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到一年中,有三个祭祖的重要节日:清明、中元、寒衣。
其中又以人称“鬼节”的中元节,最具有传奇色彩。
小时候,总以为中元是个吓人的节日,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风俗和忌讳。
人到中年才明白,这个节日里隐藏的思念和敬畏、温暖与无常。
![]()
1、不忘先祖,德润后世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意思是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慎重地为父母办理丧事、虔诚地追念祭祀祖先,那么整个社会的道德风俗就会归于纯朴厚道。
作家余秋雨从小跟随父母在故乡浙江余姚生活。
年幼的他对于中元的理解,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每年中元夜,母亲都要忙碌几天,提前预备好祭祀贡品。
父亲则要整理衣冠,代表全家焚香祭祖。
面对孩子们懵懂的目光,父亲总是耐心教导他们:"敬天地,孝为先。"
一柱清香,半卷家谱,便是中华文明最朴素的传承密码。
如今,浙江许多家族仍延续"中元诵祖训"传统。
绍兴的周氏家族,每年中元都要由族长领诵百年前先祖手书的《治家格言》。
年轻子弟则用毛笔誊录于竹简,寓意"墨载千秋,德润后世"。
一个家族好比一棵大树,祖先就是我们的根。
做人不能忘本,离乡不能断根。
中元节祭祖,不只为了求得庇佑。
更是表达对先祖的感恩,把这份美德传递给后世子孙。
![]()
2、不失良善,人间有情
相传,中元节是道教清虚大帝的诞辰。
清虚大帝又名地官,执掌人间善恶。
会在中元节当天,赦免阴曹地府的所有鬼魂。
让已故的亡者,可以回家与家人团圆。
因为这一传说,民间在这一日多行善事,
要设道场,施食给孤魂野鬼吃;要点荷灯,为亡者照亮回家的路。
迟子建幼年在东北长大,每到中元节,就跟随祖母一起去松花江畔放河灯。
祖母指着水中摇曳的荷灯说:"灯照亮的不仅是亡魂,更是活人的心。"
长大后,迟子建受祖母的启发,发起"城市微光计划",号召市民用电子河灯替代传统的纸船、油灯。
这样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延续对故人的思念。
2024年中元节,哈尔滨松花江畔的千盏太阳能河灯组成"慈航"图腾,成为城市新的人文景观。
伴随着一盏盏河灯同时点亮的,还有人们心底的微光。
![]()
3、不负韶华,向死而生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中元节教会我,向死而生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
人这一辈子,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一段历程。
如何走好旅途中的每一步,才是活着真正的意义。
史铁生21岁下肢瘫痪,一度自杀未遂。
母亲的关爱、朋友的鼓励,给了他面对生活的勇气,把绝境转化为文学创作的动力。
母亲去世后,没到中元节,他就会在旧居旁徘徊。
感到母亲的灵魂并未消散,一直等待与他会合。
2010年,史铁生突发脑溢血离世。
临终捐献器官,以他人的新生延续生命的奇迹。
人生无常,没有人知道,死亡会在哪一刻降临。
正是如此,我们才要好好把握住时光,把握好当下。
莫待时光匆匆而过,只留下无尽的遗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