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导演保罗·杰诺维塞继《完美陌生人》后推出的新作《关于约会的一切》已正式在内地公映,本片继承导演擅长的情感剖析叙事,再度深入探索现代关系的伪装和复杂,以脑中风暴的设定,呈现荒诞又真实的约会。
影片围绕着约会主题展开,讲述了女人劳拉(皮拉尔·福格里亚蒂 饰)邀请相识于酒吧外的男人皮耶罗(爱德华多·莱奥 饰)来到家中进行首次约会的喜剧故事,幽默且真实地呈现了约会过程中的猜疑、试探、犹豫,以及夜色与酒精共同发酵出的暧昧氛围、拉扯冲动、真诚吐露。
影片通过密闭空间中的对话博弈,探讨当下的爱情观,杰诺维塞延续其擅长的群戏调度与台词密度,让幽默与刺痛感在刀锋上共舞。本期导筒带来保罗·杰诺维塞导演专访,一同走进这部在今年上影节展映以来便收获不俗口碑的爱情片的精彩幕后故事。
专访正文
导筒:
这部电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您25年前的一个广告项目。能否具体谈谈当时的哪些观察,促使您用“内心多重声音”这一概念来探讨现代约会?
保罗·杰诺维塞:
其实这个想法的诞生有一定的偶然性。当时我从事广告行业,广告本身是一种非常精准的传播方式。那则广告的主题是强调电视能够面向广大观众,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个想法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内心其实都存在多种不同的“人格”,而不只是外在的“多种人群”。于是,我尝试将这一概念从“对外服务”转变为“对内探索”,并用电影的形式具象化地呈现出来。它不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导筒:
为什么选择“初次约会”这一场景作为展现内心复杂性的载体?您认为这一设定反映了当代人际关系的哪些特点?
保罗·杰诺维塞:
我们曾考虑过多种故事设定,但最终认为“初次约会”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心理的微妙与复杂。在第一次约会中,人往往处于既兴奋又不安的状态,内心活动非常丰富——你会猜测对方的想法,担心自己的表现,反复权衡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这种心理上的“碰撞”与“不确定性”,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不论年龄、性别,大多数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因此观众更容易代入自身,感受到“这就是我”的认同感。
导筒:
从《完美陌生人》中的“手机秘密”到本片的“人格实体化”,两部作品都采用了“密闭空间+心理探索”的叙事模式。您为何持续被这种形式吸引?
保罗·杰诺维塞: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出发点。这个视角可以用来分析、仔细研究人脑里到底有什么样子的想法,也是大家共同好奇的点,因为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你根本没有办法触及的地方,或者没有办法很容易触及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在两部电影中,《完美陌生人》选择手机,《关于约会的一切》选择大脑,这两个地方都是小小的空间,没有人可以看到,没有人可以进去,就像很多人特别喜欢通过锁眼去看对方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一样,这是一个特别能够让大家都感兴趣的视角,同时也能够让我们看到一些正常情况下根本看不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能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
导筒:
在电影的形式表现或哲学思考层面,您做了哪些新的尝试?
保罗·杰诺维塞:
首先在这部电影的呈现形式、或者说拍摄形式上,其实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两位主角以及他们脑海中各自的四个人物之间的联系其实是非常紧密的,他们的互动也是非常紧密的,节奏也是非常快的。但是在真正拍摄的时候,其实分了三组场景来拍一个情景——第一组是男主角和女主角各种各样的戏,第二组是女主脑海中的四个人物,最后是男主脑海中的四个人物。三组拍摄其实是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进行的,所以,怎样能够把握这个节奏?怎样能够让如此快节奏的互动不产生什么割裂感?这个其实在我们拍摄以及后期制作的过程中都是很难的事情,这也算是从拍摄形式上,我们这部电影和以前的电影都不同的情况。
从哲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电影首先传达出来的信息,其实是能够让我们好好地反思当今的社交媒体,或者说网络世界,把我们整个人际关系变成一个什么样子?比如怎么样让自己得到更好的伪装。
当两个人真实见面的时候,对方如果给你提出一个问题,你可能需要立刻回答他,哪怕你的话语上可能还要稍微地思考一下,但你的表情或者面部的其他小动作很容易传达出你的真实想法。但是当我们和一个人通过短信或者其他一些非直接的形式去沟通的时候,你不需要立刻就回复他,你可能要好好地去想想怎么回复他才能够帮助你继续维持完美的人设,因为你总是想要给对方展现出比较完美的自己。所以很多人有可能还会借助别人的帮助,去最后产生出一个完美的回答。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几乎是做不到的,我们不能够完全地隐藏自己、伪装自己,所以这也是我觉得这个电影能够带给很多观众,或者能够带给整个社会的一个反思。
导筒:
将多种情绪具象化为“多个个体”并让其主导剧情,在视觉化呈现这些抽象情绪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为每种情绪设计独特的外貌、性格和行为方式?
保罗·杰诺维塞:
在选择这些人格的时候,我们确实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到底把哪些人格放在他们的大脑里面。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是有很多人格的,可能不仅这四个,或者可能差不多但是又有一点点区别,甚至有一段时间我们认为四个有点多了,放在电影里面有点太聒噪了,我们还想要不要变成三个人格,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四个。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人格,是因为我们认为这四个人格是所有人都有的,不管男女老少,他们都是有比较理性的一面,也有比较浪漫的一面,有的时候可能会有不管不顾、很冲动的一面,或者有的时候也会有比较疯狂的、想一出是一出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这四个人格,是所有人都能够产生一定认同的人格。
在外貌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多功夫,我们认为很重要的是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人他代表的是怎样的人格。比方说比较理性的那一位,我们也能看得出来他的名字其实就叫教授(在电影里面没有中文翻译出来,但是实际上他是被叫做教授),他穿着非常中规中矩的夹克,留着很浓密的胡子,就显得特别有文化,所有的事情都是非常有理有据的。而比较冲动的、或者说比较那个无厘头的那个人,他的穿着可能就会让别人觉得奇奇怪怪,他是比较有特点的。然后在浪漫型人格的塑造中,我们选择了比较柔和一点的颜色,大家应该也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其实我们找到了一些所有人的共通点,我们希望观众在看到这个电影、看到他们说出来的某一句话,或者说他做出来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能够感觉到我也是这样子的,就好像自己被别人窥探到了什么一样,会说,“哎呀,我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我从来不会去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之前的设计都是朝着这个目标来进行的。
导筒:
影片如何平衡喜剧效果与对两性关系、心理博弈的严肃探讨?如何避免让影片沦为单纯的搞笑或说教?
保罗·杰诺维塞:
其实在很多时候喜剧的内核是比较严肃的话题、是很重要的话题。意大利有一些喜剧讲过很严肃的话题,例如婚姻破裂、自杀现象、杀人现象、关于工作或权利的事情,这些话题都是很严肃的话题,但如果用喜剧的形式把这些沉重的话题表达出来,观众可能会更加容易接受一些,在沉重的话题上加上一些轻松的语言,用上一些幽默的手法,让观众笑一笑,可能在看电影时候笑了,但是回到家再次想起电影时,会有一定的反思。
观众看到喜剧时,哪怕话题底部很严肃,但也不觉得自己是在被上课、被教育,而是正在很轻松地去享受喜剧。喜剧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能让观众以非常开放的心理去接受某一个观点,不是站在受批评者、受教育者的角度去接受,这样可能对他们来说更难,但喜剧就让他们很轻松,最起码首先能让他们接触到这个点、这个信息,至于到底接不接受,可能需要自己进行思考。
导筒:
电影大部分场景发生在室内夜晚,您如何通过视听语言强化戏剧张力?
保罗·杰诺维塞:
我希望观众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物以及他们的对话身上,所以很多电影,比如《完美陌生人》或《关于约会的一切》,都选择了在室内进行呈现,因为不想给观众造成很多容易分神的因素,所以一个封闭的、比较有亲密感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次的故事是很温暖的,所以包括灯光选择了很柔和的,音乐也选择了非常轻柔、可以辅助剧情发展的音乐,避免让观众被音乐吸引而非注意故事发展。整体来说,环境还是服务于故事的。
导筒:
您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对“爱情”或“约会”产生怎样的新思考?
保罗·杰诺维塞:
最重要的一个想法,也是想向观众传达出来的:一个人一定首先要做自己,这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关键的因素。还有就是不要有害怕的心理,不要害怕向别人展示脆弱的一面,也不要害怕去面对那些不确定的事情。
导筒:
结尾处所有人格汇聚在一起的场景设计有何用意?
保罗·杰诺维塞:
最后这场场景的设计,想法是整部电影的话有点密,所以最后想要呈现一个非常安静、非常祥和的结尾。就像男女主说的最后一句话一样,男主问女主说你在想什么,女主说什么都没有想。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场景,想要把它呈现出来。因为觉得这也算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平衡。如果一对伴侣想要有这样的平衡、和谐的感觉,其实有的时候需要把你心里面很多比较乱的想法丢到一边,不要管它,也不要去想我做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理性的,这些事情都不需要管,就是自然而然地想做什么事情就去做,不要管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
导筒:
影片里有非常大量的群戏,有没有指导演员群戏的经验可以分享?
保罗·杰诺维塞:
如果想要很好地引导这些演员,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成熟的剧本,这是支撑一个电影最重要的因素。其次选角也很重要,在正式开拍之前,无论是在选角上还是在试镜的其他过程中,都进行了很多尝试。在整个所有尝试的过程中,剧本也会更加有说服力,也能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出来。
导筒:
与主演爱德华多·莱奥和皮拉尔·福格莉亚蒂的合作感受如何?他们为角色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闪光点?
保罗·杰诺维塞:
跟男主角爱德华多·莱奥有过很多合作,《完美陌生人》也是由他出演的。和女主角皮拉尔是第一次合作,这次的合作感到非常惊喜。跟男主合作过程中,因为已经对他非常熟悉,知道他演戏的风格是什么样子、他是什么样子,所有的期待他都帮助我实现了。而跟女主合作过程中,她为整部戏带来了很多清新的感觉,很讨喜的外观以及很讨喜的性格也为电影的成功助了一份力。一开始对女主有一定的怀疑在里面,因为她太年轻了,不知道能不能饰演好这个角色,但在合作过程中、拍摄过程中,她有自己的成熟在里面,也有一定的专业性在身上,整个合作下来非常愉快。
导筒:
《关于约会的一切》在意大利本土上映后,票房表现非常出色,您认为影片最能引起意大利观众共鸣的点是什么?
保罗·杰诺维塞:
最主要的就是提到过的自我反省,或者说自我暴露。很多意大利观众在看电影过程中,感觉某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点被别人展现出来了,其实别人也是知道你自己心里有这些想法的,所以对意大利观众来说,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也是让他们产生共鸣最多的。
导筒:
您之前的《完美陌生人》也曾在中国公映,另一部意大利影片《还有明天》今年在中国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这次的新片,您预期中国观众会如何理解和接受这部作品?
保罗·杰诺维塞:
首先当然希望会有很好的成绩,但也不知道最后成绩会是什么样子。但通过这几次的放映,在上海电影节进行过一次放映,包括昨天的点映,看到很多中国观众很享受这部电影,能从电影中看到很多有趣的点,也能懂我想传达出来的点,所以希望能有好成绩。
导筒:
《完美陌生人》曾被多国翻拍,您认为《关于约会的一切》是否具备类似的国际化和跨文化翻拍潜力?
保罗·杰诺维塞:
有的,这部电影其实已经收到了一些翻拍的请求,比如法国、西班牙或者美国,已经收到了不同国家的翻拍意向。所以觉得他也一定会成为像《完美陌生人》那样子的作品。
导筒:
从《完美陌生人》到如今的《关于约会的一切》,您觉得作为一名导演和编剧,您的创作重心、叙事技巧或对人性的洞察发生了明显变化?
保罗·杰诺维塞:
《完美陌生人》是8年前的电影,同样是讲述情侣之间或两性关系之间的话题。在这八年期间,这方面发生了根深蒂固的改变,男女关系或男性和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改变,所以在讲述这类故事时,不可能不去考虑到这样的变化。角色的改变让我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如果今天去写《完美陌生人》的话,可能会写出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导筒:
您觉得这8年来情侣关系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保罗·杰诺维塞:
实在太多了,简单来说,尤其是对女性的角色有一定的变化,我们在期待一个女性她会做出怎样的事情,她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她会怎样针对一件事情做出怎样的表现,这些情况都有不一样的期待了,这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
导筒:
未来的规划,下一步或者未来还有兴趣继续探索情感类的话题吗?
保罗·杰诺维塞:
10月份就会有一部电影开拍,名字简单翻译成中文就是"新事物的喧嚣",这个故事首先不是一个喜剧,讲的是一些命运的交织,你自己的选择和一些命中注定的事情之间的碰撞。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