似乎还是离不开美国的协助。
当然,欧洲自身的军事实力也是个问题。虽然军费投入有所增加,但战备和动员能力跟二战时期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他们更担心的是,一旦真的派兵,俄罗斯会不会把战火直接烧到欧洲本土。
普京得到盟友的承诺
在欧洲紧锣密鼓布局的同时,克里姆林宫也没有闲着。普京深知,面对西方的步步紧逼,必须积极寻求外部支援。于是,我们看到,莫斯科也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寻求着盟友的支持。
动静最大的,要数朝鲜,金正恩直接宣布,朝俄关系已经“进入战略合作的新阶段”。平壤方面明确表示,愿意为俄罗斯提供全方位的“后方支持”,这其中就包括急需的弹药和人力资源。而这次金正恩和普京在北京的会面,也表态会一如既往的支持。
虽然这些外援的质量和数量,可能比不上西方给乌克兰的援助,但对于被层层围堵的俄罗斯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普京还频繁出访中亚和非洲国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非西方朋友圈”,以此来削弱西方制裁带来的巨大影响。
然而,这些外部援助就像一张张“续命卡”,能让普京在牌桌上继续玩下去,但想靠这些直接“翻盘”,恐怕还远远不够。战争的主战场毕竟还在乌克兰,外援能缓解压力,却无法从根本上逆转战局。
对于欧洲的出兵计划,俄罗斯外交部已经发出了极其严厉的警告,认为在乌克兰部署任何北约或欧洲军队都是不可接受的,只会让局势变得更加危险。在他们看来,西方根本不准备让步,反而打算把军事压力推到极限。
战场上,俄军的行动也从未停止,仅在夏季战役中,他们就控制了乌克兰大约六七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乌克兰情报部门也承认,俄军正在筹备新一轮的大规模攻势,目标可能包括扎波罗热和波克罗夫斯克等关键地区。
目前看来,俄军依然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推进速度虽然缓慢,但范围在不断扩大。俄罗斯似乎并不急于达成什么协议,他们的策略很明确:通过持续的消耗战,慢慢拖垮乌克兰和它背后的支持者。不过,这种长期消耗,对俄罗斯自己来说,同样也是个巨大的难题。
中方说了一句公道话
在这场风云突变的乱局中,中国的态度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面对欧洲的跃跃欲试、俄罗斯的合纵连横,中国的立场却显得异常清晰和稳固。外交部发言人反复强调,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解决冲突。
说得更直白点,就是不向战场输送一枪一弹,也不支持任何一方把冲突闹大。这种“中立不旁观”的状态,让中国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显得独树一帜。西方曾多次试图拉中国“选边站”,但中方始终没有被带偏节奏。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只是说说而已,中方推动的“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六点共识”,已经获得了联合国秘书长的积极回应,被认为是当前最有可能被各方接受的方案之一。
在经济上,中国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俄乌冲突并没有打乱中国的战略节奏。中欧之间的贸易额保持增长,而对俄罗斯的能源采购,则巧妙地实现了“去美元化”,直接用人民币和卢布结算。
这种务实的操作,有力地回应了外界关于“被制裁风险”的担忧,也向世界展示了一种“讲规则,但不被规则绑架”的姿态。中国的这份从容,也让美欧国家不得不好好掂量。
同时,中俄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战略沟通,确保双方对美欧的最新动向都有清晰的认知。可以说,中国这种“明确而稳固”的态度,在客观上让俄罗斯在面对欧美巨大压力时,感觉更有底气。
结语
当下来看,俄乌战场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欧洲的出兵意图和俄罗斯的强硬反击,让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短期内,僵持的局面恐怕难以打破。
最终,这场冲突的胜负手,已经不在于军事力量的强弱,而在于持久的韧性和内在的稳定性。谁能更长久地支撑下去,谁能更稳健地应对变局,谁才能经受住时间的终极考验,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信息来源:
财联社2025-09-05《中方呼吁国际社会推动乌克兰危机早日实现政治解决》
海报新闻2025-09-05《马克龙:26国将“在停火或和平协议框架下”向乌克兰部署军队》
中国新闻网2025-09-04《金正恩普京北京会晤细节披露,金正恩:将一如既往支持俄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