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宁生活的时代,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均。仅一小部分人占据着大量财富,10%的群体掌控着接近80%的资源,还垄断了中上层的晋升通道。列宁以犀利的言辞和基于现实的剖析,有力地批判了民粹党妄图粉饰剥削、谋取私利的口号,更为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的党性与科学性是高度一致的。他强调,在评价事物时,必须坦诚且公开地站在社会集团的立场上。毕竟,社会并非由少数人构成,而是以多数无产阶级为主体。“布尔什维克”一词便源于此。在世间的人群中,有爱国却不忠君者,有忠君却不爱国者,也有只爱自己、既不忠君也不爱国之人,而列宁属于前者。他能迎来十月革命,首先要感谢沙皇时期秉持正义的第一类官员。
17岁时,列宁凭借卓越的演讲天赋,在喀山大学掀起了一场学生运动,这场运动甚至险些演变成暴动。随后,他被流放。在流放期间,列宁全家受到严密监管,个人隐私荡然无存。流放地偏远荒僻,他完全失去了社交机会。一辈子才华无处施展的困境,迫使列宁做出改变。难道他要向腐朽的制度和腐败的官僚低头吗?当然不可能。但如何摆脱流放生活呢?姐姐安娜安慰他,世上不止他一人能看到人间疾苦,很多人都在惋惜他的天赋。1888年10月,在一些人的努力下,曾经参与学潮的人,只要在城中有亲戚,就能获准回到城市,获得重新学习的机会。列宁也因此结束了一年的流放生涯。
回到喀山后,列宁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与众多学生一同研读《资本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然而,好景不长。1889年4月,列宁的信件被警察拦截,他被迫逃亡到村落间,再度过上半流放的生活。为了谋生,列宁向国民教育大臣上书,请求参加大学毕业考试以获取证书,进而获得工作机会,但多次申请都被拒绝。1890年5月,列宁的母亲前往彼得堡,亲自将申请书递交给教育大臣。信中饱含着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惋惜之情。我们虽不知有多少人为此付出努力,但当天国民教育部就给出了答复,允许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大学毕业考试,在一年半内修完四年的课程内容。这虽然艰难,但让列宁看到了希望。
可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1891年5月20日,列宁的妹妹奥利亚,这位不逊色于列宁的天才少女,突发伤寒不幸去世。寻求正义的道路充满代价,颠沛流离、与世隔绝的生活,再加上亲人的离世,让列宁痛苦不堪,但他没有丝毫退缩。
1891年11月15日,列宁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成为一名律师。在律师生涯中,他积极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和学子们辩护,捍卫他们的权利和利益。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列宁逐渐认识到,当时的法律本质上是为一同治阶层服务的,仅凭个人之力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不公,必须参与政治活动,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可如何寻找伙伴、辨别敌友呢?
1893年,列宁离开萨马拉,前往思想和革命的中心彼得堡。当时23岁的列宁,因长期用脑,头发脱落,看起来宛如一个老头,这滑稽的形象让小组成员印象深刻。但更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列宁对市场问题一针见血的见解。列宁指出,人民大众的贫穷不仅不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反而底层越贫穷,上层就越富裕。金融总量不断增加,可人民生活却不断倒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民没有话语权,甚至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在萨马拉的两年,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相结合,拥有了彼得堡众人所不具备的认知。他反感那些不切实际、空谈乱叫的知识分子,也不把革命的希望寄托在农民身上。民意党人虽然勇敢,但盲目牺牲生命、单枪匹马搞革命的行为,列宁并不认可。他认为,俄国革命的未来在于千千万万不断成长的工人阶级。幸运的是,当时激进勇猛的民意党被沙皇政府和警察机关视为头号大敌,他们对和平宣传的社会民主党并不在意,这恰好给了列宁绝佳的机会。列宁趁机团结社会民主党成员,向工人小组传播马克思主义。他用身边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讲解,让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人也能明白自己为何生活困苦。
渐渐地,工人们开始团结起来,举行罢工运动,齐心协力捍卫共同利益。他们认识到,应对资本压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罢工。但罢工若不团结将毫无作用,一个公司或工厂一旦有六成工人罢工,就会瞬间瘫痪。在列宁的号召下,当局不得不向工人妥协,限制厂主对工人的剥削。工人们为此感谢当局,但列宁却指出,工人们应该感谢的是与工厂坚决斗争的自己和伙伴。只有发动大规模的罢工和斗争,才能让压迫者害怕,胜利也证明了工人团结的力量。工人们不应仇恨某一个工厂或场主,而应针对整个厂主阶级和当局制定的不合理法律,因为市场规律证明工厂依赖工人生存,工人并不低贱。列宁慷慨激昂的演讲,鼓舞了彼得堡的大量工人,为更多无产阶级争取到了相应权利。
然而,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列宁发现俄国内的民粹党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最大障碍。他们否定工人的斗争和人民的需求。1893年,米海洛夫斯基宣扬人性是判断社会现象的标准,认为穷人穷是因为懒惰,富人富是因为勤劳,只有杰出人物才能按自由意志改变历史发展方向,马克思理论只是描绘了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列宁看后十分气愤,他停下所有活动,用几个月时间写下了《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这本书原计划有三册,但第二册已遗失。在第一册中,列宁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他说,历史唯物主义并未取消人的理性、良心以及对个人行动的评价,而是否定了所谓的意志自由。人为了生存奔波,谈何意志自由?历史必然性也从未否定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但要取得重大成果,必须符合历史规律,并与人民群众一起斗争。俄国社会经济制度既然是资产阶级的制度,那么摆脱它的唯一道路就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民粹党妄图抹杀阶级对抗,让农奴制度永恒化,简直是痴心妄想。工人阶级是全体被剥削劳动群众的代表,是推翻沙皇制度和资本统治的领导力量。
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工人,将经济斗争转变为阶级斗争。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无法代表全人类的利益,资本主义的进步也不能代表普遍大众的进步,就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孩子接受的教育资源不可能平等一样。马克思为无产阶级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在那个社会中,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不必为生存发愁,这也将唤醒每个人的创造性。马克思认为,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社会主义才会到来。而列宁的进步性在于,他以无产阶级为主力军,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开创了一条艰难却无比正确的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