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回来了,但不是大家心心念念的国家队,而是以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形象大使的新身份亮相,这个消息一出,球迷情绪复杂,一边感叹终于见到她在国内赛场出现,一边又忍不住酸溜溜地想,怎么还是离国家队那么远
问题就卡在这里,中国女排的更新换代迫在眉睫,年轻人需要更多上场机会,但朱婷这种顶级攻手真就能说舍就舍吗,她手腕的老伤虽然还在,可在欧洲联赛里她的表现足够说明问题,能打硬仗也能顶强度,换句话说,她的竞技状态没到不能用的地步,只是国家队教练组显然有自己的考量
从球迷视角看,这事儿最扎心的细节就是球衣号码的变化,过去她的号码稳得跟铁一般,现在已经由小将接手,这动作被很多人解读成教练组彻底在铺路给新人,让她留在板凳名单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你说巧不巧,她一沉默,大家的猜测就更坐实了
可是换个角度看,教练组的确为难,成绩要稳住,但不能总靠老将硬撑,否则几年后真要断档,问题是朱婷不是一般老将,她是金字招牌,能不能用是一回事,怎么用更关键,如果直接弃用,那就相当于把最后的保险带剪掉,这风险谁敢担
值得注意的是,朱婷这次回到家乡,不只是回来打球那么简单,她接了形象大使的身份,还要把排球推向校园和基层赛事,这些动作听起来没多个性十足的扣杀来得震撼,但意义真不小,排球要想“破圈,不能总靠大赛金牌撑门面,更要渗透到大众生活里,不然始终停留在电视机前的激情而已
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不是等于摆烂,不打最高舞台,跑去做形象推广,但换位思考一下,运动员巅峰期有限,她31岁,说老确实还不算老,但巅峰也撑不了太久,提前谋划社会角色未必是退缩,反倒是更聪明的选择,毕竟再多的奖牌也会掉色,能留下的是传承和影响力
再说到底,朱婷不是不爱国,也不是撂挑子不打,她用沉默告诉大家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既要考虑个人身体,又得衡量国家队利益,站在球迷角度当然希望她随时披挂上阵,可换成是自己,大概也会明白,再硬撑可能就是提前结束职业生涯,那样的结果谁都不愿意见
再看河南联赛这事,一共19支地市队伍,从南阳打到郑州,一路串联整个中原,这种规模已不只是基层比赛,而是一次省域层面的排球动员,朱婷站在舞台中央,其实就是把个人影响力转化为体育资源的汇聚,这操作不是临时起意,更像是一个长期布局,家乡政府需要号召力,她自己也需要出口来延续排球价值
球迷们的泪点,也就在这里,哪怕不是重披国字号战袍,但只要出现在国内赛场,她仍旧是那个能带来安全感的朱婷,这份情绪和记忆效果,别人根本替代不了,此情此景,很多人不禁想起当年她一个人硬扛的场景,才明白为啥一句“终于回来了能让人眼眶发酸
说到底,朱婷回国并不是回避国际赛场,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归中国排球,她的价值不只是扣球得分,还在于为更多普通人打开大门,让排球真正融入生活,所以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不必死盯她会不会回国家队,而是看到她已经在用另一种方式,把女排精神继续传下去
结论其实很清楚了,中国女排的未来不能靠一个人扛,也挡不住时间的脚步,可朱婷的存在依然是保障,她不一定随时能出战,但关键时刻仍可能是决定性的底牌,更重要的是,她愿意把光环转化为养分灌溉这片土地,那些校园里的孩子也许才是下一个阶段的答案,至于短期内会不会再穿国字号战袍,不妨交给时间去回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