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这个房价高得离谱的年代,能花一百万买到一处宅子,算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了。程远舟和沈清墨这对夫妻就碰上了这样的好事。
两口子都是能在家办公的,一个写稿子,一个画插画,在哪儿住都一样。城里房子太贵,索性到乡下找个清静地方。
谁知道搬进去第二天就出了怪事,原本干了二十多年的池子,一夜之间满了水。邻居们看见了都慌了神,拉着他们就说快走,这水不该出现的。
01
程远舟三十五岁,沈清墨三十二岁,结婚五年了。两人在杭州租房子住,一个月房租就要八千。程远舟给各种杂志写稿子,一篇稿子几百上千的,收入不算稳定。沈清墨在网上接插画的活,画一张图几百块,熬夜是常事。
这天程远舟从电脑前站起来,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对正在画图的媳妇说,咱们搬到乡下去吧。沈清墨头也不抬地说,你又做梦呢。程远舟说,我是认真的,城里房租太贵,咱俩的工作又不用去公司,找个便宜的地方住不是更好。
沈清墨放下画笔,看着丈夫说,你想好了?程远舟点点头,咱们手里有八十万存款,再借点,买个小房子应该够了。
两人开始在网上找房子。找了一个月,要么太贵,要么太偏。直到有一天,程远舟在一个专门卖老宅子的网站上,看到了一条信息。浙江某山村,一座清朝的宅子,占地两亩,只要一百万。
程远舟给中介打了电话。中介姓贺,四十来岁,说话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贺中介在电话里说,这宅子是真便宜,就是位置偏了点,离最近的镇上也有二十里路。
第二天,程远舟和沈清墨就坐车去看房了。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才到了那个村子。村子不大,也就三十来户人家,大多是老房子。墨池轩在村子东头,青砖黛瓦,看着就有年头了。
贺中介领着他们进了院子。院子很大,种着几棵老槐树。东南角有个池子,二十来平米,青石砌成的池壁,池底能看见石头上刻的花纹。只是池子干得彻底,底下全是枯叶和泥巴。
这池子咋干了?沈清墨问。贺中介说,有二十来年了吧,地下水没了,泉眼就枯了。不碍事的,旁边有自来水,生活用水不愁。
程远舟绕着宅子转了一圈。房子虽然老,但结构结实,梁柱都是好木头。屋里有六间房,改造一下住着挺宽敞。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沈清墨也喜欢这地方,安静,空气好,适合画画。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买下来。
签合同那天,村长来了。村长姓庄,六十来岁,人挺精明的样子。庄村长说,既然你们要住下来,有些规矩得说在前头。这宅子老了,能不动就别动,特别是那个池子,千万别想着改造。
程远舟问为啥。庄村长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说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些讲究。
02
搬家那天,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西边住着一对老夫妻,男的叫骆永昌,七十多了,退休前是村小学的老师。女的叫邬秀兰,六十来岁,年轻时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东边住着窦明生,四十出头,一个人过日子,在镇上开了个小超市。
骆永昌帮着搬箱子,一边搬一边问,你们睡觉轻不轻?有没有梦游的毛病?对潮湿过不过敏?问得沈清墨一头雾水,还是客客气气地回答了。
邬秀兰更奇怪,专门带了一包艾草来,说是驱邪的,非要在每个房间门框上挂一束。沈清墨不信这些,但人家一片好心,也不好拒绝。
窦明生话不多,就帮着搬了几件重东西。临走的时候说,有啥需要的,去我店里拿,记账就行。说话的时候,眼睛老是往那个干池子瞟。
晚上,程远舟和沈清墨收拾到很晚。这老房子住着还真不错,冬暖夏凉的。两人累得不行,倒头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沈清墨起来想去院子里透透气。推开门的那一刻,她愣住了。
昨天还干巴巴的池子,现在满满当当全是水!
水清得很,能看见池底的石头花纹。早上的太阳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池子里还有几条小鱼在游,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
远舟!远舟!沈清墨赶紧叫醒丈夫。
程远舟跑出来一看,也傻了。他蹲在池边,用手试了试水,冰凉冰凉的,是真的水。
昨晚上下雨了?沈清墨问。
没有啊,程远舟皱着眉头,我半夜起来上厕所,外面干得很。就算下雨,也不能一夜就满成这样。
两人正纳闷,骆永昌急匆匆跑过来了。看见满池子的水,老头子脸色一下子变了,糟了糟了!你们快走!马上离开这里!
骆老师,咋回事啊?程远舟问。
骆永昌喘着粗气,来不及解释了,相信我,赶紧走!这水……这水不该出现的!
这时候窦明生也过来了,看见池水,眼神复杂得很。他说,二十三年了,它又出现了。
啥二十三年?沈清墨追问。
窦明生和骆永昌对视了一眼。骆永昌叹了口气,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瞒也瞒不住。二十三年前,这池子也突然出现过水,然后……
然后咋了?程远舟急了。
然后住在这里的一家四口,全都失踪了。邬秀兰不知道啥时候也来了,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
03
三个邻居把程远舟夫妻请到骆永昌家里,讲起了二十三年前的事。
那时候住在墨池轩的是墨家最后的后人,墨远山。墨远山是做古董生意的,媳妇宁素心是小学老师。两口子有两个孩子,大的叫墨青,十五岁,小的叫墨白,才八岁。
2001年夏天,也是这么一个早上,池子突然就满了水。墨远山觉得稀奇,还专门请了省城的专家来看。专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只说可能是地下水位变了。
满水后的第七天晚上,墨家四口人突然就没了。没有任何征兆,没留下任何东西。警察来查了很久,把池子的水都抽干了,啥也没发现。从那以后,这宅子就空着了。
警察最后咋说的?程远舟问。
说是一家子欠债跑路了。窦明生说,但我不信。墨远山生意好着呢,不可能欠债。再说了,他们连衣服都没带走。
你们都看见了?沈清墨敏锐地问。
三个人互相看了看。骆永昌说,我们都在。那晚我失眠,看见墨家的灯一直亮着。邬秀兰被叫去给墨白看病,说是突然发烧了。窦明生……
我那时候还是个小伙子,暗恋墨青。窦明生坦然地说,那晚我在墙外边转悠,想约她看电影。
那你们看见啥异常的没有?程远舟追问。
三个人同时摇头,但眼神都有些闪烁。
程远舟和沈清墨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不走。两人都是讲道理的人,不信鬼神那一套。既然来了,总得弄清楚是咋回事。
当晚,程远舟在池子周围装了几个监控摄像头。沈清墨则在网上搜墨家失踪的新闻,奇怪的是,几乎找不到相关报道。
深夜两点多,沈清墨被脚步声惊醒了。声音很轻,像是有人光着脚在木地板上走。她推了推程远舟,他睡得死沉。
脚步声越来越近,好像就在房门外边。沈清墨屏住呼吸,心跳得厉害。脚步声停了,接着传来敲门声。
咚、咚、咚。很有节奏,每次三下。
沈清墨不敢出声,拿手机给程远舟发微信,可他手机静音了。敲门声持续了五分钟,才慢慢远去。
第二天早上,沈清墨查看监控,发现昨晚两点到三点的录像全是黑的,啥也没拍到。她把这事告诉程远舟,他检查了设备,没发现故障。
更奇怪的是,院子地上有一串湿脚印,从池子边一直到他们房门口。
04
程远舟决定深入调查这事。他去了镇上的派出所,找到当年负责墨家案子的老警察耿怀德。
耿怀德已经退休了,现在在派出所管档案。听说程远舟是为墨家的事来的,他很意外,这么多年了,你是第一个外人来问这事。
在耿怀德帮助下,程远舟看到了当年的案卷。案卷很厚,但大多是例行记录,没啥实质线索。唯一引起他注意的,是墨白的一本日记。
日记是在墨白书包里发现的,最后一篇写在失踪前三天:
“池子里有人在唱歌,很好听的歌。爸爸说我听错了,但我真的听到了。妈妈让我别告诉别人。哥哥说,要是池子里真有人,那一定是美人鱼。我想看看美人鱼长啥样。”
耿怀德说,这孩子从小爱幻想,我们当时没当回事。现在想想,也许……
也许啥?
也许孩子看到的是真的。耿怀德压低声音,其实当年还有个细节没写进报告。墨家失踪那晚,有村民说看见池子里有蓝光,像鬼火,但比鬼火亮多了。
程远舟回到墨池轩,开始仔细研究宅子的结构。他找到了原始图纸,发现图纸上标着一个地下室,入口就在池子下面。
但现在池子里全是水,没法查看。程远舟想了个办法——潜水。他在镇上租了套潜水设备,准备下水看看。
沈清墨极力反对,太危险了,不知道池子多深,也不知道下面有啥。
正因为不知道,才要去看。程远舟很坚持。
下水后,程远舟发现池子比想的深多了,足有五米。池底确实有个入口,被块大石板盖着,石板上刻着奇怪的符号。他试图推开石板,但太重了,一个人推不动。
就在这时,水流突然变急了,有啥东西在水下快速移动。程远舟赶紧上浮,爬上岸时已经筋疲力尽。
看到啥了吗?沈清墨焦急地问。
有个入口,被封着。还有……程远舟喘着气,我感觉水下有活物,很大的活物。
当晚,程远舟发起了高烧,说胡话。沈清墨守在他身边,隐约听见他说:他们还活着……都在下面……别开门……
05
程远舟病了三天才好转。这期间,窦明生经常来看望,还带了些退烧的草药。沈清墨注意到,窦明生对池子的事似乎知道得比他说的多。
趁程远舟睡着,沈清墨单独找窦明生谈。
窦大哥,你是不是有啥事瞒着我们?
窦明生沉默了很久,有些事,知道了未必是好事。
但我们已经住这儿了,总要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