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9月4日,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办事处郝堂宏伟小学法治副校长孙真,新学期之际,与同学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以"法治"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
为什么要学法?——法律: 无处不在的"守护者"与"指南针"
它是"守护者":守护着同学们的校园安全,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当同学们安心地坐在教室里读书时,背后就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强力支撑。
它是"指南针":它如马路上的红绿灯和斑马线,指引我们有序通行,避免"撞车"和"翻车"。懂得法律,就能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选择,避免因无知而误入歧途。学习法律,不是为了束缚我们,而是为了给我们最坚实的保护和最清晰的指引。
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聚焦校园生活与青少年权益
杜绝校园欺凌,共建友善校园
什么是校园欺凌?它不仅包括殴打、推搡等身体伤害,还包括起侮辱性外号、散播谣言、孤立排挤、强索财物、网络诽谤等行为。这些都可能构成欺凌。
法律的视角:欺凌行为轻则违反校规校纪,重则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刑法》(如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抢劫罪等)。《未成年人保护法》 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明确禁止学生欺凌行为。
它教会同学们不做残忍的施暴者;不做沉默的受害者;不做冷漠的旁观者。用沟通代替拳头;勇敢地说"不"!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警察求助;不做冷漠的旁观者,铭记法律是同学们最坚强的后盾。
提高网络素养,安全冲浪翱翔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言、转发信息同样要承担责任。散布谣言、侮辱谩骂、侵犯他人隐私、传播不良信息都可能涉嫌违法。同时也要保护个人信息,谨慎网络交友,提防网络诈骗;不沉迷网络游戏,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网站,不模仿危险的网络行为,抵制不良诱惑,合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有益身心的娱乐。
加强自我保护,远离不法侵害
警惕性侵害:学会识别不当接触和言语,懂得身体自主权不容侵犯。遇到危险,果断拒绝、寻找机会离开并及时告诉可信赖的成年人。
交通安全记心间: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骑车载人(符合规定年龄前),乘坐电动车佩戴头盔。规则是生命安全的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